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提示:点击上方"第一制片人"↑免费订阅本刊
『每一条微信与中国影视产业同步』
文/空盒子
纵览当下网络电影作品,可谓“僵尸”当道、“妖魔”横行、“特工”扎堆、“情色”满眼。神怪、惊悚、情色占绝大部分,且同题材影片的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而《硬盘少女》这部带有浓重日漫风格的科幻爱情片犹如黑马杀出重围。
该片由上海十三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红袖添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出品,自4月23日爱奇艺独家上线以来口碑表现不俗,获得广泛关注。《硬盘少女》以稀有的故事类型,独特的二次元视角,突破了网络电影现有的几种题材形态,赢得观众认可。并且该片还融合了动漫元素、游戏元素及喜剧元素,是一部带有浓重日漫风格的科幻爱情片,也是国产电影市场第一部讲述人工智能的爱情喜剧片。
对此,第一制片人专程采访了《硬盘少女》的出品人张恩超和制片人薛峰,以此为因,共同探讨网络电影的现状与未来。
项目缘起
第一制片人:《硬盘少女》在网大市场中并不是主流的热门题材,当初是如何对项目进行评测的?
薛峰:就目前来讲,很多网大的项目都在尝试走b级片的路子,所以才出现了各种b级题材扎堆的现象。我们觉得网大作为新生形态,在监管之“剑”没有落下来之前,题材和内容尺度的确要稍微宽松一些,但你所能做的事情也十分有限。b级片所推崇的极致化的感官体验,在中国本土无论是因为监管还是文化的因素都很难实现,很容易山寨出一个四不像的产品出来。所以我们就否掉了b级片的路子。我们希望做出一些更具备针对性的产品,而不是平移院线市场的已有规律。
网大为什么是网大?为什么不是院线电影或者电视剧?我相信很多同行都研究过这个问题。是因为尺度的不同?是因为投入体量的不同?我个人觉得网大或者未来的付费网剧从根本上是一个特定人群的特定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在项目策划的阶段选择从两个针对性的方面入手。
第一是市场的角度,深挖受众需求,而不是轻率抓取市场的热门概念。网生代的观众其实跟网络文学的受众非常接近,甚至有很大重合。网络文学十年的蓬勃发展实际上已经给我们总结和揭示了很多的规律。网络影视的产品一定要符合网络文化,所谓的网感不是堆砌热门网络元素和网络热词,而是要解决两个根本问题。一是解决“我”的问题,结合网生代观众的生活经验、娱乐元素和共同情感,形成行为参照,能够建立一种群体的身份认同,让他们觉得“这就是我!”“这就是我希望的我”、“这就是我的故事”、“这就是我想看得故事”;二是解决“爽点”的问题。电视剧的爽点在于话题,电影的爽点在于谈资,这些都是社交工具。而网生代人群在消费网生影视的这个纯个人化的消费场景下,他的爽点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他的侧重点应该是“满足”,关于“我”的各种方式、各种形式、各种可能的想象空间。对爱情、事业、人生……,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yy”。这就是网络文学里的“爽文”。
第二是创作的角度。有人说网大是低配版的电影,其实并不尽然。一旦网大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产品形态,必定会形成其特有的创作规律,技术难度甚至要高于院线电影。无论是电视剧还是院线电影都有着它的消费场景,并且叠加了很多社交的因素在里面,内容只是消费之一。但对于网大来说,是一个纯个人化的消费场景,是对内容的刚性消费,甚至还叠加了很多负面的因素。比如周围环境的影响、随时被打断的时间碎片化的影响、海量片库选择综合症的影响……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靠内容本身收费,是对创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创作层面需要考虑到这种消费场景和影响因素,去设计更开脑洞的创意概念、更极致的人物设定、更复合的故事类型……
网大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也许目前的产业生态还在消耗着平台补贴的红利。但究其根本这是一个打破了内容产品的时间和空间壁垒、打破了渠道和资源壁垒、自由竞争的toc的交易市场。一旦站稳起跑,必将开创一个颠覆性的新市场。
第一制片人:《硬盘少女》男主角是个“技术宅”,女主是“萝莉萌”,上线之前有没有做过受众画像?
