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作者:砚无声
这个春节,没有走亲访友,我重读了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长篇小说《信》。
《信》主要讲述了一对年幼失去双亲的兄弟,哥哥武岛刚志,弟弟武岛直贵他们在父母死后相依为命。
因工作受伤的哥哥武岛刚志,为了筹备弟弟武岛直贵的学费,他铤而走险抢劫杀人--一个叫绪方的独居老太太。
原本成绩优异前途光明的弟弟直贵,因为哥哥突如其来的犯罪,不得不背负杀人犯弟弟的精神债务,追入社会歧视的轮回。
一封封寄自高墙之内的家信,寄托了哥哥对弟弟的无尽牵挂,同时也给弟弟带来了无尽的噩运。
弟弟不堪忍受歧视,与哥哥断绝关系。
后来,多年未见哥哥的弟弟,应朋友寺尾之邀去监狱演出,只在现场远远地看到了哥哥。
《信》早在“日本三大报”之一的《每日新闻》周日版上连载,于2003年3月由每日新闻社出版单行本,2006年底,与电影同期推出的文库本小说,一个月内即热卖100万册,创下了出版方“文艺春秋”旗下读书销量突破百万的最快纪录。
众所周知,东野圭吾的作品以推理著称,这是一本没有推理的小说,而东野圭吾的小说,没有推理则必有人性。
《信》被读者称为“很不东野圭吾的小说”。
东野圭吾像是一个冷峻的旁观者,他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把握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准确分析,道破了这个现实世界里,人情冷暖之下的残酷真相。
《信》暴露了人性的4个真相,扎心了。
01:歧视和偏见无处不在
当直贵身边的人们知道他是“杀人犯”的弟弟时,他们对直贵的歧视和偏见就开始挥之不去了。
比如直贵打工的饭店大胡子店长,在听到直贵一个同学说直贵哥哥是一个抢劫杀人犯时,“很快就垒出一堵墙”,店内也充满了沉重的气氛。
直贵提出辞职,大胡子店长也没有挽留。
比如,直贵的梦想是和幸田、敦志、健一以及寺尾一起加入行业内最大的公司ricardo,开一场演奏会.
公司老板根津调查了每个成员的家庭情况,得知直贵的哥哥是杀人犯,他怕乐队形象会下降,演出变得困难,想把直贵拿掉,幸田等三人也希望直贵退出。
直贵意识到“把世界与自己隔开的冰冷的墙壁依然存在于自己眼前”,只好退出了乐团。
再比如,喜欢直贵富家女中条朝美,她父亲中条先生和她表哥嘉岛孝文调查了直贵的家庭情况,阻止朝美和直贵交往,直贵和朝美无奈分手。
社会对直贵的歧视和偏见,又在他妻子由实子和女儿实纪身上发生了。
住在同一栋楼里的邻居,知道他是“杀人犯弟弟”后,对由实子白眼相待,不要他们的孩子和实纪一起玩,直贵再一次搬了家。
为什么大家会对杀人犯的亲属产生歧视和偏见呢?
平野社长道出了真相:
大多数人都想置身于远离罪犯的地方。和犯罪者,特别是犯下抢劫杀人这样罪性犯罪的人,哪怕是间接的关系也不想有。因为稍微有点什么关系,没准也会被卷入莫名其妙的事情中去。排斥犯罪者或是与其近似的人,是非常正当的行为,也可以说是正当防卫的本能。
大家对犯罪者亲属区别对待,是为了让所有犯罪者知道,自己要是犯了罪,亲属也会痛苦。
歧视和偏见是无处不在的,它暴露了人性的一个扎心真相:大多数人都会趋利避害,远离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的人。
02:为了孩子的幸福,再骄傲的父亲也会不顾自己的尊严
“那个叫作田园调布的地方,过去就是有钱人集中居住的场所。”一句话,将中条先生的优渥家境描述地淋漓尽致,他是一家企业的老板。
中条先生为了阻止女儿朝美和直贵交往,他悄悄来到直贵的住处。
他先是环视了直贵的住处,对直贵说:“一边工作一边上学很辛苦吧。又耗费体力,时间和金钱上都没有富余。”
接着,中条从口袋里拿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束一万元一张的纸币,算是他对穷学生的援助,并且希望他跟朝美的事儿断念,还求他不要把和朝美交往过的事说出去。
中条先生见直贵不愿收这笔钱,一直威严的他,跪伏在地恳求直贵,还表示直贵如果不能答应,他就一直不起身。
直贵想到:不是不可以保持高姿态,强硬地推行自己的主张,还是父亲对女儿的爱使他软了下来。
直贵问中条先生:
为什么您要这样做呢,甚至丢掉自尊
中条先生毫不隐晦地说:
为了女儿啊!只要那孩子能够幸福,不管什么事都可以做。
中条先生太清楚女儿的脾气了,只要她认定了,她就一根筋,中条也明白,朝美如果和直贵在一起,是不会幸福的。
所以,他千方百计要阻止,哪怕失去尊严,跟女儿的幸福比起来,尊严又算得了什么呢?
