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是近两年来经常可以见到的网络流行语。虽然言语中充满了调侃和戏谑,但是细细品来,真有一种“话糙理不糙”的机智感。
确实,在物质享受被极度推崇的当下,就连“金钱买不来时间、买不来幸福”的“真理”都已经被推翻——金钱买不来时间,是因为你没有足够的财富去缩短不必要的通勤和等待;金钱买不来幸福,是因为你没进对店铺,没买到最中意的东西。金钱的能力似乎被无限地放大。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对金钱的极度渴望。
所以,“一夜暴富”成了现代人最中意的白日梦主题。虽然大家普遍受限于贫穷,难以想象有钱人的真实生活,总是陷入“皇上种地要用金锄头”的尴尬境地,但是依然不影响这种集体狂欢般的全民畅想。
这一点在影视作品中尤为明显。2018年大火的开心麻花喜剧《西虹市首富》就讲述了一个荒诞、有趣的暴富故事。一个月内花光十亿,还不能剩,这不但考验能力,还考验想象力。主角王多鱼最开始就一味地在消费的数量级上做文章,结果搞得自己疲于奔命,陷入了“金锄头”陷阱。
现今许多涉及“有钱人”的影视作品仍然热衷于霸道总裁、落难王子等老套的桥段,像《西虹市首富》这样,能把阶级、暴富梗玩出黑色幽默的,其实已经算是相当不俗的了。
其实早在30年前,就有人将“一夜暴富”这个主题,拍出了不一样的高级感——香港经典喜剧《富贵逼人》。
1987年上映的《富贵逼人》,凭借零大腕儿的演员阵容,在当年的贺岁档狂吸两千七百多万票房,最终成绩位列全年票房榜前五名。随后公司趁热打铁,接连推出了《富贵再逼人》、《富贵再三逼人》等一些列续集。难得的是,虽然几部电影的评分逐渐下滑,但是都保持了较高的质量,即便时隔多年后再来回看,依然是笑料满满、诚意满满、感动满满。
金钱的诱惑
《富贵逼人》里的横财来自于老百姓最热衷的致富途径——彩票。主角骠叔一家是典型的香港底层小市民,收入微薄、生活拮据、爱贪便宜、极好面子。对于他们来说,彩票是唯一改变自己平凡人生的希望。于是,在老婆骠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上天终于眷顾了他们,让其一举中得六合彩1900万的大奖。
同样是小人物的故事,同样是一夜暴富,《富贵逼人》选择从中奖前后人物各方面状态的改变着手,来呈现这出充满市井气息的欢喜剧。
饰演男主角骠叔的老戏骨董骠,虽然主演的影视作品不多,但是常年担任各种黄金配角,身上透露着老油条的精明和市侩,眼神一飘,仿佛就在算计和比较,这样的形象,演穷人乍富特合适;肥姐沈殿霞,喜剧天赋极佳,个人形象讨喜,本身就如邻家大妈一般亲切,和骠叔搭戏,简直相得益彰;三个女儿带弟、来弟、招弟,一听名字就让人忍俊不禁,父母的司马昭之心未免太过明显。性感活泼的大女儿陈奕诗、含苞待放的二女儿李丽珍、鬼马可爱小女儿的关佩琳完美涵盖了90年代香港青少年的普遍状态;就连作为配角的曾志伟,在电影中都极度出彩,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夸张的肢体动作,再配上他沙哑又闷闷的嗓音,让那个好色胆小、热情又缺心眼儿的开口笑成为观众忘不掉的经典角色。
对于骠叔一家暴富前的拮据生活,导演并未直接予以呈现,而是通过大量有趣的生活细节,从侧面去凸显:人情往来,随了500元礼金,就要全家上阵吃个够本;亲友相聚,不嘘寒问暖,而攀比哪家装扮更珠光宝气;邻里之间,即便知根知底也要打肿脸强充门面。
有了细节的铺垫,中奖之后的反差就更为有趣和耐人寻味。
和王多鱼一个月内要花光巨款的苦恼不同,骠叔一家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乍富后的惶恐。不劳而获的财富总会给人带来虚幻的不踏实感,所以全家还没适应有钱人的身份,就先学着如何装穷。看吧,现实总是这么讽刺,穷了一辈子的骠叔骠婶,直到有钱了才终于敢承认贫穷的事实。
最开始,骠叔还能保持相对清新的头脑,反对妻子和女儿们的各种奢华享受,主张细水长流。但是经历过有钱亲戚的炫耀和奚落后,用钱换回面子逐渐成为了全家人的共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金钱还未来得及给生活质量带来任何改变的情况下,骠叔一家就已经树立起了“花钱”的思维,将自己划入了暴发户的行列。
