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2011年,由奥利维埃·纳卡什、埃里克·托莱达诺执导的法国电影《触不可及》,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感动了无数影迷。至今,它在豆瓣的评分依然高达9.2分!
今天介绍的这部《标准之外》(hors normes),是他们合作的第七部作品。
为了寻找拍摄的灵感,他们两个人花了2年的时间深入了解这两个机构的日常运作。如此,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片子拍的那么真实,非常有生活的质感。
片中患者瓦伦丁逃跑到高速公路的场景就是这么从日常接触中激发创作出来的。
《标准之外》的故事跟《触不可及》一样,基于真实的事件改编,也是讲的关于特殊陪护的故事。原故事取材于stéphane benhamou 和daoud tatou两个人,他们分别创立了自己的非营利性机构,在过去20年里致力于帮助政府系统无法接收的年轻自闭症患者。
片中两位主人公布鲁诺(文森特·卡索饰)和马利克(勒达·卡代布饰),分别管理自己的机构,布鲁诺管理的机构负责接收照顾被正规机构拒之门外的重度自闭症患者,马利克管理的机构负责招揽培训一些社会边缘青年人来担当这些患者的陪护。
布鲁诺和马利克这种合伙人模式达到了双赢的效果。没有自理能力的患者得到了照顾,而很有可能会沦落到混迹街头的青年借此找到了生活和存在的意义。
但是,他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财务账面,护工的专业素质,机构的居住条件,机构的合法性,还有很多突发状况。
导演没有片面地只把镜头对准机构所做的义举,特意安排了两位调查员的故事线贯穿了整部电影,通过对机构的资格条件以及合法性进行旁推测敲,让观众也带着疑问和思考,从而更加客观地了解这个机构存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新员工迪伦这条线与两位调查员的故事线起到了相似的作用,他们都在验证这个机构存在的合理性。
迪伦不是主动加入这份工作,年轻心浮气躁,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做的这份工作对于患者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在没有人带领,进行一对一陪护患者时无法提供专业的服务,从而会导致意外情况发生。这也是机构存在的隐患。
《标准之外》采用了多线叙事,利用精彩的群像视角,将这个充满爱心和希望的庇护项目和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完整地呈现。
影片聚焦两个特殊的自闭症患者,从他们身上,分别反映出患者父母以及护工的生活状态。管理者与护工之间的引导关系,护工与护工之间的协作关系,机构与医院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及政府部门对机构的调查监督,就这么平实地有条不紊地展开来。
影片没有刻意塑造两位管理者的崇高形象,亦没有让这些患者卖惨来博得同情。平易近人的镜头里每一个人物都那么的真实,特别有生活感。
一想到体制顾及不到的地方还有这么一帮人在给困境中的人带去希望,真是让人倍感欣慰。
经历过这次的covid-19病毒之后,更是能体会到这种关怀简直就是生命之光。疫情过后,我猜会有一部关于新冠病毒的电影被拍出来。现实题材作品是欧洲导演擅长的,他们也有合适拍这类题材的自由的创作环境。
前阵子才看的现实题材电影《悲惨世界》让人印象深刻,去年在院线看的最后一部片《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也让人感触颇深。更早之前,2016年的《我是布莱克》与《海上火焰》,也是非常不错的关于欧洲现实题材的作品。(点击阅读:2016欧盟影展,我看了这三部)
《标准之外》触动人心的地方,不仅仅是看到这些患者在慢慢适应正常的生活很欣慰,看到那些护工也慢慢融入社会,拿到文凭,寻获爱情,同样让人感到欣喜。最让我感动的是马利克回到家抱起自己的女儿的画面。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钟,但足以体现他作为一个父亲的伟大,将主角光环拉到现实生活中。
真事改编的作品,让现实中的我们更加体会到生活的多样化与差异化。尽管故事不一样,但是对生活本质的感触是有关联性的。
影片临近结尾处插入了2017年4月17日发布的《法国社会事务总监测局报告》一段节选,与两位调查员的故事线衔接上:
近些年来,有些机构在精神健康,残疾和儿童保护领域发挥着极为特殊的作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任何政府机构想要提出这个问题,他们担心这些机构若被关闭,许多儿童会突然失去照顾。在没有找到替代方法之前,关闭唯一能够为精神障碍儿童提供出院后护理的机构是不可取的。调查团建议,授予特别临时许可。
在标准体制之外,这个团体用自己的善举帮助着弱势群体,是非常具有人文关怀的社会姿态。但是,它不应该只有唯一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