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本就是抱着看一看范冰冰的美颜和传说中的“马震”噱头去看了《王朝的女人·杨贵妃》这部电影的。但是坐在影院,灯光瞬间熄灭的一刹那,心也就跟着电影的节奏变得沉静。杨贵妃和唐明皇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流转星辰变幻中,演绎出了无数的版本。但是无疑范冰冰和黎明的《王朝的女人·杨贵妃》这个版本,是之中最唯美的。故事从一个外国人的口述开始。这名外国传教士用自己的口述的方式,描述了大唐盛世的雍容华美,也用他的全新的视角从侧面为我们重新讲述了这样一段爱到痴绝的故事。
开场时,精通音律的外国传教士想要为唐明皇演奏一曲喜悦的欢歌来歌颂大唐的战争的胜利,但是唐明皇却对传教士说:“今天朕只想听丧曲。”因为无论战争的哪一方胜利,都是用千万战士的鲜血浇灌出来的胜利,不值得庆祝,相反是需要哀悼的。《杨贵妃》的开场是一场国丧,少女杨玉环和唐明皇李隆基便是相识在这场盛大的国丧中。在国丧的哀乐中,一袭白衣的少女杨玉环在风中翩然起舞,神情悲怆,好似舞同人心,为国而丧。这翩若惊鸿的一舞让唐明皇李隆基不觉倾心。但是因为寿王李瑁的母妃武惠妃担心潜在的威胁,便谎称杨玉环是她为儿子寿王李瑁选定的王妃。
这场命中注定的错过,就这样发生了。杨玉环成了寿王李瑁的妻子,成了唐明皇的儿媳。
错过便祝福对方幸福的想法,在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斗争中化为泡影。真爱在皇权和利益面前变得一文不值。武惠妃陷害太子谋反,致使皇帝的三个儿子被浇筑成雕像;武惠妃阴谋败露,自裁身亡;懦弱的寿王李瑁无法面对父皇对杨玉环的爱慕,下毒害死了自己的孩子……。
面对这一系列的政治阴谋,对政治毫无兴趣且被心爱的男人伤害得遍体鳞伤的杨玉环选择离开这个让她心痛的地方,独自一人去道观。
电影中黎明饰演的李隆基说;“爱本就不易,再爱一次更难”。在再一次面对关于爱的选择,杨玉环是那样的不知所措。本以为和寿王李瑁的新婚之夜的誓言便是一生一世,可谁能预料这场山盟海誓就这样变成了一场笑话。爱终究抵不过李瑁心中的对权势的向往,也无法阻止李瑁那无理取闹的怀疑和嫉妒。当爱变成了怀疑,那么爱也就不在了。
面对曾经是自己丈夫的父亲的追求,杨玉环一再抗拒。毕竟“父夺子妻”无论在哪个王朝都是会被人诟病的。但是大唐,毕竟担得起盛世大唐的名号,不仅宽容且仁慈。所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只发生在了盛世大唐,也只能发生在了盛世大唐。正如李隆基对杨玉环说:“你我,只此一生,只此一生”。错过了,便永远错过了!
电影中段,杨玉环开始对这个专情的皇帝慢慢转变心意。他俩打赌,情用命赌,输了便是输掉一条命,赢了便是心底从此只有一人。正如卓文君所做的《白头吟》中所写的:“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一生一世,只此一人,无愿无求。王权富贵只不过是虚妄,只不过是夜半梦的惊梦,只不过如同镜花水月一般的容易逝去。唯有身边真心的爱人,才是真正有温度,可以温暖可以依偎可以依靠的……。
如若不是生在帝王家,或许李隆基和杨玉环也会是一对人人羡慕的爱侣。可是政治毕竟没有温度,没有感情,政治是那样的阴暗,冰冷,无情无义。“安史之乱”的爆发,把无心政治的杨玉环推向了帝国最高政治斗争的核心。多少帝王家的女人们都是这样成了政治的牺牲品,比如我们熟知的王昭君,不也是就那样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远嫁塞外。杨贵妃也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是她比王昭君幸运的是,杨贵妃这一生得到了李隆基真正的宠爱。人人都知道,牺牲一个杨贵妃并不能再次换回大唐的盛世太平,身为皇帝的李隆基也很清楚,所以面对兵临城下的危机,他宁愿写下退位诏书,也不愿杀死这个他心爱的女人。
可是,真爱到了痴绝处,死又有什么怕的。影片最后,范冰冰饰演的杨贵妃和黎明饰演的唐明皇演绎了一场痴缠的告别。世人都以为杨贵妃是三尺白绫吊死的,可是这个版本的感人之处就在于,服毒了的杨贵妃痛苦难耐,抱着李隆基痛哭地说;“疼,帮我”。李隆基不忍心听到自己心爱的女人痛苦的叫喊,于是亲手用三尺白绫了结束了自己最爱的女人的生命。在《王朝的女人·杨贵妃》里,杨玉环说:“玉环一生被动,今天玉环要给自己做回主”。这句话听得让人唏嘘,也让人心疼。杨贵妃貌美,善歌舞,通音律,温婉妩媚,一生受宠,却终命不由己。“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寥寥14个字诉尽一代美人香消玉殒的落寞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终究这个王朝的女人的牺牲换不回王朝的繁盛,也换不来她钟情的男人的王位。但是这个为爱痴狂的故事却永远的流传了下来。
如果真的可以情用命赌,那么生死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这一生一世,无怨无悔。只能说,爱到痴绝处,虽死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