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平庸、无趣,全方位失控。
>>>>>>>>>>>
思维禁区
[命运晚餐]的题材以及封闭空间设计,与波兰斯基的[杀戮]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方家长因孩子之间犯下的错误,展开讨论进而撕逼。
一场平凡的聚会演变成对阶级、文化、家庭、政治的探讨。
[命运晚餐]根据荷曼·柯赫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本片拥有一个强大的故事基础,但最终的完成效果却是史诗般的失败。
这种失败表现在创作者思维的混乱、节奏设计无逻辑等。
在[杀戮]中波兰斯基将全片戏剧重心都放在了室内戏冲突的营造上。
摄像机几乎从未走出过那个狭小房间,其起到的作用是如火山爆发般的戏剧能量。
相比之下,[杀戮]的最大优点恰好是[命运晚餐]的最大缺点。
如果说前者集聚了能量,那么后者就是无限的削弱能量。
这个问题的关键出在了剪辑身上,说到底还是创作思维问题。
导演欧伦·穆弗曼仅仅是将原著小说中的情节复制过来,还属于文学思维范畴。
这间接导致电影中出现了大量多余的闪回镜头,最可怕的是,这些镜头的融入毫无章法。
没有任何预兆就强加进人物对话中,观众看得一头雾水,坐立难安。
电影与小说一样分为四个章节,分别为开胃菜、前餐、主菜、甜点。
四个章节按照西式餐厅中进餐顺序排列开来,但看完发现其实这种设计没有任何意义。
丢掉这些问题不说,电影中的四位主角每一位都颇有亮点。
他们内心的阴暗面也随着剧情发展在渐渐撕扯,分裂。
当然,几位大咖演员也奉献出令人信服的表演。
电影中的两个兄弟,哥哥洛曼从小受到母亲宠爱,成年后事业飞黄腾达,马上要荣升为州长。
但他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前任妻子芭芭拉因无法忍受他而逃走。
现任妻子洛曼对他的忍耐即将走到极限;
弟弟保罗从小被冷落因此脾气怪异,自卑。
成年后作为历史老师也很受挫折,得不到学生尊重被迫辞职。
同时,在家中他也得不到儿子的尊重,妻子克莱尔只是将他当作孩子一般照顾。
为了塑造这些人物,电影中穿插着大量闪回,包括两兄弟年轻时的撕逼戏;
保罗与儿子麦克的独处戏;
甚至中段还加入了葛底斯堡战争。
看得人晕头转向,大呼:什么鬼?
当然,在晚宴中穿插闪回镜头的电影有很多,比如布努埃尔的[资产阶级的审慎能力]。
它通过一次永远都不会结束,永远都吃不成的饭,来结构多重梦境。
大量拼贴被合理安插在电影中,结构非常统一。
因此,结构不是问题关键,关键是思维的转化。
如果驾驭不了单场景剧作模式,就合理处理外部空间的剪辑;
如果驾驭不了分支线索,就讲戏剧重心安放在一个空间内。
只可惜,[命运晚餐]二者都没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