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电影《车手》黄秋生 余文乐
奥迪a4 b5(typ 8d)
电影的开头,z4 m和tt小飚了一段之后,主角余文乐首次登场,这次他开着的是警队的隐形战车——奥迪a4 b5(typ 8d)。所谓“隐形战车”,其实是警方用于高速公路上执法,查处超速、飙车等严重影响道路安全的违法行为。这些“战车”之所以“隐形”,是因为这些警车如同便衣警察一般,身上没有任何警车的标识;而发现违法车辆时,隐形战车并不会马上表露身份,而是一边跟随一边录像取证,然后再截停违法车辆,派发告票。
编号8d,于1994年开始投产的第一代a4与第四代大众帕萨特同样采用大众集团的pl45平台打造。a4拥有前驱与quattro四驱两种驱动形式,特别的是,即便是前驱,a4的引擎也是纵向摆放的。
片中余文乐所驾驶的a4为2.8 quattro型号,其实这一代a4的引擎阵营里面的2.8升v6引擎共有两种版本,一款为12气门,一款为30气门,前者输出为174匹,后者则是193匹。不过,纵然余文乐驾驶的a4是193匹的版本,但论绝对性能,我还是觉得这台车真没什么当隐形战车的本钱。而且由于引擎布局的原因,a4的引擎位置十分靠前,导致车头过重,过弯能力不敢恭维。因此,余文乐驾驶着a4在多弯的路面上被那台s13耍得团团转那是符合实际情况。
日产skyline r33 gts25t(ecr33)
黄秋生在山路上殉职,蒋新的180sx也爆了油底壳,至于如何把一台漏光机油的涡轮车开回老巢,请恕我也不得而知。随后蒋新把座驾换成了一辆敞篷的z32 fairlady,不过它的职责更多的是放烟幕。真正地跑完最后一段路的,是一台白色的日产skyline r33 gts25t(ecr33),我们一般将其简称为r33 gt-t。
没有认真留意的朋友可能会把它当成是r33 gt-r,但实际上它是性能比gt-r低一级的gt-t。引擎不是rb26dett,而是排量少100cc、涡轮少一枚的rb25det,最大马力为250匹。gt-t的驱动形式也不是四驱,而是后轮驱动,所以gt-t比gt-r更容易做出漂移动作。
就算不是gt-r,但原厂gt-t的250匹马力也要比190匹的a4要快的,但电影中的最后一段飚车情节中,那台gt-t最终还是不敌a4。而且撞车的一幕,r33 gt-t被换成了一台丰田ae111,由此估计那台gt-t也是改得不轻。
其实原装状态下gt-t与gt-r在外观上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只不过现在这款车会出现全原装的几率小之又小。那么对于改装过的车辆,区分时可以从叶子板下手。相对于gt-t,gt-r的前后叶子板外抛幅度要大,看上去更有肌肉感。另外,如果可以打开引擎盖的话,则可以通过引擎来区别。如果无法看到引擎的话,可以趴下来偷看一下前轮是否用驱动半轴。
宝马 z4 m coupe
宝马的z系列为fr布局双座敞篷跑车,z4则是现今宝马z车系里面硕果仅存的车型。2002年面世,编号e85的第一代z4被人诟病其车架刚性不足而影响到操控性。其实缺少一个硬顶的敞篷车型的车架刚性是天生的弊病,最直截了当的解决办法便是装上一个固定的车顶。终于在2005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发布了z4硬顶版的概念型号,而在2006年的纽约车展上,z4 coupe量产版本面世。与敞篷版的z4相比,硬顶版的车架刚性高出了120%,使其操控性得到极大提高;流线型的车顶有利于改善空力效果,尾部稍稍扬起的一体式尾翼也为后轮提供了额外的下压力。
在z4 m coupe诞生之前,宝马m coupe是由z3来担任。当z4追加硬顶版之后,宝马也自然将其定位m coupe的继任者。z4 m coupe搭载了与e46 m3相同,编号为s54b32的3.2升自然吸气直六引擎,在7900转时能够输出343匹的最大马力。除了引擎之外z4 m还与e46 m3有着不少的共用部件,而制动方面更是使用了m3 csl的13.7英寸浮动式打孔制动碟。
日产180sx
电影中,头号反派的主要座驾便是这台日产180sx。戏中它被称之为s13,其实s13只是那一代的日产silvia车架代号的一个统称,而180sx的代号则是rps13。采用80年代非常流行的跳灯设计的180sx实质上是s13 silvia的一个姐妹车型。当戏中这台车首次出现的时候,它的主人正在为他特别焊制粗壮的前防撞钢梁;而后来看到这台180sx多次对警方车辆直冲猛撞,车头都完整无缺的时候,我便明白其用意所在了。
