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the nobel prize in phisics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8日17时50分许,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james peebles教授,以表彰他“在物理宇宙学的理论发现”,以及瑞士日内瓦大学的michel mayor教授和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兼英国剑桥大学教授didier queloz,以表彰他们“发现了一颗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
他们的发现永久地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
这里!也有一位艺术家,像这些天体物理学的专家一样,用他的努力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1905年,那一年邦艾斯泰(chesley bonestell)19岁,他通过圣何塞的利克天文台的那台12英寸口径的天文望远镜看到土星之后,立马冲回了家中画下他所见到的东西。
天文望远镜镜头这端的少年,从此为全世界的小朋友们种下星际太空梦的种子。
邦艾斯泰曾就读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最开始从事的是建筑设计,曾参与设计了旧金山著名的金门大桥。而后又从事电影的摄制工作。
彼时,照相机还是个笨重的大箱子,人类发明飞机不久。没人真正知道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
邦艾斯泰利用前两项工作的经验技能和对天文知识的掌握,在天文学家的指导下,以严谨的态度创作了许多在科学和艺术上具有高水准的画作。
世界著名太空美术评论家、美国宇航博物馆前馆长杜兰特对邦艾斯泰的作品评论中说:“他的行星风景画如此精确,几乎可以假乱真后来飞行器拍到的照片。”
1944年,美国的太空美术大师邦艾斯泰在《生活》杂志上发表了他的太空美术处女作:“土星世界”组画,从而揭开了现代太空美术的序幕。
同年7月,人类历史上第一支被送上太空的火箭(德国制v-2火箭)在德国试射成功。
可以说,没有邦艾斯泰,就没有公众对宇宙学科的关注。可能到现在也就没有《星球大战》此类的科幻电影应势而生了。
绘本:the conquest of space 《征服太空》
编者:willy ley
绘者:chesley bonestell
年份:1949年
封面:火箭登录月球
水星表面 chesley bonestell绘画翻版印刷 绘于1928年
· 摘录于《征服太空》(1949年,资料现存于linda hall图书馆)
火星故事:尘暴中绑飞船
邦艾斯泰作品第一次被《銀河科幻雜誌》收录(1951年2月期)
该杂志曾获“ 雨果奖最佳美国专业杂志”
邦艾斯泰的太空美术作品强烈的影响了美国公众和政府。他将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从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到飞往火星的探测计划,每一项重大的航天计划完成后,他都要用插画形式详细的介绍给大众。许多科学家、工程师和宇航员就是在他的作品影响下选择了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道路。
为了纪念他的卓越贡献,国际永久编号的第3129号小行星被命名为“邦艾斯泰”。
这既是对太空美术的肯定,也映射了太空美术对太空科学的重要性。
邦艾斯泰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不仅肩负着传播科学的使命
也将太空美学这一新领域带入普世之中
在他的影响之下,20世纪的后期涌现出了大批的太空美术创作者。
图源自网络,若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