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夏伯阳又名恰巴耶夫,是五六十年代家喻户晓的前苏联英雄人物。影片中夏伯阳高喊着"夏伯阳不会退却!"带领红军骑兵冲锋陷阵的场面让人热血沸腾。
真实的夏伯阳或说恰巴耶夫是一个冲动型的将领,经常干出身先士卒马刀冲阵,以一敌十这样疯狂的战例来.这种将领通常都会让上司有些头痛,却最容易引起袍泽的敬仰。
原日军野炮第22联队中队长上田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到中国战场作战,所部在山东日照,张店等地驻扎。他著有《征战黄尘之中》一书(记录了从1939年到1941年期间在山东和国共两军的作战经历。“掘井中尉的英勇事迹”就是上田埝书中一个极小的片断。
掘井贤中尉,是日军混成第六旅团参谋副官,随队驻扎在山东张店,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上田埝与他在张店驻在相邻的宿舍,关系不错。
1943年3月12日,掘井中尉在寿光附近率领一队伪军巡逻途中,与敌遭遇身负重伤,被抬回张店救治。上田听到这个消息,想到掘井是不是遇到了八路军或国军的大部队,性命没事吧。等上田看到掘井的时候,只见他满身是血,脸色苍白,但尚有意识。军医开始抢救,推测他是在白刃战中负伤,被刺中右胸,直达横膈膜,因为伤势较重,能不能救过来尚在未知。
一方面关心朋友,一方面也是好奇,上田叫过来送掘井的伪军,询问这次战斗的经过。原来在这次战斗中,敌我双方掘井是唯一的伤员。难道你们把掘井自己丢下都跑了,上田问伪军,那可不是,是太君太勇猛了阿。伪军用颠三倒四的日语回答。
原来,这支伪军是日军重点培训的骑兵巡逻队,这次出动的任务不但是巡逻,而且有到寿光东北收集情报,进行侦察的意味。因为这个原因,掘井中尉也随同前往。
结果,这支伪军骑兵走在路上,忽然遭遇一队约十人的骑马敌军。双方立即开始用手枪相互射击,但因为是在奔跑之中,所以都没有命中。可以看到对方服装杂驳,武器也五花八门,有人还拿着长矛,长柄大刀这样的冷兵器,极有可能是山东盛产的土匪。
打了一会儿,土匪就开始向东撤退了。伪军们作势追赶,但他们属于刚刚当上骑兵的新手,对方骑术出众,距离越拉越远。就在这时,一个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战斗中一直在阵后督战的掘井中尉忽然跃马向前,口中大声呼喝,以惊人的速度冲出阵外,转眼间就越过伪军的队伍,直追“敌军”而去。因为山势起伏,伪军们眼看着掘井中尉的战马冲进“敌军”之中,然后就和他们一起消失在山坡棱线的那一面了,伪军们被这个日本军官的“勇武”震得目瞪口呆,一时竟然没有人反应过来应该跟着往上冲。
好容易明白过味儿来,伪军们跟上去,在山坡棱线的那一边,就只看到躺在地上还在抽搐的掘井中尉了,那伙“敌军”早就跑远,掘井中尉的战马也不见了。一人单挑十几人,这简直就是日本的“夏伯阳”啊!
经过抢救,掘井的性命保住了。去看望掘井的上田对他敢于以一敌十的精神大表钦仰,却见这位副官表情古怪,似有苦衷。掘井是日本北陆地方人,这地方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实在,被上田夸得三佛出世,终于忍不住说了实话:“都是那匹该死的马……”。
敌军的军马里有一匹漂亮的花母马,我骑的那匹马是匹雄马。敌人退却的时候我的马忽然发了情,呼的一下就追上去了。我正在给手枪换弹夹,猛然朝前一冲,差点儿从马上掉下来。这时再呼叫马匹,已经毫无用处,而且我的马跑得飞快,直直地冲进了敌人的队伍,我想停都停不住。
冲到敌军中,居然跟他们并肩跑了几百米。他们最初并没有朝我开枪,只是用一种怪异的眼光看着我,(土匪肯定也很纳闷,搞不懂这位“鬼子”想干什么。)我的枪也丢掉了,只带了一口马刀,只好拔刀自卫。这时,对方也围了上来,我只挡开了两口刀,一个用长枪的骑手冲过来,一枪就把我刺倒了。那一瞬间没有觉得疼痛,只有一点困惑 -- “这样就完了吗?”记得最后看到的情景是我的马正扑到那匹花母马的脖子上乱啃。
勉强安慰掘井用心养伤,上田走出宿舍,却忍不住用这样的句子来写自己的心情。“战友受了伤,我知道这绝对不是应该笑的时候,但是,实在是无法忍耐,因为我想起了一件事 -- 那些巡逻队(指的是伪军)骑的马,都是骟过的……”
以一敌十的日本夏伯阳,原来就是这样因为一匹马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