silvia s13诞生于1988年,那个年代对于后驱双门跑车的需求显著地增加,而伴随着新设计的后桥独立多连杆悬挂,s13成为了当时热度相当高的性能跑车。新开发的后桥多连杆悬挂设计,在转向锐利度及稳定性方面大幅提升,同时多得hicas-ii四轮转向系统、4was四轮主动转向等新技术的支持,造就了silvia系列在普罗大众心目中的经典地位。s13经历了前期型和后期型两个时代,前期型只配备na引擎ca18de及turbo引擎ca18det,这款ca18引擎在改装方面有不错的评价。随着1991年的小改款,日产将主力由ca系列转移至sr系列引擎。后期型配备na版本的sr20de与turbo版本的sr20det,引擎输出加强了不少,sr20det相比ca18det更有30匹的升幅。而hicas-ii系统也升级到super hicas。作为s13姊妹车的180sx(rs13)于1989年登陆美国市场。
s13最初只配备ca18系列引擎,其排量是1.8。因此,rs13便有了180sx的名字。随后日产以2.0排量的sr系列代替了1.8的ca18,但由于180sx在国外市场已经被广泛认知的关系,命名方式继续保留180sx。180sx投产于1989年至1998年,投产时间比silvia系列的任何一代都要长。180sx经历了先后两次小改款,发表当初配置na及turbo的ca18de、ca18det,1991年小改款后增加了sr20det,而na版本的sr20de则在1996年的第二次小改款才正式投入。
日产silvia s15
余文乐上班开a4,下班开飞鸡,所谓“飞鸡”说的就是日产silvia,而戏中的那一代silvia代号为s15。就这样看,s15其实比奥迪a4更加能跑,但是在电影里余文乐的s15倒没有与他的主人一起干了什么大事。屈指一数,余文乐驾驶s15干过的事有:
1:花费了余文乐两万多远为其换了一套高性能点火线圈意欲找z4 m报仇,结果仇是报了,但方式是把对方吓到撞墙,这压根和那套点火线圈没啥关系。
2:表演原地转圈勾引大s,以失败告终。
3:练习“死亡直角弯”,以失败告终。
4:在高速行驶当中突然发生故障熄火,好让余文乐用那几秒钟好好地思考一下人生。
当s14于1998年12月停产后,紧接而来的是新一代也就是最后一代的s15登场。再一次增大了车身的尺寸,s15的车身尺寸几乎接近于中级车的尺寸,在日产设计师的笔下,s15是全系列中最有跑车味道、线条最美的一代车型。日产改良的并不止外观,已经成为silvia标志的sr系列引擎在s15的平台上获得进一步的输出提升。同样提供na的sr20de及turbo的sr20det,通过改良进排气的畅顺度,sr20det能够输出最大250匹的马力,相比s14有一个30匹的升级幅度,而sr20de则升幅较少,只提升了5匹。此外,silvia系列首次搭载被誉为性能引擎最佳拍档的6速mt。s15的平台上没有进行小改款,在1999年10月、2000年10月、2001年1月先后提供了b package、l package及v package,分别对应不同程度的内装升级。此外,更有autech为其推出的200匹na改良型号silvia autech version及日本首台全自动硬顶开蓬型号silvia varietta。
s15是silvia车系中的第七代,也是车型发展史上最低谷的一代,不是说其性能不佳,相反,250匹马力输出,加上优秀的fr布局和已经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前麦花臣后多连杆悬挂布局,s15从1999年推出至2002年停产后,从来没有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过,之所以说是低谷,是因为日产刚好跨入了最不景气的时间,雷诺的加入,首先就是重新编排车型阵容,停产的停产、取消的取消,以此度过经济难关。2002年停产的s15并没有推出过左驾版本,唯一的出口型也是大洋洲版的200sx,可200sx外表根本就不是明灯设计,所以唯一的silvia只有日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