剧情介绍
前一阵和朋友出门,看完电影逛完街后,朋友领着我去了一家饭馆,他说这里的菜味道不错,吃过一次就忘不了,老是惦记着。
店里的确生意不错,人来人往,甚是热闹,我和朋友赶紧找了空座坐了下来,朋友拿着菜单问我想要吃什么,我回他:“随便,都可以。”
于是,朋友做主点了红烧狮子头、清蒸鲥鱼和淮扬小炒,等了二十多分钟,菜终于上来了,狮子头酱香浓郁,清蒸鲥鱼肉质鲜美,淮扬小炒也别有风味,不是本地人的我也能接受这样的菜肴。
朋友见我吃得很欢,于是问我:“每次和你出去吃饭,你都说随便随便,我很好奇你最喜欢吃的食物究竟是什么?”
朋友这一问我愣住了,脑袋涌入大片空白,想了好久,我还是不知怎样回他。
“我……我不知道,我喜欢的食物挺多的,但非要挑一个最喜欢的,我一下想不出来。”
“额……那你喜欢的口味呢?”
“好像都还可以接受……没什么最喜欢的口味。”
这是我的实话,长这么大,我真的从未思考过我最喜欢吃什么,最喜欢什么口味,我能明确的只有我讨厌和会让我过敏的食物。
我的家人也从不知道我最喜欢吃什么。
尤其是我的父亲,他总是以为很了解我。从小到大基本都是他在家做饭,他做的菜有时很符合我的口味,有时却又让我感到为难——我不想当面说他做菜难吃,也不想和他发生争执。
父亲嗜辣嗜咸,做菜时喜欢放很多油,吃饭总离不开小米辣和辣椒酱,他喜欢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动物内脏、鳝鱼泥鳅、田螺鸭脚、猪耳牛肚,甚至竹鼠狗肉——我多次表示过我不太喜欢某些食物,但他还是买,我常常只吃几口,剩下的他全吃掉了。
有次过节,他特地买了本地散养的土鸡,做了白斩鸡,但调制的酱料里竟放了我不能吃的沙姜,我很是生气,但意外的是他和母亲都不知道我对沙姜过敏。
事后我和同学抱怨,说我父母根本不了解我,也不关心我,连我的喜好和口味都搞不清楚,最难过的是,我以为他们最懂我,可偏偏最不懂我的人却是他们。
同学安慰:“你对沙姜过敏的事,有直接和他们说吗?”
我点头:“说了,不过只有一回,我以为他们能记得住。”
同学笑笑:“没关系了,一桩小事而已!再说了,你又了解你父母吗?知道他们最喜欢吃什么吗?”
我沉默了。仔细想想,我也的确不知道他们最喜欢吃什么——我曾以为母亲最喜欢喝骨头汤,因为她总是隔三差五就买骨头回来煲汤,像什么莲藕骨头汤、玉米骨头汤、海带骨头汤……后来我才知道,她只是想省事儿,煲骨头汤简单,开火炒菜麻烦。
我的父母也不了解祖父的口味——祖父在世前曾在无意中和我透露,他并不喜欢中秋节时父亲送给他的莲蓉月饼,他最讨厌吃莲蓉了,觉得莲蓉黏牙发腻,不合心意,他喜欢吃的是正宗的五仁月饼。
可尽管如此,祖父在父亲面前还是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就着茶水吃完了几块莲蓉月饼。
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祖父不和父亲直说,到现在,我多多少少能体会一点祖父的心情了。
大概我们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就算是最亲密的家人,也没有勇气和他们就一些微小的事情坦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因为同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亲密无间,彼此熟悉——但熟悉并不等同于了解,也不代表理解,有些话我们说不出口,不是不能说,而是我们满心期待家人能够留意、发现并主动关心,可没想到的是,我们不说,他们就不会懂,就算我们说了,他们也未必会懂。
或许他们最后还是会懂,但往往懂得太晚了。
长大后才发现,爱是沉默,爱是坦诚,爱是自私,爱是委屈,爱是在意,爱是自以为是,也是习以为常。
爱是最温暖的火炉,也是最伤人的利器。
爱如果有味道,那必定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交织,如人生一样复杂多变,充满未知。
遗憾的是,我们都不是能够游刃有余烹调的大厨。
因为某些事情太过微小,让人觉得微不足道,而某些不起眼的细枝末节,却会在生活里的某个瞬间如闪电般击中你,让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猝不及防地受了伤。
更让你难过的是,你明明露出难色,但你的家人却不再在意,只当它是一桩小事——他们也曾被这样对待过,习惯了,后来就觉得没什么。
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微不足道。
但真的如此吗?我的心里有阵细微的声音回响着:不。
为什么不了解家人的口味和喜好?
我和家人为什么不主动沟通?
为什么话到了嘴边还是不愿意说?
有时候,他们自以为了解我,一向不挂记小事,而我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不甚关注他们。
比起喜欢吃什么,讨厌吃什么总要更明显,就像吃了几碗饭,比夹了多少菜那样明显。
我到底最喜欢吃什么?这个问题我还是没有答案——我的口味一直在变,小时候我讨厌吃苦瓜,可现在的我越来越喜欢苦瓜的味道了,连带着洋葱、胡萝卜、油麦菜这些小时候敬而远之、讨厌得不行的菜,我如今也能接受了。
酸甜苦辣咸,每一种味道我好像都可以接受。
喜欢和讨厌,我分得很清楚,但最喜欢的口味暂时没有,或者说,此味未知——之所以没有“最”,大概是因为我还没有丰厚的人生经历,没能遇见足够让我心动记挂的菜肴,也没有那一道菜能够承载我这么多年的想念和期盼。
不过,不需要太纠结,继续走下去,继续生活着,总有一天,我也能找到那么一道能标上“最”的食物,那个味道必定是能让我反复回味,一生难忘。
而在那之前,我要保留耐心,安静地等待。
想起《花椒之味》里的话:“好好说,趁还有机会。”
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里,还有一句让我无限感慨的话:“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些来不及。”
我父亲已经来不及了,没机会知晓过世的祖父最喜欢的口味了,而我还有机会。
在下次回家前,我会打电话给父母,或者当面和他们聊聊,我究竟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我也会问问他们,他们喜欢什么口味的菜,讨厌哪一些食物。
这次,我一定会说出口的。
“我想和你在一起”“我可以和你在一起”,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
只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那么,一切食物,不管酸甜苦辣咸,都有滋有味。
爱的未知之味,家人们一起走到最后,终会明了。
#我,无条件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