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这部由陈凯歌执导,王宝强、郭富城、张震等主演的奇幻冒险电影,讲述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小道士,因为灾荒离开道观,下山到充满红尘光景的世界中。他一直都生活在道观,有一颗赤子之心,下了山才发现这个世界与他的想象的有很大的不同,他这才明白下山前师傅说过的话:"不择手段非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 。
这部电影的时代设置在民国时期,这个时候既是外敌入侵国土之际,也是国内各方军阀混战之时。在这乱世中人们各怀心思,把主角设置成不谙世事的小道士,似乎也是想看看道是否适于各类江湖人。他遇见了各种身份的人物,这些人物或多或少都是想利用他,虽然他太明白这个世道,但是还是依着本心,帮助一些朋友解决了问题。
下山这一行为来说,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对于有这种较为传统的信仰的信众来说,人的种种经历似乎都来自命中注定,而人的能动性又是非常大的,所以完事讲究因果,种下好的因就能收获好的果,这一切看起来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却在冥冥之中早就注定了。对于小道士来说,这似乎也是他命中注定需要经历的。
电影的班底是全盘国际化的,导演特地请来了曾提名奥斯卡的澳大利亚摄影师geoffrey simpson,由他担任摄影指导。特效团队是曾经制作电影《斯巴达300勇士》《黑客帝国》的工作室,电影中的音乐是请来了德国的作曲家,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加勒比海盗》、《汉尼拔》、《珍珠港》等这些作品,既是观众熟知的,也是在奥斯卡获得过最佳音乐的提名。
每个人物在艺术作品中都有他的中心,对于小道士来说,他坚守的是"道"、周西宇的"执"、查老板的"义"、玉珍的"诱"、崔道宁的"尘",这些人物的坚守的中心也注定了每个人物的命运走向,电影里的主角们也组成了一幅判词:"执道诱尘怨,迷叹玄义禅"。导演设置这十个字也是全篇人物的内核。
导演陈凯歌说他看这个剧本主要是看中了剧本中表达的一个奇字,所以他在电影中也想表达出他看到的这个奇,把这个中心主旨传达给观众就是他的胜利。"一门之隔,两个世界",红尘种种对于小道士来说是有着吸引力的,很多人只有经历了世间种种,在放下的时候才决绝,可是小道士是一个没有经历过市井生活的孩子,所以他是向往的,一切的理由也抵不住向往二字。
推开门之后,他终于到了山下的世界,红尘虽好可就是人心难测,但是这复杂的世界的确要比清冷无比的道观好得多,年轻的心是躁动的,是无法抵得住这致命的吸引力的,不谙世事的小道士何安下离开道馆踏入红尘,这是他奇幻之旅的开始。
在江湖中,有着数不尽听不完的奇人奇事,在这众生之中,把视线对准小道士,这个其貌不扬的主角来到了世间,从这一刻起似乎就注定了命运开始变化,他开始进入别人设置的故事中,也成为了连接事件的一环,无论他想不想,推开那一扇门起就注定了。何安下作为一条主线,将这些故事串联起来,无形中也成为了事件的连接点。《道士下山》的高明之处,不仅仅是将奇字表现出来,让观众更直观的感受到导演看重这个剧本的"点"为何动人,电影的成功更在于呈现故事的先后层次,一步步将影片推向高潮,让观众能清楚的感受到导演的设置和用意。最初阶段重点突出的是新奇二字,何安下在刚刚下山的时候,看什么都觉得新鲜,这些东西是他从未接触过的。直到他遇到汽车,无意间展露了飞檐走壁的功夫,在遇到崔道宁之后,要不到鸡就抢。
接下来就是把握猎奇二字,作为一个从小在道观长大的孩子,他对于男女之事是不懂的,道观讲究清修,对于这种事情本身就是避讳的,当然道也分派系,有些道讲究修身,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在自然万物之中摸索出规律,达到天地人为一体的状态。而有些派系是对于术法的讲究,更多的是帮助生灵各行其道。
小道士对于崔道宁和玉珍二人的床笫之欢,出于好奇爬上梯子偷窥,懂了情欲二字,也算是自此真正踏入人间,在崔道宁之后,又遇到了各路高手,也发生了更多的传奇故事。影片虽为民国背景,但为突出的是奇字,如果说何安下的翻转腾挪是实打实的功夫,那么陈国坤的隔空打物,算是发现了奇妙的武学世界。《道士下山》设计的动作更多的是随心所欲、无所不能。各种武学匪夷所思,让观众大开眼界,这种将传统武术招式与特效完美结合的影片,呈现出新鲜的视觉效果,这让观众觉得非常新鲜,也是对于传统武术片的一种突破性尝试,很有意义。
