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韩国犯罪电影看多了似乎会觉得社会上的变态特别多,但是韩国电影一次又一次告诉观众,凶手的变态都是被政府和社会逼出来的,最变态的还是韩国社会。
电影《奥罗拉公主》用一系列惊悚的犯罪手法塑造了一个疯狂女魔头。她的复仇之旅触目惊心,让人不寒而栗。看似毫无联系的六个人都陆续惨遭她毒手,谋杀手法截然不同。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她会在现场留下奥罗拉公主的画贴。
叙事手法上,导演选择了隐藏最后的“动机真相”,以连环杀人案率先展开故事。随着案件的发生,警察破案这条线索被顺理成章地引入。于是,观众跟随警察一起揭露谜底。凶手是谁电影一开始就告诉了大家,谜底其实是她为何杀人?或者换句话说,这部电影带领大家研究了一个犯罪心理学的典型案例。
复仇女魔头们名叫郑顺贞,外表看上去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美丽贤淑女人。她身上有着典型贤妻良母所具有的特质,又不失时尚与女人味。总之,这是一个你绝对不会觉得她是连环杀人案凶手的女人。
事实上,她就是令人恐惧的复仇女王。
她是如何进行连环杀人的呢?这是一个从生手到疯狂杀人魔的蜕变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走上赎罪之路的变态之路。
第一个被害人是一位小姑娘的后妈 这位后妈经常背地里折磨殴打小姑娘。郑顺贞尾随她来到商场,一番犹豫之下,在女卫生巾里用铁钉连捅数十下将其残忍杀害。
第二个被害人是她上班店里的女老板。这是一个外表风骚,骨子里既刻薄又爱慕虚荣的年轻女人。这个女老板其实是一位大老板的小三,两人经常出去约会。就连这家店都是大老板投资她开的。郑顺贞趁她在美容店做脸部护理时,偷偷潜入,将石膏浇在对方脸上堵住了鼻孔,令其窒息而死。
第三个被害人是保养女老板的幕后大老板。郑顺贞色诱他令其放松了戒备,骗他喝下了服药水毙命。
第四个被害人是一个烤肉店的伙计,也是这家店老板娘的胖儿子。也是利用色诱他到僻静处动手。不过,她没有杀他,而是用剪刀将其阉割,令人痛不欲生。
第五个被害人是一名中年出租车司机;第六个是一名律师;第七个被害人是一个精神病人。就这样,这个女人一路嗜血,走上了不归路,而且越来越令人恐惧。
另一条线索是警察对案件的追踪和侦破。身为警察的吴成浩和同事一起负责调查案件。他先是在监控里发现了郑顺贞到过命案发生的商场,接着又发现了接连几个案发现场留下的奥罗拉公主贴图。
在他和郑顺贞一次约会中我们才得知,原来这两个人是故事的。两人曾是夫妻,6岁女儿敏儿的意外死亡后离婚。到此,这场警匪之间的猫鼠游戏变成了前夫与前妻之间的追逐游戏。正因为如此,他能够逐渐预见到凶手的真面目,以及她杀人的动机。
当吴成浩怀疑死去的人可能与前妻有关,他翻阅了多年前女儿被害一案的档案。他预感下一个被害人可能会是当年经办此案的律师。他立即试图联系律师,事实证明他的预感是正确的。只可惜他们来晚了一步。
律师被挟持到了一个垃圾场。这里是女儿尸体被发现的地方,而且恰好今天是女儿的生日。郑顺贞将律师吊起来,在警察和媒体记者面前控诉害死女儿的凶手逍遥法外。律师当初收了凶手的钱,判定其为精神病人逃脱了法律制裁,她要讨回公道。
在前妻的控诉下,身为敏儿爸爸的吴成浩内心的愧疚和痛苦被激发起来。他决定要和妻子一起完成复仇。
郑顺贞被判断因为女儿惨死精神失常进了精神病人医院接受治疗。吴成浩探监时给了他一本《圣经》,暗示她里面有东西。郑顺贞在最后一页夹层中发现了隐藏的刀片,然后用刀片杀死了一直躲在精神病院的真凶。她完成复仇后抹脖子自杀。
与此同时,丈夫辞去了警察职务。他也和妻子一样踏上了复仇之路。没有死的律师就是他的目标。他在杀死律师后也准备随妻子而去,一家人去另一个世界团圆。
这时候有一个巨大的疑问:她杀了这么多人,像女儿同学的后妈,大老板和他的小三,素不相识的出租车司机,以及烤肉店的伙计等等,这些人难道都和她女儿的死有关系吗?
