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全球知名的女高音罗珊考斯拥有天籟般的美声,应邀前往南美洲某国副总统的私人庆生派对,为极其热爱歌剧的日本富商细川先生献唱,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使节与政商名流星光云集,热闹欢腾。直到一记记的枪声划破天际,欢乐的气氛戛然而止。无数的哀嚎、尖叫四起,一群武裝革命分子闯入,将所有人挟持为人质,一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就此展开,漫长的僵局也随之而來。
深陷险境,命在旦夕。身心俱疲的罗珊考斯临危受命开口一唱,每天的天籁之音悄悄唤醒了不可泯滅的人性与爱情,透過动人的音符,让每一个人忘卻了自己仍身处险境,皆轮為美声的“俘虏”……
在绝望中,她的歌唤醒了人的良知,包括爱!
《美声》是保罗·韦兹执导惊悚片,由朱丽安·摩尔、渡边谦主演,于2018年9月14日在美国上映。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ann patchett的第四部同名小说,以1996-1997年间,发生在秘鲁首都利马的日本大使馆劫持事件改编而来。劫持事件中恐怖分子和人质之间的关系非比寻常,这两者间产生了持久的友谊,还有人质与恐怖分子坠入了爱河。2015年,《美声》被改编成歌剧。
值得一提的是,秘鲁首都利马的日本大使馆劫持事件,耗时半年才最终侦破,算得上是旷日持久。1996年12月17日晚,日本驻秘鲁大使馆正在召开一个名流宴会,一群全副武装的恐怖主义游击队组织“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冲进大使馆,400多人被扣为人质。经过四个多月的侦查,秘鲁救援部队于1997年4月22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恐怖分子子一网打尽,营救了人质。
很多看过电影的人对电影的评价是温吞,觉得把恐怖分子刻画的太可爱。其实电影是尊重原著的故事情节的,只是现实中一般的人质事件豆基本都太极端,而这个事件中的组织并不想伤害无辜. 电影只是展现了他们真实的人性。而且小编不想把那些人称为恐怖分子,而希望称他们为“革命者”。剧中革命者和人质在围墙中建起了伊甸园,最后当然成了炮灰……一个封闭空间里,即便是敌人,也会因为看到彼此作为人的生活细节而慢慢柔化。导演通过展现粗粝现实和浪漫幻想的争斗,将蒙昧和暴力用艺术与文明慢慢修正。
当美丽的罗珊考斯站在明媚的露台上几乎清唱着那首经典的“vissi d'arte, vissi d'amore ”,我知道了这个看似平庸,甚至匪夷所思的故事,其实关乎的不是人质危机和解救行动,关乎的是某些可以超越语言、文化甚至阶级的神秘物质:美丽的音乐是其一,倾慕甚至爱情是其二。
电影前半部分的剧情推进有点偏慢,同类型电影多数会出现以下状况:需要交代的前因后果很多,又要逐一介绍每位要角的人物性格,但可以说这个过程其实避无可避。《美声》的转折点出现于几位主角开始超越了种族、超越了语言、超越了恐惧、超越了双方对立的位置,衍生出以爱来维系的羁绊。角色之间的互动变得越来越亲密,俨如一家人,是《美声》后来变得越来越好的关键。
《美声》有影后朱丽安·摩尔主演,又有实力派日本演员渡边谦助阵,演技有高品质保证,不过这个故事不会常常给他们爆发的机会,因为在这出电影中,所有演员都应该要表现出「一体」,才能营造出人质和武装分子由对立转变为共融之后,再也无分你我的氛围,然后才能令观众的恻隐之心默默地活跃起来。电影结局是一枚震撼的催泪弹;一直都知道会有这么的一天来临,只是,实在有点儿攻其不备。
导演用平淡甚至有些温柔的方式展示了强烈的谴责和批判目的,那些所谓的“恐怖分子”其实从没想过杀害和伤害人质,他们也不过是希望通过绑架权贵的这种极端方式,可以有足够的筹码和政府谈判,达到释放他们被以政治为目的拘禁的兄弟姐妹(当然绑架的方式在任何时候是不被提倡的)。经过长达数月的相处,住在副总统官邸的人们们甚至有了“永远这样生活下去,该多幸福”的天真甚至幼稚的想法,所以当“恐怖分子”和人质们在院子里快乐的踢着球、罗珊考斯在教授一名恐怖分子声乐、副总统和俄罗斯驻该国大使一起抢着一名恐怖分子以后为其工作时,特战部队的突袭打破了一切的美好:不管恐怖分子是否缴械投降都一枪毙命、而当恐怖分子头目有机会射杀人质的时候,他选择放弃而再被击毙、日本富商为救下一名女恐怖分子也一并击毙……这时候到底谁才是正义的一方?!事情结束后,恐怖分子一直希望见到的总统,在重重保护下视察了现场后,拿着国旗,接受人民的顶礼膜拜。
虽然早就知道结局会是这样,但人性的张力和对比,还是让你哽咽在喉,让人感到之前的幸福与和平原来如此的脆弱和不堪,爱与艺术大融合后的大转折将虚伪者和独裁者批判的淋漓尽致。
所谓坏人其实也不是真心坏,但是对于这种事情,能有什么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吗?没有,“坏人”最后就得死、都得死!权利的对立方很无力,只能被牺牲。
预知更多引人入胜之电影评论和最新电影推荐,请关注微信号:zhongjiangyingping。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同意,严禁转载!(小编:自由的射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