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好的科幻小说能让人在下夜班的路上突然停下几秒钟,做一件以前很少做的事:
仰望星空。
一直觉得从各种意义上来说,科幻实际上都是非常浪漫的,脱离了现实的引力和无聊可能性,想象力构筑的另一个宇宙无比宏大。
在拿到这本《倾听者》之后,我惊奇地发现,这竟然是一本三十多年前出版的科幻小说,但其魅力与意义丝毫不逊于现代的任何一本同类型的小说。
一直很喜欢读科幻,也曾经对科幻小说有误解,似乎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知识快速的更新换代,好像只有最新的科幻小说才能有更恢弘的全景图和更高科技的先进设备仪器,然而在我读过凡尔纳、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布拉德伯里、克拉克、刘慈溪等人的作品后,才发现惊人的想象力、灵敏的感知力、强大的思想、拥有爱的心灵,这些才是一部好科幻小说的精髓。
而这本《倾听者》,与《三体》所讲的故事一样,人类必须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发现、探索宇宙,才能保证我们自己更好的发展。
罗伯特·麦克唐纳是倾听项目的负责人,他和他的团队在美洲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坚持监听来自浩瀚宇宙中的各种声音,已经坚持了几十年,这群科学家及工作人员都长期投入地工作,渴望得到答案的期盼和一次次失望带来的压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否则就会被数据的流沙吞没。
然而,比起对宇宙的倾听,更多的阻力是来自于人类本身,而这些,无一不需要认真的倾听,然后再寻找解决的方式。
比如说媒体工作者托马斯怀疑整体项目是一个巨大的骗局;宗教领导人耶利米一开始拒绝和不信神的科学家们沟通;怀特总统担心公布倾听真相而引起政治风波,鲍比对父亲麦克唐纳在童年时的忽视而产生的隔阂,他们一开始都毫无例外地拒绝倾听而使沟通变得异常困难,然而这些最终都在罗伯特·麦克唐纳的努力下一一解决。
在这些事情发展的同时,卡佩拉星球上的生命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环境变化,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但是信号里的信息却惊心动魄、让人窒息。
1. 托马斯的怀疑
乔治·托马斯是《时代》杂志的编辑,前往倾听基地做深度报道,这是一个有很大影响力的杂志,对公众有着很大的引导作用,然而,他却认为这项费钱费人力费时间的计划从头到脚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骗局,而麦克唐纳却让他改变了这一看法。
就在他在基地的逗留期间,麦克唐纳团队收到了来自于外太空的信息,然而托马斯却认为这一切都是麦克唐纳为保住基地而使用的鬼把戏,麦克唐纳说了这样一番话:
“别忘了,我们是科学家。我们已经搜寻了50多年,却始终没有成功。我们已经不再考虑是否能成功这个问题,我们现在需要帮助。你了解公众的想法,知道怎么打动他们,知道他们会接受什么,拒绝什么,知道他们对于未知会有何反应。我们向你求助是自然而然、合乎逻辑的。”
卡佩拉星球附近发来了信号,卡佩拉是颗双红巨星,比太阳的温度低些,但要大得多,亮得多,而且更古老,天空挂着两颗红巨星太阳,白天和黑夜是不规律的,甚至公转轨道都不规律,这导致人们赖以生存的那个世界处于极寒和酷热之间,有生命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并且繁荣昌盛,一定有非常奇特的视角。
托马斯最终被成功打动,成为了项目坚定的支持者。
2. 耶利米的固执
遁世派领袖耶利米在麦克唐纳等人最初找到他的时候并不友好,在广大公众日益对倾听计划接纳的时候,这整个教派依然认为这些可能是来自撒旦的信息,耶利米拒绝和不信神的人讲话,沟通难以进行。
然而麦克唐纳却不气馁,他热烈地邀请耶利米前往倾听基地来亲眼看一看他们的研究成果,耶利米在到达之后,亲眼看见了计算机将破解信息打印出来的图片,虽然和科学家麦克唐纳们的理解不同,但是却彻底扭转了耶利米的看法。