薛峰:根据目前的数据统计,男性观众占了绝大多数比例,大部分的作品也是偏男性向的,但是后来我们自己推翻了。因为考虑现在网大属于起步阶段,头一批项目都是男性视角,偏软色情、软暴力的路线,吸引的是男性观众的冲动消费,所以积累的男性观众比较多。但我们觉得这是现状而不是规律,长久发展下去比例肯定是均衡的。所以我们并没有刻意去迎合这个数据分析。因为做网大不光是要做当下,还得做未来。所以,《硬盘少女》这部作品也还是兼顾到不少女性观众的视角的。
市场预期
第一制片人:《硬盘少女》目前的播放情况是否达到预期?关于成本回收有什么考虑?
张恩超:回收成本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压力,也算是以小搏大,但是就目前数据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因为《硬盘少女》这个片子出来之后我个人期待非常高,它的类型相对来讲比较新,同时又非常有网感、年轻化,我认为在内容上是可以作为标杆型产品的。我的信心来自于片子的内容和质量,认为它可以在目前市场上去跟其他作品争一个高下。但是后来发现,市场跟我们想象的还是略有不同。目前网大仍处在发展初期,它整个的发展模式和观影群体还都远远没有成熟,但是不妨碍我们对这个市场保有更多的期待。
营销助力
第一制片人:当初在新京报上刊登了整版广告,是出于怎样一个考虑?
张恩超:目前大多数人对网大还是存在一定的曲解,当然这也跟市场上有些作品粗制滥造有关系,希望观众能够看到影视行业内的人所做的努力。发展初期难免瑕疵,但它始终都在前进。
在新京报做广告这件事,往小了说,我们是考虑电影的营销,虽然平媒跟以前比发行量、影响力都小了许多,但实际上它是能够做到二次传播的。往大了讲,我们这么做也是想把网大的逼格往上提一提。虽然网大的口碑与质量不是我们一家公司能够做起来的,它需要整个行业,包括制片方、视频网站和观众一起努力,但我们有责任尽量去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当然这一切是基于对作品的认可和信心。
另外在电影营销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其他努力,比如:联合所有主流文学网站为电影导流,起点中文网、榕树下、黑岩、小说阅读网、红袖等等,这种与文学网站联合营销的方式,还是第一次。一方面是自己积累了很多这样的资源,另一方面是网大和文学受众有着高度的重合,因为文学网站也是通过付费用户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他的整个的付费模式也非常成熟,读者与观众的趣味也是相通的。
定位明晰
第一制片人:十三月影视是如何给自己定位的?做项目有哪些原则?
张恩超:最初做网络电影,我们确立了两个原则,第一是题材和内容要精,因为说到底内容产业最终拼的还是内容。第二,项目要有延展性,可持续性。我们希望做系列化。这样才能凸显长尾效应。就像《硬盘少女》,我们不仅仅是只做这一部片子,故事中已经为下一部留好了包袱,埋好了主线。同时,弹幕的出现也让制片方可以直面观众,为了及时收集市场反馈,我们反复观看弹幕内容,也是为了把后面的内容做得更完善。网大项目只要有一个好的口碑,有固定的受众,其实也是一个ip孵化的过程。
我们公司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关注的项目类型都有点偏冷门,有人会问,那么多热乎的东西偏不做,非要做这些没人关注的。武侠、年代,别人不看好的领域,我们都想尝试做一做。其实我们是从故事的本质出发,觉得内容可以,我们才不管他是什么题材、是不是冷门。而且我觉得把电影人为地划分成武侠、奇幻、警匪……这种划分本身就不严谨,说到底还是故事本身。哪怕是农村题材,故事讲好了一样会引起很多共鸣。
以武侠为例,我们公司有大量的ip,我们认为武侠一定会重新热起来。现在的武侠还是在拍金庸、古龙,包括动作片还是停留在港式模式里,那现在年轻人肯定是不喜欢了,因为观众是一代代不断更迭的,你没有给这一代人提供新鲜的观影感受,他们肯定就不会为你买单。武侠是中国最古老的题材,在没有小说这个概念之前,就已经有许多关于侠客的这种民间的、口头的传说,如果真的说起文化输出,我们真正能向外国输出什么,爱情?科幻?我们输出不了。只有武侠,这是其他国家没法比的。关键是你能不能有一个新鲜的呈现方式,让现在的观众看到之后说,真好!
不忘初心
第一制片人:张总从榕树下到十三月影视,角色的转变有哪些感受?
