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7日7日,ccg expo 2017动漫ip与儿童科技创新发展峰会在上海世博洲际酒店盛大举行,以下内容是李总关于从内容创作的角度看未来玩具的精彩速记整理。
各位好,很感谢组委会和极客爸爸,能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跟我们一块交流一下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未来玩具的内容。选择这个题目其实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很深的东西,就像猴子其实是我们的人物形象,金箍棒是在人物形象上的拓展,包括场景的刀具,法术是未来玩具最需要的一点东西,就是法术的东西。
在这里感谢一下,因为有三千万观众自发的传播,中国的观众对国漫的期待,才会有这样的结果。首先感谢这三千万的观众。这两天其实也有很多业内的同行跟我们聊,在宣发或者在动画电影上,我觉得特别好的是中国现在院线屏幕数增长的速度非常快,同时院线的经理也足够聪明,只要片子的品质足够好,就可以从很小的排片值做到很高。
而我们这个公司十月文化,其实是1999年成立的公司。当时田晓鹏导演做完当时中央台的《西游记》之后出现了三维动画工具,当时想做三维动画版的《西游记》,这是当时的想法。但直到2011年才有这样的机会来做《大圣归来》的动画片。
《大圣归来》上映之后,在上映之前对它的票房期待,对它的整个发展的期待其实也是惴惴不安的,所以最开始票房的估计也很低,是逆着大家的生命周期来考虑的。真正的商业化运营是在影片变得很火爆之后开始做这块的商业化,在2015年11月份才正式启动衍生的授权体系。到今年相关的手游才开始出现,今年会有两款手游的上市。第一款游戏应该是上个月国内好像排前十名,也是这两个月在《大圣归来》整个世界观的基础上做了更新的一个漫画的故事,下半年会出来。
舞台剧现在已经做了第一版了,其实去年也做了一个小规模的公映,还需要大概两年的时间打造舞台剧的内容,以及它的呈现方式。这也是国际合作的项目,有国内最顶尖的剧团和日本最顶尖的剧团一块来合作。后续我们在室内乐园以及游戏上都会有推进。
我举这个例子是跟大家说ip的开发是有很多种路径的,我们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只有一种,就是迪斯尼的方法怎么样做起来。其实回到迪斯尼30年代的时候,其实也是先有出发点来做。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第二块,我们对于整个内容之间的交互上的理解,其实我们从2015年开始建构整个内容体系和运营体系的时候就有一个特别深刻的体会,大部分跟我们过来谈合作的都会讲到产业链的东西。实际上在我们的眼中这些内容和所有的合作之间实际是一张网。
举两个例子和大家说一下,第一个例子是衍生品和剧集的关系,以往大家比较习惯的说因为我有一部电影,所以我用这部电影做衍生品。其实我们在做授权工作当中有很多厂商希望我们在衍生品的形象上有一些更新和推进。当时我们为了衍生品这块开发了一些q版的人物,但是q版人物开发出来之后,我们内部又评估觉得q版人物很有意思。现在52集的大纲已经做完了。这里面的交互蛮多的,而不是从ip到衍生品,然后往后走。其实互动非常多。
另外是游戏,游戏是拓展ip的世界观非常重要的方法,因为在游戏当中也有非常多的精英。游戏的合作过程当中有新的人物诞生,有新的故事线的诞生,最后会给我们的电影和给我们的出版也提供很多新的养料。所以整个的东西是一个网络化的。要把所有网络化的内容进行统筹和协调,其实是一个很庞大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非常有趣。
今天之所以来到这里,中国对这块有一些统计。第一块是玩具类型在授权业务占比非常大,占了三成,我相信随着中国自己ip的成长,这个比例可能会更大。另外一块是会看到广东和整个长三角地区是主要被授权商的分布,主要从长三角地区和广州。我觉得在上海这块应该做衍生品的合作会非常密集的一个原因。
这是我们现在做的一些工作和今天在这里很重要的一个介绍。今天和大家想讲的是我们对于在影片里面的形象设定的一些理解。在《大圣归来》的影片里,我们当时是非常明确的放入这样一个玩偶性质的孙悟空的布偶,我们就把它理解为一个人物的形象。在后续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会考虑它抽象的延展,以及它在情感上的拓展。
从第一个地方讲起,是在人物身上,小悟空的角色出现,其实是费了非常大的劲,一开始我们就希望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孙悟空。在中国整个美术或者动画片历史上有非常多知名的孙悟空。我们在做孙悟空玩偶可选择并不多,用的方法还是从传统文化得来的,就是京剧脸谱元素。后续也会逐步讲话中国元素在影片里美术上的出现。我们要考虑的是它的形象最终能不能被实体化?而且实体化会不会被持续,为此开发了非常多的产品和内容。
第二块在人物的思考上,在加法上我们创作的时候会考虑很多,简单的公式是交通工具+英雄人物,对玩具领域来说可能很多的ip或者很多的形象都在思考的一个东西。我们看到有国外二三十年老的ip,在人物的设定上有多种的可能和多种的方法。解题的思路是各种各样的。
我们在未来玩具上的理解,整个人物的形象可以简单的说就是加了一个“壳”,这个案例在这里比较经典,这家公司其实在2010年左右就成立了一个初创的团队,10、11年,当时做的形象的玩法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个小球。
但是一直并没有ip,实际上只是在一个小的极客圈里大家玩的比较多一些。2014年的时候sphero出来这个形象设计之后找到这个团队,相当于给它赋予了一个独特的形象,之前就是一个球状的玩具。这个独特的人物形象赋予上去之后,整个销售速度在玩具史上也是很吓人,一分钟卖2000个,一年卖了几亿美金。这个一下子就变得非常成功,这还只是一个初创的团队。
在2016年的时候他们又推出另外一款新的玩具,其实是一个玩具汽车,知道小孩子对汽车极其的酷爱。这个玩具在我们看待最大的突破是在于表情系统,led的屏幕上有很多丰富的情感变化。可以通过这个情感变化来跟小孩子做交流和互动。我们的ip也好,或者人物形象也好,跟玩具的结合商会带来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这不仅仅是一个“壳”,而是赋予了生命力。
