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看电视
从《来吧孩子》、《急诊室故事》到《生机无限》,制作出品方恒顿传媒的医疗视角更广、人文情怀更深。恒顿传媒是如何坚守社会责任与价值引领,成为医疗节目行业领跑者的?
“能从医院日常中找出合适的病例、完整拍摄、剪成故事性较强的单集并不容易。按照纪实片来说,完成度已经非常高了。”
不出意料,由《急诊室故事》原班团队打造的大型观察式医疗纪实节目《生机无限》,自今年四月初登陆湖南卫视后,得到舆论的一致好评。
通过101个固定摄像头和4个移动摄像机、24小时不间断拍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北京儿童医院中不同医护、不同病人及家属的故事相互交织,跳出了“急诊室”的方寸之地,全景式记录了中国人的全生命周期。
可以说,《生机无限》走红的背后,离不开恒顿传媒对社会责任与价值引领的坚守。
从《急诊室故事》到《生机无限》
做医疗节目的行业领跑者
作为一档医疗纪实节目,《生机无限》共36集,每集30分钟,自2018年4月2日起,于周一至周四在湖南卫视19:30播出。制作出品方恒顿传媒,赋予了《生机无限》流淌在血液里的优质基因。
拥有国内最顶尖医疗纪录片拍摄团队,恒顿传媒拥有欧美制造的优秀基因和扎根本土的原创实力,在《生机无限》之前,它就制作了《来吧孩子》、《急诊室故事》第一季和第二季等多部优秀作品。
其中《急诊室故事》第一季和第二季,在网友评分颇为严苛的豆瓣上仍收获了逆天的9.6分。而《生机无限》,格局比《急诊室故事》更为庞大。
众所周知,医疗类节目创作难度不小,不仅涉及医院与病患隐私,需要大量沟通工作;也涉及到医患关系、医疗改革等社会敏感话题,尺度把握考验功力。
但恒顿传媒首席内容官、《生机无限》总导演兼总撰稿王童表示,团队仍然选择坚持深耕医疗节目:“《急诊室故事》播出三个月内,上海医患关系投诉率降低了12%。得知数据后,我们特别有成就感,觉得对社会做了有好处的事情。”
既要沿袭《急诊室故事》的优良基因与传统,又要开拓全新的节目架构,《生机无限》需要向前迈进一大步。
项目启动时,恒顿传媒的导演团队,蹲点了北京所有三甲医院的急诊科,收集回来的素材却让恒顿传媒创始人、董事长,《生机无限》总制片曾荣有了新思路:“我们意识到,急诊科可能只是医院的一个维度。”
“国家领导人谈到了生命的全周期,意思就是,从我们出生到死亡,我们经历的整个生命周期里,都希望能有医疗体制、医院的全面保护。”
除了“生命之急”,曾荣决定带领导演团队拓宽维度,挖掘生命的诞生与成长的故事:“医院是新生命诞生的地方,除了急诊科,我们也想去拍妇产科。我们也想看看成长,所以选择了儿童医院。”
几经挑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三家顶尖医院脱颖而出。
曾荣有些高兴又有些忧愁,高兴的是,三家顶级医院代表了中国医疗届的头部力量,能呈现医疗最前沿的生动故事;忧愁的是,“拍摄三家医院绝不是简单的一家乘以3的关系,它从人员、设备到故事结构、后期的剪辑,都让工作量呈几何增长”。
顶住庞大的工作量与巨大压力,团队没有退缩,最终节目呈现的画面表现、内容深度与观众正面的反馈,为恒顿传媒做出最好证明。
“(《生机无限》)总能恰到好处地抓住现实的场景,抓住各种观众的眼球并触碰到内心深处的那一丝丝震动。”有网友如是评价。
固定摄像头拍摄+游机采访
多场景多层次多主线呈现医院百态
真实,是《生机无限》从开拍时就定下的基调。王童透露,节目采取固定摄像头与游机采访组合的拍摄方式。
固定摄像头对拍摄对象零打扰:一百零一个固定摄像头同时工作,可以跟踪多个人物及多条故事线,故事更加精彩;游机拍摄用于追踪医护和病患,并进行深度采访,用纪录片级的精致画面为故事增加张力。
“国内大部分的医疗纪实片,都是手持摄像机拍的。手持摄像机有死角,摄像师的体力是有限的。相比较而言,固定摄像除了免打扰的最大优势外,还能因24小时跟拍,记录下故事中的每个细节,呈现出手持摄像看不到的角度。”王童表示。
“再好的编剧都不能写出纪录片的题材。”对恒顿传媒来说,不预设情节,成为《生机无限》在追求真实上的基本原则。
“故事是无法预设的,这是节目最大的难点,你永远不知道会拍到什么,只能等拍完之后,再来决定做什么。”王童称。
有豆瓣评分9.6的《急诊室故事》珠玉在前,《生机无限》如何做到差异化,也是其面临的一大难题。摆在王童面前的,是怎么讲好真实的生命故事,怎样把三家医院的故事融合成一个主题,风格又该怎样统一?
