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丽芙与英格玛》由英格玛·伯格曼 / 丽芙·乌曼主演,又名 柏格曼的缪思情缘(台) / 致褒曼的情书(港),是导演Dheeraj Akolkar2012年的电影,全片时长89分钟,这部电影豆瓣的评分是7.8分,电影算的上是精良了,电影主要是把故事讲好,而这部电影做的就很好。本站推荐度为高,喜欢看高分高质量的电影的同学可以说十分适合你,赶紧去看看吧
在电影史上,存在一个叫做“伯格曼与乌尔曼”的时代。
一九六五年夏天,法罗岛。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四十七岁,丽芙·乌曼(LivUllmann),二十七岁。他们在岛上拍摄《假面》(Persona),公认的伯格曼的最神秘的电影。当时丽芙·乌曼是个已婚女人,丈夫是个精神病医生。英格玛·伯格曼则结过四次婚,有七个子女。从一开始,《假面》的另一个女主角,比比·安德森(BibiAndersson)就试图告诉丽芙:远离这个男人。十年前的夏天,她和丽芙一样,曾经堕入伯格曼的情网。
英格玛·伯格曼与丽芙·乌曼一起在岛上生活了五年。她逐渐发现他任性又自负,他也容易害怕,他年纪大了,他的头发稀疏了,不过,所有这些都不能减弱她对他的尊敬。她知道这就是爱情。
英格玛·伯格曼承认,乌曼一直是他最喜欢的演员。她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充满情感,洋溢着凄楚又平常的人世感。评论界经常责骂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冷涩难懂,但没有人骂乌曼迷离,她是人世里的女人,是妻子,是母亲。即使她歇斯底里地呼叫,观众还是喜欢她。
英格玛·伯格曼曾经说过:我们从来没有在法律上结过婚,但我在远离尘埃的法罗岛上造那座房子,是打算和丽芙永远厮守的。其时,我甚至忘了问丽芙愿不愿意,我后来也没有问过她。1977年,丽芙出版她的自传《变》(Changing),我才了解了一些她当时的想法。当年,她应特鲁尔(JanTroell)之邀去主演《移民》(TheEmigrants),从此再没有回来。
相遇那一年,伯格曼有过四次婚姻和七个子女,并且已经拍摄出《野草莓》、《第七封印》等经典作品。而乌尔曼只有27岁,两人相遇后,相继合作了《性格》(1966年)、《呼喊与细雨》(1972 年)、《婚姻场景》(1973年)、《面面相觑》(1976年)及《秋天奏鸣曲》(1977年)等9部影片,在电影史书上,人们称之为伯格曼与乌尔曼时代。
伯格曼与乌尔曼最后一次见面是在斯德哥尔摩伯格曼的公寓里。后来,在采访中,伯格曼这样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我和丽芙的生活将永远痛苦地缠绕在一起。那是我在法罗岛上的梦,当时我们彼此为对方神魂颠倒。三十多年以后,丽芙来看我,晚上我送她回去。沿着斯德哥尔摩寂静的道路,我们走了很久。那年丽芙62岁,我82岁,死亡随时会来,人世也早无可留恋。我独身一人,结过几次婚,耗去不少钱,子女好几个,多半都不熟,有些甚至完全不认识。作为一个人,我是彻底失败的。不过,沿着斯德哥尔摩的大道,我80岁的身体变得前所未有地充满渴望。
2007年7月30日,伯格曼在法罗岛上的家去世。
《瑞典晚报》报道,约有50人收到邀请参加葬礼。伯格曼的遗体被安放在一具简单的棺木中,该棺木由当地的一个木匠精心打造,伯格曼在法罗岛上的家也是这位匠人设计的。之前为了保密葬礼的细节,工作人员特地选在前一天晚上的黄昏时分,来到法罗大教堂的墓园中,为伯格曼掘好坟墓。伯格曼落葬在他的第五任也是最后一任妻子英格丽德·冯·罗森的身旁。英格丽德1995年去世后,她的墓地上便竖起了一块刻着她和伯格曼两个人名字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