导演用中奖前后,片中人物思想和行为上的强烈反差,凸显了小人物们在巨大的金钱诱惑下,暴露出的贪婪、市侩和奸猾。
港人的电影,港人的故事
与同期上映的《龙兄虎弟》、《监狱风云》等电影想比,《富贵逼人》虽然是一部喜剧,但是依然有着浓浓的港片味道:熟悉的场景、快速的节奏、生活化的表演,以及讲述港人自己的故事。
八零年代后期,是香港经济高速腾飞的阶段,各个行业几乎都有白手起家、由市井小民一跃成为商业巨贾的成功者。这些一夜之间完成阶级跃迁的暴富神话不断刺激着普罗大众的敏感神经,也带动起了极为浮躁的社会风气。所以,骠叔一家的“小市民”做派,其实是当时大多数香港老百姓的日常状态。
对于片中人物,导演并没有刻意去美化或丑化,只是尽力去呈现最普遍,也最具特色的大众化形象。以骠叔为例,他爱钱、爱家、爱面子、爱美女,浮浮沉沉一辈子,没学会刻苦耐劳、拼搏奋进的狮子山精神,倒是学会了偷奸耍滑,见风使舵的各种小伎俩。拖家带口的骠叔是家里唯一的支柱,所以在那样躁动浮华的社会中,他才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是人到中年的无奈,也是小人物命运中的必然。
电影里,1900万的横财并未帮助骠叔家完成阶级提升,甚至没有带来生活质量上的根本改善。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得存折上的千万巨款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字。
对于《富贵逼人》来说,彩票中奖更像是一个引子,引出的是时代浪潮下,小人物的悲喜沉浮。我想,当年走进的电影院的观众中,一定会有许多和骠叔、骠婶一样的市井百姓。他们沉浸在喜剧氛围中开怀大笑的同时,会不会因为某个似曾相识的场景或情节,悄悄地抹一抹眼角,再打个响鼻呢?
反鸡汤喜剧
有人说,《富贵逼人》告诉我们,钱财本是身外之物,真正能带来幸福感和归属感的,还是亲情和家庭。对于一部喜剧电影来说,这样的观点不能算错,“家”和“爱”的主题,套在哪里都适用。
但是如果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或许能够发现,导演想表达的主题,可能更加沉重。
《富贵逼人》系列中,总是让骠叔一家不断经历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的“惨痛”过程,飞来的横财就像是命运之神的玩笑,总是抓不住、握不牢。
我们常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向来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主角一家,其实并没有掌握大量财富的能力。所以骠叔在中了大奖之后,当着全香港观众的面,炒了电视台的“鱿鱼”,自绝了后路;所以小女儿很快被劫匪盯上,身陷险境、性命堪忧。这看似是乐极生悲的偶然,其实是德不配位的必然。
在那个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香港,人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走上人生巅峰,但是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宿命,小人物要经历小人物的轮回。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否则,一旦原本平静美好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巨大幸福冲到支离破碎,当一切悄然褪去后,只会留下一地琐碎和狼藉。
显然,导演想呈现给我们的并不是一碗浓浓的鸡汤,所以他只是帮你看清残酷的事实,却不给你答案和结果,要怎么跳出现实的囚笼。还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30年过去了,我们再回看《富贵逼人》系列时,会发现电影中呈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而获得根本性的改变。所以《富贵逼人》就宛如一面镜子,照出生活的样子,照出你我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