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网友。的评价是4颗星
影片纪实感颇具纪录风,却处处有导演巧思—尤其是声音化用.酒店内时常响起机械压迫感的隆隆低音;女主到楼顶天台将城市尽收眼底,其声音密集且永不止息,她仰望镜头随之抬升,无垠天际给予心灵片刻宁静,那里空无一物,终得以在繁忙中喘息,镜头下降城市噪音复又回荡耳边;片尾她步出酒店(唯一离店镜头)人群熙攘喧闹之声逐渐浮现.除声音外,为增进临场感还有大量人物跟拍镜头.她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与繁重工作及内部压抑环境很易联想到血汗工厂,同时还要面对各类恼人琐事,多事客人,微妙人际,事虽小但各方压力却如泰山压顶,女主未表演,只将心力交瘁的绝望与愤怒情绪做最简呈现.她对人生有种种小小期冀,把他人讨好当作真心,但一切只是前路徒劳.本片最精妙之处在于让这些电影节观众在银幕前注视她换洗床单整理杂物.正因她生活如此憋闷无趣,那仅有的几处美好才格外耀眼
网友海韵的评价是3颗星
#2019山一影展#纪实性的镜头语言和相似的女性角色很难不让人想起《罗马》,但影像的精致度(包括意象的复杂程度)却不及《罗马》。隐忍的女服务员反复经历期望/失望,依靠电击来释放只能缓解一时的情绪,却无法解决她生活中最本源的问题。它不在于阶层,任一阶层的女性都会面临同样的困境,只是其表现形式和强度不尽相同。无力改变现状的痛苦、难以认同自身价值的委屈、极力维持却无济于事的良善,都逼迫着女性于沉默中沉沦下去。或许很难找到最终的出口,即使找到也得经历漫长的曲折。红裙是灰暗色调中唯一的点缀,而女佣在清洁间里挥着红裙泄愤的一幕让我痛心,似乎能对她内心的冲突感同身受。影片结尾似乎预示着她离开了如牢笼般的酒店,但她离开之后又该如何?
网友ov's pianist的评价是4颗星
酒店女仆的生活就被锁在了这个酒店里,这个酒店的边缘就是她世界观的边界,她的努力,晋升,人际关系通通都在里面。被不公平对待之后的宣泄,也被成群的白色床单所包围,消音。第一次尝到思想上的自由是那本讲海鸥的书,但很快这自由又被剥夺了。也就是在这时她终于有了拓展自己生活边界的想法。影片在结尾,也是唯一一个镜头,看到女仆走出了酒店,摄影机依然留在酒店内。
网友丸不了的评价是4颗星
#山一女性影展# 看出了《罗马》的感觉,导演通过各种细节,刻画了一个底层劳动女性善良,无奈而又愤怒的模样。红裙子,42楼的职位,学习机会,阿根廷的工作希望,像烛光一样燃起又熄灭,同时熄灭的还有友情和爱情。 想起总有人说,女性呼吁女权主义是否是对自己的刻板化和身份弱化,如果自己足够努力,怎么会被人歧视。这部电影很详细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在阶级固化的社会,底层女性能够获得的资源那么微弱,唯一拥有的学习机会,都会突然被工会叫停,哪怕从清晨忙到深夜,依然无法得到尊重,贫穷只会一代代传递,而不会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