耶利米坚持读懂信息并不困难,对于有信仰的人,只需要一个虔诚的心灵,对于图案头顶处的环状形状,麦克唐纳等人认为可能是耳机或头盔,但是耶利米却对同样的信息有着不同的解读,他认为那是一道光环,他坚信最终的图案是个天使,是来自上帝的信息。
“你可以把它们叫做天使,”麦克唐纳肯定地说,“我不会说你是错的。有太多的东西只能靠猜测,很多东西我们还没法确定。”
3. 怀特的担忧
就在麦克唐纳团队破解信息之后,确认智慧生命来自于环绕卡佩拉两颗恒星之一的行星时,总统怀特却处于政治方面的考虑,担心会发生骚乱和暴动,更担心发生星际战争,下令让麦克唐纳团队拒绝回复信息。
麦克唐纳依然坚持邀请总统前往基地亲眼看一看他们的研究成果:画上是一只类似鸟类的高大生物,长着一对退化的翅膀,头上戴着一个透明的头盔。右上角和左下角有两个圆圈,象征着两个太阳:右上角的太阳下面是一颗类似木星的行星,有四颗卫星,两颗小卫星像月亮,两颗大的,一颗像金星,另一颗像地球。顺着图的右边缘往下一次是1-9的数字,左手边依次是几个单词:太阳——卡佩拉人——翅膀——卡佩拉人——胸部——臀部——腿——卡佩拉人。图下方是一个形状优美的蛋,下面还有两个单词——“太阳”和“更热的太阳”。
麦克唐纳成功说服总统的理由是:右上角的太阳——他们行星环绕的那个太阳,显现出向超行星转变的迹象,也就是说他们会灭亡的,所以根本不会对地球造成威胁。
而且,“我们的信念是逻辑。唯一值得从一颗星球传到另一颗星球的东西是信息,从这种交换中获得的受益必定远远超过任何其他行为。”
4. 鲍比的隔阂
麦克唐纳曾经是不想要孩子的,因为担心会耽误工作,妻子与他很相爱,但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无望等待后,妻子选择割腕自杀,在救回妻子之后,麦克唐纳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决定和妻子要一个孩子。
但是繁忙的工作,忽略孩子的成长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在麦克唐纳去世、孩子鲍比长大成人之后,鲍比对父亲依然心有怨念。
在十几岁离开基地之后,鲍比在收到一封未写明原因的加急电报之后,再次回到了基地,见到了现在的项目负责人怀特(总统怀特之子),怀特向他解释了麦克唐纳所做的一切及其重要的意义。
“自从麦克上任以后,这里发生的一切都被录了下来。他说,我们中的某个人,在某个时候,随口一句谈笑之言可能会成为打开门锁的钥匙,解开谜团的线索。谁知道呢?我们不受限制的存储空间,在其间创造关联的能力近乎无限。”怀特为鲍比展示了这些程序,并且表示,这些声音可以想听多久就听多久。
鲍比听懂了父亲的坚持,“一个人必须对自己,或者对自己的事业,有足够的自信,这样才能坚持下去,顶住失望,忍受年复一年不变的枯燥生活。”
“是希望、信仰,还有科学计算的概率,让这个项目得以延续。”
“在我们的回电到达卡佩拉之前,我就会死去,但是我希望我的努力会得到回报,我的信念会被证明正确,我的一生会显得有意义。就像你一样。”
鲍比最终被打动,他决定回到基地,像他的父亲一样坚守这个项目,但是他要先去见见心爱的姑娘和父亲麦克唐纳给他写的信。
90年后,终于迎来了卡佩拉星球的回复:卡佩拉人已经全部死亡。
由于离他们较近的那颗太阳膨胀——现在大概有之前的10倍大,以及加热,他们的行星体积有所缩小,而那些较小的卫星都已经被烧毁了,只剩下那颗足有地球大小的星球——我们之前认为那曾是卡佩拉人的母星,他显然失去了相当可观的一部分质量,可能是因为海洋蒸发和大气层的沸腾蒸发,也可能是因为内部发生了爆炸。
我们一直在与一个早已灭亡的种族交流。
但是显然,他们有能够自动进行自我修复的设备,搜集未来可能出现的文明的证据,并向对方发送信息,这些看似没有意义,但是地球上整个世界的工作开始了,来自卡佩拉人的信息传输可能将持续很久,我们收到了一个无比珍贵的遗产。
而这一切,都可以用卡佩拉人赠送给地球人的一首诗表达:
致收信的人文明物种智慧生灵兄弟们
来自卡佩拉——上帝创造的第一颗卫星的居民们的问候
我们已死逝被消灭。
我们活过,
我们工作过,
我们建造过,
而今,我们已逝去。
接受这些,
我们的馈赠遗留,
以及我们的良好祝愿亲情羡慕手足之情爱。
文 | 黑暗中的向日葵
图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