没错,都有关系,起码在郑顺贞的眼里是这样认为。她把直接或者间接,有意或者无意造成女儿死亡的人都当作了凶手一一铲除。
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个6岁的小姑娘是如何被这些人联合起来害死的呢?
电影的最后回顾了那天小女孩发生的悲剧过程:
郑顺贞拜托丈夫吴成号去接女儿放学,身为警察的丈夫表示脱不开身。郑顺贞只能自己开车去接女儿。与此同时,小姑娘敏儿放学后没有家长接,同学的后妈又将她赶走,小姑娘便自己来到妈妈上班的店里等。结果老板娘和她的情夫决定去做美容要关门,将小姑娘赶到了大街上。小姑娘无处可去,又等不来妈妈。于是她拦下一辆出租车自己回家,但是出租车司机却因为她身上钱不够将她扔在了半路上。小姑娘只能大半夜一个人在外面游荡。另一边开车赶去接人的郑顺贞又发生了交通事故,对方司机就是那位烤肉店伙计,不依不饶,纠缠她不能脱身。
小姑娘敏儿孤单一人流浪在大街上,最后被一个开跑车的变态富二代骗上车带走。之后,有人在垃圾堆里发现了赤裸的女孩尸体。律师收了凶手的钱将他定为精神病人逃过了制裁,进入了精神病院。
整个事件中,直接杀人的就是那个假装精神病的富二代,另外几个人都间接造成了女孩的悲剧。试想,如果哪位同学的后妈收留女孩在家里等家人来接,那位老板娘和她的情夫不将小女孩赶到大街上,那位出租车司机不会因为女孩钱不够就把她直接扔在半路上,哪怕主动联系下家人或者警察也行。还有那个纠缠郑顺贞的烤肉店伙计,如果对方不那样蛮横耽误时间,她早就接到了女儿。
就是这样一个冷漠的社会,一群大人用冷漠的联手将一个小女孩推向了绝境。
如果案发后凶手能够受到惩处,或许多少可以安抚这位母亲的心。可惜没有。凶手收买了律师,伪装成精神病人逃过了制裁。这让已经失去了女儿的母亲更加能已接受,本来痛苦的内心又一次被伤害,于是,丧女之痛和不公正的待遇催生了她满腔的复仇之火。于是,一个慈爱的母亲变成了疯狂的杀人魔王,开始自己复仇。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讲,她已经在多个层面上丧失了希望,并最终走向了绝望。女儿的死让她生无可恋,连带葬送了她的爱情和家庭,社会的冷漠和法律的不公又将她从绝望逼向了反抗。她唯一能够平复内心的就只剩下了复仇。
所以,她带着女儿心爱的奥罗拉公主贴图,精神安排并实施了针对所有这些该死之人的杀戮行为。法律不能给的,她自己要。法外之徒的命运注定这是一条毁灭之路。毁灭他人的同时,也是在毁灭自己。但是,这对她已经不重要了。她只要复仇。
还有两个人要为女儿的死亡重要负责,就是她和丈夫。但是丈夫她不可能去杀人,只能与之离婚和谴责。至于自己,她难以饶恕自己失职害死女儿的责任,她早已决定了自己复仇之后要自杀的命运。丈夫被她唤醒之后,成了她的同谋,帮助她一起完成了复仇计划。等待他的也只有死亡。
电影《奥罗拉公主》里的主要角色全都死光了,这是大悲剧。复仇之路也是毁灭之路。所有的复仇者都有一颗同归于尽的视死如归之心。普通人追求的公正,如果社会和法律不能给予,他们的情绪有没有得到疏导,很容易被逼迫成为法外之徒。每一个人格健全的犯罪之人背后,都躲着一颗受伤的心。如果没有及时的疗养,必将产生可怕的结果。
郑顺贞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一个矛盾或者案件,如果社会和法律不能给予公正的对待,很有可能带来更加悲剧的另一些悲剧。心里的宣泄在正常途径没有得到宣泄,必然走向疯狂。
不过,这都是下下之策。一个社会更加需要的是关爱。如果社会对他人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热心,小女孩的悲剧就不会发生,更不会有丧女之后母亲变成连环杀人犯这样的悲剧发生。
爱可以为我们杜绝很多悲剧的可能性,至于公正,往往只是一种善后工作。虽然两者都至关重要,但治病于未然的爱才是最值得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