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中国的嫦娥四号代表人类第一次奔向月球背面
中国的嫦娥四号已经顺利登上了月背,并开展一系列科研探测行动。但近期以来,中国的探月行动又有了新的突破性进展,这让美国这个“月球先驱者”备受巨大刺激和压力。
近日,某国际科学期刊发表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在月球深空探测领域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发现。中科院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测月雷达这一尖端科技,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人类第一台探测器,在所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这一研究成果对于人类了解外太空小天体撞击月背过程,以及对月表的重新改造等具有重要科研意义。
嫦娥四号顺利登上月背
测月雷达好比是一台给月球做ct的超级设备。嫦娥四号探测器2019年初破天荒在月球背面实现历史着陆后,前两个月昼期间,玉兔二号月球车上搭载的测月雷达,就通过这台高频通道雷达探测取得了一系列宝贵数据。月球车在前期行走的106米路径,在往月背地下深度40米的范围内,我国科研团队根据获得的物性参数和雷达图像,成功识别出了三个不同次表层地层单元。
这其中第一层是从月表开始到地下12米,这是一个均匀细腻的月壤层。然后第二层是从12米到24米,可以看出其中分布着大量的石块,这一层也是雷达波回波最强的一个部分,甚至形成了石块层和三个碎石堆。第三层是从24米到40米,在雷达回波上可以明显看出它是明暗相间,里面有细粒物质也有分散石块。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溅射物其实有很多层,每一层都还不一样,就是说明这个地方可能接受了很多次外来撞击所抛过来的物质。这充分说明月背撞击历史是非常复杂漫长的,而且月球背面的表面经常会被别的小天体砸到。散落物体抛射到冯卡门撞击坑的底部,这就完整记录了月球历史上一个撞击的过程。
从嫦娥四号月球车观察月球背面
研究团队介绍,这项嫦娥四号测月雷达直接就位测量,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揭开了月球背面地下结构的神秘面纱,以实地探索的第一手科研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月球撞击和火山活动未知历史的深刻理解,并为月球背面的最终地质演化进程研究带来崭新的启示,为人类最终开发利用月球所蕴含的丰富矿产资源立下功。
目前,嫦娥四号月球车已经在月球背面顺利走过了300多米路径,中科院研究团队希望嫦娥四号月球车,第一次出征月球表面就能实现重大突破,完美顺利的通关走出抛射物所覆盖地区。要是能够进一步走到月球背面有玄武岩的地方,就能更好地去认识撞击的抛射物分布和结构形式。而目前预计距离抛射物所覆盖地区可能还有1.8公里左右的最终距离,按照目前嫦娥四号月球车的行进速度和月球车本身的状况,估计可能还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人类才能第一次揭开抛射物分布范围里面蕴藏的奥秘。
中国的这台超级ct--测月雷达真不简单,月球背面40米下有何奥秘一目了然,中国探月工程又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甚至美国网友表示:中国航天这是向全球展示了什么叫实力,然而中国人却做到了美国人没有做到的事情。(浔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