“生”之喜,“生”之成长和“生”之急三条叙事主线,为《生机无限》提纲挈领。三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意愿,通过生命诞生与成长的先后顺序串联起来。
王童表示:“通过真实发生的故事,真实的情感,来告诉观众别人是怎么面对疾病的。大家都会在《生机无限》中带入自我——它的最大成功点就是真实。”
多场景、多层次、全方位呈现医院故事,也是《生机无限》的突出优点。
涵盖急诊、产房和儿童病房的拍摄场景,让观众能从更广泛的角度审视医患关系;既有生离死别的撕心裂肺,也有令人捧腹的医患插曲,医院故事层次由此丰富;作为医院的主角,医生护士也完成了职业群像的塑造,青年医生形象尤为突出。
恒顿传媒在《生机无限》的剪辑上,也花了不少心思。纪录片平铺直述的弱点被稀释,剧情化的剪辑走上台前。
据透露,在后期制作上,《生机无限》更强调悬念与故事性,更努力突出人物的性格。如此尝试也得到了网友的正面反馈,“剪辑和配乐放大了被摄主体的情感,强化了叙事,完成度很高”。
北京朝阳医院执行院长陈勇也袒露了对节目质量的惊喜:“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不是演员,画面中的每一句同期声也不是预先写好的台词,用这种完全纪实的手法,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医院的工作的场景,我是第一次看到。”
用节目承载人文情怀
科普与沟通是《生机无限》两大功能
呈现医院人生百态和悲欢离合的《生机无限》,“野心”并不仅仅在于讲述多场景、多层次、多主线的医院故事,更在于以真实病患、真实病例呈现医患互动,审视医改所带来的现代医疗的改变。
曾荣透露,主题先行的《生机无限》,从一开始就试图从故事中捕捉到医疗改革的蛛丝马迹。
“在节目组正式进入医院之前,我们展开了为期四天的培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请相关部门的专家,向节目组导演介绍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一方面加强对医改的学习,另一方面使得导演在捕捉故事时,能够有涉足医改的意识。”
在曾荣的理解中,医改的重要目标就是有效分配优质医疗资源,能让不同城市生活的病患,都有机会得到有效的救治,能够让医疗资源更合理分配。
“我们希望通过《生机无限》,把医改的信息传播出去,让大家能从自身角度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如节目中《急诊不急》一期,就通过讲述几个普通人在看急诊过程中的状况和问题,向大众科普急诊分级制度、医联体等知识,节目内容切实触及了医疗资源分配的国家政策大方向,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完成对大众在健康知识、医疗政策等多方面的医学科普。
改善医患关系,也是《生机无限》试图努力的方向。
王童表示,自己做完节目后,变成了医患关系的“发现者”。“很多医生护士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高峰期可能连厕所都去不了。有时候你会看到护士对你黑着脸,可能是因为她已经四个小时没去过卫生间了。”
王童称:“所以,需要知道医护人员是怎么生活的,才更能理解他们,才会懂得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医患关系才会更好。”
王童的观点,得到了北京朝阳医院执行院长陈勇的印证:“医患双方通过《生机无限》,能够加深彼此的理解,从而增进互信。这对和谐我们的医患关系也好,改进我们的医疗服务也好,促进患者的健康也好,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此外,《生机无限》还专门开辟了“科普医生说”版块,在正片黄金时间点播出,以每周4次的势能,讲述了36个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的医疗知识,助力医学科普及公众医疗素养的提升,得到了陈勇“高水准科教片”的赞誉之声。
“《生机无限》有两个作用,第一是科普,把医生、医院、医学和医疗介绍给观众,让观众知道在生病时该如何处理;第二是沟通,让大家了解现在的医院状况、医生状况和医疗政策。”
就这样,记录了400个故事、见证过68个新生儿诞生、共拍摄19680小时视频素材的《生机无限》就此问世。
节目通过富有人文情怀的内容,给社会带来真实的温暖,以情感为电波,搭建每个人和社会沟通的桥梁,对构建社会信任起到积极作用。
而在这背后,是恒顿传媒不忘初心,始终秉承作为媒体对社会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感,用3个多月时间扎根北京三家繁忙的医院,以关注生命、关照健康为理念的精心打磨。
王童表示,“很多观众都说,他们从这个节目中学到了很多,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对社会有益的节目类型,我们公司会把它一直做下去。”
在持续践行媒体社会责任的路上,恒顿传媒是否还会为观众带来更多惊喜与新意?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