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孙畅,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教师。虽然平时也爱看电影,但囿于忙碌的工作,近来已很
少有机会走进电影院,这是他与上海电影节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多亏有粗心的朋友买错
了场次,才将票临时转送给他。双方都对这个局面甚感欣慰:没有比一个指挥系老师去看一
部交响乐团电影更合拍的事了!
当一群不乏道德感的乐手,遭遇接踵而至的道德难题,会发生什么?电影《东京风之交
响乐团》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将我们带入电影中每个人的内心,与他们一起思考、一起抉择。
一个由名称导致的误会,竟如蝴蝶效应一般,给原本精心准备的音乐会带来了难以处理
的连环难题。是演,还是不演?是逃跑,还是留下?是继续冒充,还是道出实情?是相互指
责、破罐破摔,还是相互理解、顾全大局?影片中的每个人都在做着艰难的选择。
在道德两难情境中,道德意识越强烈的人,就会产生越大的心理冲突。这些冲突不断发
生、累积并碰撞,使影片充满了戏剧性的悬念,也使观众对事件的进展和每个人物接下来的
命运产生深切的关心。我们不得不猜测和担忧:职员诗织会被处分吗?乐手们的梦想能实现
吗?音乐会如何收场,观众会怎样反应?影片接近尾声时,依然不忘留下悬念:这个“冒牌”
乐队十年后还会回来吗?那时,他们会成为一个足够职业的乐团吗?
影片成功地刻画了一群善良可爱的乐手。他们虽是演奏的新手,却也是一群拥有梦想的
成功者。尽管有过犹豫、想过逃离,但一切困难都没能熄灭他们对舞台的热爱。从这个角度
讲,他们是真正的英雄,这部电影也可以说是成功的日式“英雄片”。
职员诗织的戏剧转变,也是影片的一个亮点。她原本厌倦她的工作,毫无热情;却被这
群业余乐手深深感动,不惜一切地帮助他们实现梦想。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她那个无言
的笑容———深深打动了我。在日复一日平静又枯燥的生活中,这场小小的冒险,大概可以
回味很久吧?
为了深入挖掘、表现人物在情节起伏中的多重心理冲突,影片大量采用非言语的表达方
式。影片中的角色都非能言善辩之人,但他们的内心情感,却以丰富的神态、表情和身体动
作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员对这些角色的演绎非常到位。从这个角度来看,一部仅有75分钟的
既没有特效也没有华丽台词的电影,竟能有如此精彩的情节起伏和人物刻画,实属不易。
影片对音乐的处理也非常巧妙。片中,音乐承担着双重角色:它既是背景音乐,要衬托
和诠释影片的内容,同时又是重要的角色构成部分,要很细腻地显示出乐队的水平特点及其
微妙变化。影片对这两种音乐角色运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法:前者采用了电子化的音色效果,
后者运用了真实乐器的演奏录音。这使得影片音乐结构清晰、角色明确,方便观众更好地理
解影片,尤其与演奏水平相关的内容。
如果我们仔细聆听,还可以注意到:在最终面对观众演出时,演奏员们受到舞台情境的
感染和梦想成真的激励,他们的演奏水平,相比之前几次,竟然还小有提高呢!
指挥台又或讲台之上,我对学生和乐手们往往是严苛的,而对于这部片中“东京风之交
响乐团”的表现想打一个满分。因为对于舞台的热爱与向往,是没有国界、也不分专业和业
余的。
昨天是电影节第一天,下午,尽管离影片放映还有40分钟,孙畅已早早到达美罗城影院。
他说自己最钟爱的座位正是第一排,可以最近距离地与电影面对面,仿佛和主演一同走进大
屏幕中的人生。这部《东京风之交响乐团》清新恬静,如同影片中小而美的屋久岛般治愈。
至于作为一个专业音乐人怎么看电影中业余乐团的啼笑皆非?孙畅说,无论专业人士还是业
余爱好者,对于音乐和舞台的热爱永远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