张恩超:其实我觉得角色并没有改变,因为我一直都在做内容。从最初的记者、编辑,然后做了五年网络文学,再从网络文学到影视,“做内容”这个核心一直没变,都是去发现、去挖掘、去培养的过程。只不过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进入一个行业就遵从行业的操作规则。
在做《硬盘少女》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们就是要做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产品,而不是去网大市场浑水摸鱼去捞一笔钱。你想捞钱就会有捞钱的做法,可是你第一笔钱捞到了,第二笔上哪里捞去?影视行业的发展需要各个环节的人一起去做加法,这样才能呈现出一个好的故事和方向。
畅谈网大
第一制片人:关于网大未来发展,二位如何看待?
张恩超:我对网大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因为它在养成ip的同时,也必将培养出一些成功的商业片人才。我们国内一直缺乏这样的培育机制,我们的艺术院校培养的都不是商业的人才,教的是大师和经典,但是你一走上社会,你会发现没什么用。所以一个电影学院出来的导演,若是没有8年的时间在圈子里实践、磨练,甚至是忘掉之前所学的一些东西,不停地去寻找机会,你根本就没有可能去执导院线片。但是网大这个东西,一上来就是要求别人付费的,那么你一定是直奔商业趋势的。我们现在国内真正能拍商业片的导演不足100个,每年有600部作品拍出来,有300部会上院线,但是人才依然缺乏,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还是不能给年轻导演机会,因为没法给,一部院线电影投资动辄几千万,你没有成功的经验,我怎么敢交给你,但是网大这块不一样。网络电影是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他会遵循网络文学的发展轨迹,就是海量的作品必将出现精品,有这么多人投身这个行业,一定会有好的东西出来。
薛峰:前段时间有些声音说要给网大降降温,我觉得还没到降温的时候,甚至是还远远不够,数量再增加都没关系,因为市场体量还会继续加大。没有必要人为地去干涉他的数量和类型。既然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那就通过市场的杠杆去调节,优胜略汰,自然积累,才能形成一个良性有序的产业生态。需要降温的是业内的一些盲目性的制片理念,在现阶段网大有限的制作预算内,需要一个理性、有效的资金配置方案。钱花在哪儿远比花多少重要,回归到创作本身,做好故事、做好人物、做好叙事、做好细节,给导演多一些调度的空间和时间。现阶段的网大贩卖的是不受制约的创造力和职业化的制作水准,别一味求大,而又大而无当。
网大金字塔理论
在采访过程中,张恩超和薛峰多次提到内容生产,并且提出了“网大金字塔理论”:有大量的参与者加入就会形成一个金字塔样的结构,塔尖上的精品可能不具备复制性,网站平台和市场其实是需要扶植大量塔中位置的作品,中层不一定都是爆款,但是通过精良的制作,通过完整的故事,能够收回成本,略有盈利,这样市场才能趋向健康稳定。海量不怕,让市场的杠杆去调节这个东西,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由用户向内容生产者直接买单,这是目前网络电影最为健康的发展模式。而且现在付费通道的便捷,小额支付那么简单,为什么到了网络电影这里就很难执行?还是因为没有产生让他们愿意付费的内容。为什么现在直播网站这么红火,因为他是新鲜的,好玩的,直播内容就是内容制造。归根结底,网络电影行业的发展需要好的内容支撑,也需要影视视频行业各个环节的合力。
整理完采访内容,小编决定再追一遍《硬盘少女》,因为我和其他观众一样,打开视频网站想要的不过是,好看的内容。
戳【阅读原文】现在就看▼!
— end —
三步教你置顶(第一手影视干货~)微信公号“第一制片人”
一、进入“第一制片人”微信公号,点击右上角小人儿
二、开启置顶公众号选项
三、如果以上步骤没有成功,请确认下微信是不是更新到了最新版哦(微信6.3.16)
第一制片人id:zhipianquan
【第一制片人服务影视创业者】
2013年6月创立,微信内创建最早、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影视商业圈平台
关注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制片人
汇聚能够引领中国电影未来成长的商业力量
中国影视人学习、创作、 交流、宣传、交易的必要工具
传递影视人和商人们最新动向和信息
组织国内外各种培训、沙龙、论坛等行业分享
帮助影视人获得更多信息、资源并达成各种合作
我们在一起, 看看将来影视业是个什么样!
微信:zhipianquan 微博:@第一制片人杂志
投稿qq:2914166835
投稿微信:17701336570(电话)
北 京 方 寸 博 宇 文 化 传 媒 有 限 公 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