中条先生就像我们大多数父亲,为了孩子的幸福,卑躬求人,低眉顺眼,将自己的尊严置之度外,低下了自己高傲的头。
父爱可以牺牲一切。
父亲之所以不顾自己的尊严,暴露了一个扎心真相:父亲才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男人。
03:那个想让你婚前怀孕的男人,未必真爱你
由实子得知中条朝美德父母反对直贵和朝美交往,她想了一个主意:先行动起来,让朝美未婚先孕。
尽管直贵觉得由实子瞎说,为了他能得到朝美,顺利进入上流社会,他还是觉得可以考虑一下。
他在想,假如朝美怀孕了,即便她父母叫她去打胎,朝美也是不会答应的。
没有哪个父母对女儿怀孕的事不会在意的,他猜想中条家肯定想方设法保住自己家的体面,只能同意女儿的婚事,把将要出生的孩子作为中条家的后嗣,当然也要接受直贵作女婿。
如果到了那一步,假设刚志的事被发现了,中条家再想做什么也来不及了,相反,他们会使用各种手段,不让世上察觉到刚志的事。
“要先让朝美怀上自己的孩子”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直贵脑海里产生了。
恶意一旦产生,就会付诸行动。
直贵约朝美来他住处,他假装要和朝美一起做日式锅贴。
他在床头柜上隐藏好了安全套,用针扎了一个小孔,准备伺机下手。
不知情的朝美和直贵一起吃锅贴,喝干了六罐啤酒,趁孝文回去叫中条夫妇的空档,直贵准备强行和朝美发生关系,朝美挣脱了,她猜直贵是在试探她的心--会不会因为他哥的事变心,离开他。
尽管直贵跟朝美解释,说他只是想和朝美结婚,构建他们的家庭,想要他们的孩子,所以才要做这样的事儿。
可朝美还是发现了直贵的意图,觉得直贵很卑鄙,他把朝美的身体作为某种工具,用怀孕的方法,逼她父母答应他们结婚。
俗话说:女人一旦恋爱了,智商为零.
也许是朝美爱直贵心切,她竟然考虑要配合直贵先怀孕,来说服自己父母。
可直贵打断了她的话,他担心如果朝美怀孕了,中条家的人们不会帮助他们,闹不好会断绝关系。
傻傻的朝美还说:
那又怎么了,我们两人联起手来
直贵只好说明自己的态度:
我一个人都觉得很困难了,如果有你和孩子,肯定会更辛苦,我完全没信心。
朝美总算领悟了直贵的心思,她问:
我从中条家里出来的话,你就没有兴趣了?
直贵问:最终会不会是那样啊?
一句话展现了男人的心理,也暴露了人性:他想让你婚前怀孕,并不是自己有多爱你,而是他用来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
毕竟,中条家的背景很好,娶到朝美,就可以顺利进入上流社会了。
男人如果真爱一个女人,就会尊重她的意愿,和她一起共度难关,而不是使用卑鄙的伎俩,把女人的身体作为工具,让生米煮成熟饭,迫使女人变得被动,女人无可奈何,他好如愿以偿。
04:人性都是自私的,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不能原谅
之前直贵因为哥哥的事,饱受他人偏见和歧视,直贵心想:犯罪进监狱的不是自己,凭什么要受到那样不公平的待遇?
可是,等到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他也变得和别人一样,不能原谅犯罪者家属。
由实子和实纪遭到抢劫受伤入院,嫌犯前山繁和的父母来谢罪。
夫妇俩跪坐在地上,低着头说:
看到您家闺女这个样子,再次领悟到我儿子做的坏事有多么严重。我们知道,这不是我们低头谢罪,武岛先生就会舒心的事。可对我们来讲,你打也好,骂也好,如果能让你们心情好些,怎么做都可以。
说着,前山深深弯腰,把头碰到榻榻米上,他妻子在一旁抽泣着。
直贵看着两人,他们上了年纪,看上去又像是有一定地位的人,穿戴得体,低着头认错,竭尽全力表现着诚意,直贵不知该说什么。
夫妇俩道歉后回去了。
直贵觉得他们是好人,但不能原谅他们。
他对由实子说:
他们是好人,那是立刻就能明白的事儿。可是,我还是觉得不能原谅他们,虽然知道做坏事的不是他们,可实纪和由实子受的伤不能这样就算完了。
同时,他也明白了平野社长说的意思。
只要自己堂堂正正地做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那不过是一种让别人接受自己的做法。实际上应当选择更为艰难的道路。
这就是人性自私的一面,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所有道理都行不通,谁也不愿原谅犯罪者亲属,悲剧只能在他们身上重演。
因为亲情无法被割舍,亲人犯了罪,亲属就要被贴上“犯罪者家属”的标签。
被贴上标签的人,只能等待着自己应得的人生,这是犯罪者应该接受的惩罚和思想准备:自己犯罪的同时也抹杀了自己亲属在社会上的存在。为了显示这种客观事实,也需要存在歧视。
歧视和偏见无处不在,且威力巨大,理所当然必须存在。
父亲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男人,为了子女的幸福,他可以牺牲很多,哪怕尊严。
让你婚前怀孕的男人,没有真爱你,他只是把你身体当做实现他目的的工具。
人性是自私的,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不能原谅他人。
这就是《信》暴露的4个关于人性的扎心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