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如果我说《釜山行》的剧情太过简单,情节不够紧凑,人物形象不够立体。
可能会有人骂我:u can u up!
不过没关系,看完《流感》,我们再一起探讨。
电车困境
电影《流感》充分演绎了这个伦理学难题。
电车困境(trolley problem)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杆?
通俗点就是,眼看着面前死5个人,和手动杀1人救5人,你选择哪个?
相信大家心中应该都有了一个答案,接下来看《流感》剧情,也许你会不断地更改自己的答案。
电影背景
一群东南亚偷渡客历经艰险来到韩国,但是整个集装箱内的偷渡客,几乎全部感染流感病毒而死,只有一个小男孩幸存。而短短一天时间,集装箱内的病毒就迅速蔓延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以至于城市陷入一片混乱。
第一个电车困境
由于感染人数太多,政府决定先封锁整个城市,然后再告知公众,但是看完新闻的公众们,马上就开始哄抢超市(这灵感大概来自中国非典)。由于超市内有感染者,政府决定封锁该超市。
很明显,政府选择了超市外多数人的安全,放弃了超市内非感染者的安全。
而男主作为消防队员,却拼尽力气救出了超市内的人,当然,救出非感染者的同时,也放出了感染者。
如果你是男主,会去救人吗?
第二个电车困境
政府决定对整个城市进行排查,感染者和非感染者分别进入不同隔离区,并向公众保证,非感染者48小时没有出现症状就可以离开隔离区。
此时,女主作为一名了解流感病毒的医生,却隐瞒了自己女儿感染的情况,以免女儿进入感染区域。
如果你是女主,会放弃自己女儿吗?
第三个电车困境
非感染者在隔离区呆满48小时后,政府并没有让他们回家。
在这一点上,此时总统和总理出现了分歧,总理认为应该言而有信;但是大多数人支持总统的观点,因为放出他们后会威胁到全国的人民。
与此同时,人们还发现,感染者区域并没有任何救助和治疗(因为还没有发现抗体),反而是将病情严重者直接活埋处理。
所以,人们开始反抗了。
如果你是隔离区的人,你会甘心被放弃吗?
第四个电车困境
人们激烈反抗的过程中,已经产生抗体的第一位病毒携带者,偷渡小男孩,被杀死了。
在总统和美国主导下的政府,出于为全国和全人类的安全考虑,决定对整个城市进行射击镇压,清理城市。
并且此时的民意是:90%的民众同意屠城。
但总理坚决反对射杀自己的人民。
如果你是这个城市以外的未感染者、被政府保护的大多数人,会投票同意屠城吗?
结局
最终的结局是,
在总理的强势主导下,政府放弃镇压行动;
发现了新的抗体携带者,且政府保证向隔离区民众优先提供抗体。
但是,如果没有发现抗体携带者呢?
当然,这部电影不只讲电车困境,还有很多人性的冲突,演员的演技也都是棒棒哒,小演员也是,所以如果想了解更多,就去看电影吧。
tips
电车困境,这个思想实验主要设计来攻击功利主义与源自康德主义的道德义务论见解。
功利主义认为,为追求对最大多数人来说的最大效益,应该牺牲少数人来拯救多数人。因此,在电车困境中,应该要牺牲一个人,救五个人。
康德主义认为,道德应该建立在必要的义务责任上。如果不可以杀人是一种道德义务,在电车困境中,就不应该动手让一个人牺牲,即使这个行为的后果是牺牲五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