在建立人物情感上,这是个特别好的时代,之前有做过其他的影片。很多时候在互动上,或者交互上,以前的方式是预定好的一个脚本,所有的互动都在这个脚本的范畴内来做出这样的反映。但是这三四年大家说ai的事情说的比较多,现在的ai都会讲情感框架。这点来讲是我们觉得将来我们跟在座的各位玩具厂商一块合作,或者在ai植入玩具里头非常重要的一点。
大家用的苹果手机,我们问siri,siri会回答我们的问题,一问一答是没有情感,这是因为没有情感框架。我们国内几个机器人在ai上面做的比较好,就是它会答非所问,这个答非所问使得你不断的跟它做交互,不断的做交互过程之中人物的性格就会被塑造出来。比如《大圣归来》的经典台词,其实是答非所问的,体会到背后是大圣比较烦的心理。以前我们做的玩具都是只能按照脚本走,ai的加入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可能。
另外一个例子,右侧这边是我们在市面上找到大部分的水杯,当时这个产品出来的时候,看了以后觉得这类产品都是很无聊的产品,因为告诉你所有的东西看来科技感很强,但是这些东西跟我们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但是在这款产品上看到两个东西是非常厉害。第一个东西就是它的交互性,其实最终体现的是友爱,这跟技术的“壳”完全不同,所有的水杯和水杯之间是可以做交互。
再来是它的这条成长线,对做ip来讲特别重要的,这个人物跟我们在一起需要有成长性。别看是一个水杯,其实这个水杯背后所蕴藏的东西,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来说是什么东西?其实就是王道漫画,这是日本的说法。这类型的漫画里面就包含三个元素,友谊、努力和胜利,在很多玩具里面,或者很多内容的产品里面,如果包含这三个元素,它能够让我们产生社交,能够让我们产生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一点是友情能够体现出来。努力,你一定要做一些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事情。另外是胜利,最终还是要赢,小孩子不断被奖励的过程中会构成王道漫画。这些漫画全部都是最火爆的漫画,所以被称之为王道漫画。
我们的理解,只有抓住这些人最基本的情感模型之后,让这个技术会更绕一些,但是这个绕本身就建立了情感的模型,使得玩具、产品变得有人性化的因素在里面。这点是我们另外的理解,我们一定要让技术绕起来,让它产生一个黏性。
从猴子的形象,从人物最终会落到价值观的层面,什么样的东西是对的?什么样的东西是不对的?这就是价值观的一个判断。之前我们跟很多创作者讨论,为什么儿童的东西会特别有意思,因为孩子是分对错,而成人是分利害。我们通过场景和道具来做社会模拟,这是玩具特别重要的功能,就是社会模拟,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玩一些拼搭类的玩具完成社会模拟。还有一点是ai的出现使得我们做所有的玩具都具备了陪伴的功能,而不仅仅是一个形象。
我们自己来理解金字塔的关系来说,我们会把ip和价值观放在最顶端,就是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第二块,我们会把内容放到第二层。第三层是我们对于场景重铸。还有粉丝,还有意见领袖的关系,这是在我们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模型。
在ai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习惯用ar和vr的方式来完成场景和社会关系的模拟。我们在创作一个动画片的时候,在动画片里放一台电话机,传统拨号的电话机,当时有编剧提出来说现在的孩子没有见到这个东西。在ai时代的原住民来讲就习惯跟屏幕说话,因为从他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是跟屏幕说话的,这就是原住民。我们是移民,如果我们不接受这个的话会变成难民。我们认为跟电脑、汽车说话是一件很傻的事情,但是我们的孩子不会,对他们而言,他们认为用ar和vr这些东西去拓展他们的世界,去做社会模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这也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发生蛮大的变化。
在ai时代的原住民来说,如果我们用情感工程的方式来做高eq的交互,最终要产生的就是用户黏性。在情感工程里面来讲,我们需要的就是对话更缠绕,有时候我们跟siri说话,可能说到三句话四句话就没意思了,现在有情感的智能机器人平均能说到三四十句话。这就是ai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从玩具上可能得到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在市场上的机会,因为我们觉得对屏幕说话很傻,孩子们不会这么认为。
另外还有一点,我们最终玩具的完成就是情感的陪伴,现在大部分人都是蛮孤独的,实际上需要情感的陪伴。ai引入情感这方面之后就会产生陪伴,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在故事和ip的情感线上,或者在世界观上,然后借助ai来拓展。我们自己内部也有玩一些小的游戏和一些小的测试,就是把ai和玩具结合起来,其实也是希望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再交流一下。
另外有人说《大圣归来》之后你们在做什么?简单透露一下,第一块我们有在做儿童的剧集。第二块,其实我们有科幻内容的漫画和玩具,叫轮回行者。第三个我们在重磅做的内容,就是《深海》科幻电影,这个影片在2019年或者2020年上映,世界观都搭的非常完整了。同时我们也有一部玩具向的动画片,也在和合作方做研发。
希望能够借这次机会和大家来合作,来做一些微小的工作,谢谢大家。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