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红柯:太阳深处的火焰
本文转自/文學陝軍
《太阳深处的火焰》是作家红柯首发在《十月》上的最新力作,单行本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太阳深处的火焰》可以说是红柯“天山——丝绸之路系列”文学创作的一次总结。红柯认为是新疆的生活给了他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从新疆到陕西的数次迁徙使他对生命对生活有着新鲜感新奇感,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新的创作通道和灵感。今天,文學陝軍就《太阳深处的火焰》这部作品专访作家红柯。
《太阳深处的火焰》
文學陝軍:您出版的新作《太阳深处的火焰》创作背景怎样?
红柯:1986年我西上天山十年,带学生实习穿越戈壁沙漠,胡杨写成长篇《生命树》,红柳写成长篇《太阳深处的火焰》。这两部长篇同时也打通了西域与陕西丝绸古道。1995年底回陕西,2000年参加中国青年出版社“走马黄河”活动,考察黄河沿岸各民族民间艺术,陕北剪纸生命树与西域哈萨克生命树神话相连就是长篇《生命树》,而皮影艺术与大漠红柳相连就是《太阳深处的火焰》,太阳深处火焰就是能征服沙漠的红柳,红柳也叫沙漠里的火焰,在陕西我叫红柯,在西域大漠宏科就成了红柯,一棵兀立荒原的树。
文學陝軍:书名原本叫做《皮影》,为什么改成《太阳深处的火焰》?
红柯:当我用皮影来解构一部长篇小说,与各路人马与人心人的灵魂百态对天地与宇宙对话时,灯光就太弱了,必然有西天圣火,有太阳深处的火焰,从1986年天山十年,宝鸡十年,西安十年,我奔走丝绸之路三十多年,对我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人类的大地之歌,就是人类生命的火焰,我曾不止一次想以法显,鸠摩罗什,玄奘这些高僧为题材写几部长篇,因为我曾是伊犁州技校老师,我觉得从西域到关中的普通民众就是照亮丝绸孤单的佛性十足的真正主人,那些漂泊在丝绸古道的红色袈裟就是生命的火焰。
文學陝軍:在这部小说中,你对新疆文化和陕西文化又有了怎样新的阐释?
红柯:三十多年从关中到天山,再从天山到关中,也是从土地到大地,关中农耕就是土地、乡村,西域大漠则包涵绿洲土地乡村与绿洲以外的无尽旷野荒漠沙漠戈壁,这就是大地,也是一种旷野精神。中国人的旷野精神只有在先秦汉唐,宋以后就断了,五四新文学鲁迅重振中国汉唐你时代的大地与旷野精神。
文學陝軍:您的小说写到了各种现实的问题,那么在这部小说里,还是同样揭露现实,深层次探求缘由吗?
红柯:从生活到心灵到精神到整体的生命,也就是文学的整体性。
文學陝軍:这部作品里有没有您刻意想要挑战或者尝试的方向?
红柯:对话复调,从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万物,人与宇宙天地,人心人性天道对话。贺邵俊目光如炬,看到了这部书的复调结构。
文學陝軍:您在写作中一定要坚持或者捍卫的东西吗?您对这个时代文学的期望是什么?
红柯:神性是最高的人性,这也是我所有小说都有神话的原因,也有童话色彩。
红柯
红柯,本名杨宏科。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代表作有《西去的骑手》《老虎!老虎!》《乌尔禾》《少女萨吾尔登》等。曾获得首届冯牧文学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首届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小说奖等多项大奖、第三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图书著作奖主奖等多个奖项。《喀拉布风暴》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