陈凯歌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向来追求极致,她喜欢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同时他也对特效有要求,不能为了画面的精彩,特意的设置出一些超越影片的东西,这样会剥夺影片的内在意义,只让观众记下了绚丽的场景。不炫技、不滥用是他一贯的标准,在这电影中我们也能看到特效在影片中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是为了展现功夫而提供的服务。有几场动作戏确实很精彩,在配上特效的时候给人一种独特而神秘的感受,这让电影的观看性高了许多。
很多观众会认为小道士下山,是悟道的过程,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完全正确。我们可以对电影进行一些解读,如小道士的葫芦、影片中的鹅以及多次出现的偈语。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电影并不是宗教的宣传作品,他不会谈论宗教的独特信仰,而且就算是这样的思想,也不会有太多人能明白,这部电影讲的还是关于人心。
电影中出现的人物,代表着人世间所要经历、接触的一些事情,他们是人存于世必然要接触的代表,但不是必然的,每个代表也有分别。其实我们会发现电影中的每个人,能没能摆脱世俗的羁绊,换个角度来看就是放不下。人的一生都会被各种思想牵绊,这些思想既影响了判断和生活,也影响了自己的因果。这部电影有趣的地方还在于导演在电影中埋了许多包袱、留了不少伏笔。
让我们觉得很有趣的一点就是,无论是电影还是现实,都会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我们看到了电影中的一个代表。在2015年道协委员会主任孟崇然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导演陈凯歌提出谴责,称陈凯歌执导的《道士下山》丑化道教,违反多项政策,要求导演立即停播《道士下山》,并向道教及社会公开道歉。
我们能看到陈凯歌眼中对于人性这几个组成部分的清楚认识,他也知道这些方面是人在世间无法放下的,其实电影是有待作证的,但是还好,现实是更加有趣的,还未等到观众在自己的生命中证明的时候,就已经有鲜明的例子在前面让我们知晓。
陈凯歌用了三年时间创作完成了《道士下山》,这部电影登上银幕之前很难想象会是这样一番景象,不过这个故事也能看到陈凯歌的野心。其实原著小说究其根本不过是一个小格局的故事,但陈凯歌试图通过这个小故事来拍出大格局的电影,何安下一条主线下,牵出一部可以多面解读的巨制,这是有关信念、信仰、战争、功夫、武学、欲望的作品,在2个小时的电影中,观众看得是如梦似幻,看完之后犹如大梦初醒,其实人生不过如此,黄粱一梦,观众也随着小道士的脚步,到这光怪陆离的人世间走了一遭。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角色,这些角色的演员选择的也非常好,他们都在为这个角色努力着,就比如像郭富城,他特意在剧组中请了一位太极拳老师,在拍摄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太极拳。 进组的第一天,郭富城就拍摄了电影中那场"以一敌十"的雪地戏,这段戏郭富城拍了一天,以现在这个年纪的郭富城来说,这也成了一种挑战。张震为了拍戏接受了两个月的武术训练,第一天拍摄了从数十米高的地方飞跃而下的打戏。
不止演员,陈凯歌在拍摄的时候其实也很用心,不论严寒酷暑,蚊虫叮咬,他都坚持在第一线,跟着演员拍摄,对于一些不太准确的表演和有问题的镜头,他都会一一指出,跟着演员去熟悉每个角色。《道士下山》其实在传统意义上来说,称不上一部优秀的电影,虽然电影的前期节奏非常好,可是两个故事确实有点混乱,而且大篇幅的拍摄并没有减轻这种感觉。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觉得电影过于缥缈,没有扎在理念中的根。
比如小道士与彭七子吃毒物的桥段,这段故事是原著本身就有的情节,这也导致了后来诱发的罪恶面,这段情节放在全片中显得有些突兀。范伟的故事张弛有度,后期就到了一个混乱阶段,虽然后来走到了原著的结尾,但是也失去了原著的味道。
能看到陈凯歌为这部电影注入很多人文色彩,有着鲜明的文化记忆,民国的三教九流在故事中显得极为精彩。虽然很多影评人觉得问题就出在了陈凯歌过于倾注人文的气息,使得这部电视失去了清爽的意味,很多桥段看起来略显矫情。其实这一直以来都是一种疑问,如果不倾注导演独特的思想,这部电影就失去了导演的痕迹,可是这种强烈的意识加入到电影中,又掩盖了原著的精髓,这也是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
原著中对于对传统文化的没落与反思是作品中的精髓,这在电影中变成了繁琐的说教,武侠的风骨荡然无存。一个下山之后处处碰壁的小道士,如何在红尘中生存,在染了红尘气息之后,又如何回到当初的赤子之心,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