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最近微博上最热的话题,就是“美国暴乱”。
几天前,一段美国警察粗暴执法的视频出现在网络上。
视频里,一位白人警察用膝盖顶着一名非洲裔男子的脖子。
非洲裔男子一直在请求警官松开膝盖,并告诉他:
我喘不过气来了。
可警察视若罔闻。
这名非洲裔男子,后来突然暴毙。
死因虽众说纷纭,但多半与警方的野蛮执法关系很大。
美国的种族矛盾,一直是很敏感也很常见的社会顽疾。
很快,此事便和种族歧视挂钩,群众开始抗议,行为也越来越极端。
甚至一些城市的抗议变成了打砸抢。
这股抗议和暴乱的狂潮,一点也不见熄灭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
有好事者,还装扮成蝙蝠侠的样子出现在街头。
还有网友制作视频,对比了电影《小丑》和当下美国发生暴乱的景象。
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
抗议人群还逼近了川建国所在的白宫。
他们在白宫外和警方对峙,试图进入禁区,和川建国好好聊聊。
而这位一向非常自信的总统,被吓得多次躲进白宫的地下掩体。
就和对疫情的控制一样,川建国对这次的暴乱,也乱招频出。
他不调查真相,惩戒凶手,而是跳出来威胁民众:
我要动用军队反击!
国外媒体如此评论:
“特朗普政府在向美国人民宣战。”
美国目前的疫情加上暴乱,局势可谓水深火热。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
雪国列车
这部科幻电影里,底层民众反抗权贵阶层的情节,如同预言。
电影的背景设定是个末日,地球温度骤降,人类无法生存。
全世界只有一辆火车可以提供温暖的生存环境。
于是富人先上车,穷人则趁乱钻上了最后的车厢。
而那些挤不上去的人,就永远成为了末日冰雕。
这列一直在行驶的火车,有着奇特的永动机制。
它内部还有着小型的自然循环系统,可以自给自足。
可列车里人太多了,光车厢就有1001节,物资分配一定要“平衡”。
这种平衡的结果就是:
富人在前面车厢花天酒地,穷人们则在车尾暗无天日。
穷人们几次试图反抗,冲破阶级阻隔,占领前面的车厢。
但奈何火车里还有真枪实弹的士兵们,打手也一群一群的。
随着食物减少,列车又遇到行驶问题,穷人们决心以血相搏向前硬冲。
拦在穷人前面的每一节车厢,都像是突破阶层的堡垒。
他们别无选择,必须战斗。
《雪国列车》里的阶级对立、底层对上层的反抗,是不是和当下美国现实无缝连接?
《雪国列车》上映的时间是2013年,没想到7年后,全新的剧版惊喜上线。
剧版和电影版一样,世界观依旧延续着反乌托邦的设定,末日、列车、等级分明。
这次的主角还是个黑人,他明显将是带领底层群众反抗暴政的领袖人物。
这个黑人形象,再次和美国现实对应上了。
这次的剧版里,对底层和富人阶级的生活两极有了更多的展现。
富人吃的食物,可以看到更多花样。
都世界末日了,富人们还能泡澡、桑拿;
孩子们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些富人算是列车里的绝对一等公民,他们当初花了大价钱支持列车建造和运转。
这些一等公民之外,还有为他们服务的各种勤务人员。
这些勤务员算是次等公民。
剩下来的,就是悲惨的底层民众。
他们住的地方,连窗户都没有。
他们不被允许生育,必须憋在脏乱差的车厢里熬着。
他们已经在黑暗和压迫中熬了6年多。
与前面车厢的人相比,他们的食物无滋无味不说,还基本没有营养。
因为他们吃的,是用蟑螂制成的蛋白块。
就这样的食物,还配给紧张。
剧版里的大反派和电影版一样,是“雪国列车”的真正掌控者——w先生。
这个w先生,就像《1984》中的“老大哥”。
他用各种指令维持着列车的“平衡”。
在富人那里他很温柔体贴,在穷人那里他则是酷烈寒风。
剧版的w先生,是位女性。
饰演她的演员,叫詹妮弗·康纳利。
她的名字你可能并不熟知,但下面这张《美国往事》的剧照,你一定会被惊艳。
如今康纳利已经50岁,但依旧颜值不减。
让这样一个大美女当反派,也算是剧版《雪国列车》的勇敢。
在已经上线的三集里,w先生一直在隐藏着自己的真实身份。
白天,她假装是个普通的乘务主管。
晚上,她换上便装,就变成执掌列车的帝王。
在这样的角色安排下,底层黑人小哥势必要大战白人美女boss。
但第一集播到一半,一桩列车碎尸案突然上线。
遇害者很惨,被人切去了两只胳膊和三条腿(没错)。
这桩碎尸案一出现,剧情立刻顺拐到了破案戏上,《1984》秒变《雪国列车谋杀案》。
因为这起案子,我们的主角小黑浮出水面。
他在成为底层车厢一员前,曾是一名警察。
靠着警察的身份,他被w先生召唤到上等车厢来破案。
因为这案子,底层的暴动被破案剧情严重拖拽,起义变得遥遥无期。
我是看得直着急,现实里美国人民都奋起了,你这个剧怎么还墨迹呢?
剧里小黑一脸的不慌不忙,借着破案的名头,在列车里到处晃。
偶尔他会想起“咱还策划暴动呢”,便随便记录下列车的结构,送给底层的线人。
更多的时候,他一直在利用破案的机会吃吃喝喝,还没羞没臊。
这样涮观众的剧情,也引起了影迷、剧迷在网上的疯狂吐槽。
更多的愤怒,则甩向了编剧:
按说剧版《雪国列车》卡司算是能打的了。
尤其是大反派康纳利,你看她小黑裙一穿,性感又冷艳。
这绝对是能大杀四方的强势角色啊。
或许后面的剧情里,情节能够紧张起来,但我已经没有耐心。
在我看来,非要在剧情里加个破案环节,可以。
剧版《雪国列车》最大的问题,并非节奏缓慢的破案戏,而是角色。
康纳利白天服务富人,晚上化身大佬,形象本该立体。
小黑出身底层,却去帮权贵破案,他成了穷人的叛徒,他既要自证清白,还要推动革命。
他身上的戏应该更精彩。
可现在的剧版里,对角色的塑造浮于表面。
情节推动全靠“出现个死尸”、“他好像有嫌疑”、“这背后还有秘密”。
真正重要的核心理念:打破列车阶级分化,成了无关紧要的事情。
这些年,电影改编成剧集,一直都口碑很差。
《尖峰时刻》《少数派报告》《生死狙击》等知名ip都先后被改编成电视剧。
它们都悄无声息扑掉了,像《西部世界》、《冰血暴》这样一战封神的算是奇迹。
国产影改剧就更惨了。
《失恋33天》影版是现象级小妞电影,到了剧版,6分走起。
获得金马奖的《七月与安生》剧版,更是3分滚粗。
说白了,这些糊掉的剧版,输就输在想蹭一波电影的知名度,却在影版基础上拿不出新东西。
什么世界观扩展、增加深度、让角色更走心,更是奢望。
最后只能挂着羊皮卖狗肉,不伦不类。
最后的最后,咱们还是关心一下现实。
希望身在美国的中国籍同胞们能保护好自己,能回国的早点回来。
要论世界风云变幻,风景还是咱们这边独好。
今天就到这里。
拜了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