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这里没有人爱我”
“我爱你啊”
《summer 1993》
几乎每年的颁奖季,都会有许多的遗珠,静静地躺在电影收藏夹中,还没有来得及散发出极大地光热就随着下一个颁奖季沉静了。
当然,我们可以在某一个午后,某一个晚上,打开这些片单,开始电影旅程的回味。
今年代表西班牙冲奥的《九三年夏天》,在此之前,此片就已经凭借优秀的表现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处女作奖。
这部冲奥作品,并非出自某位大导之手,而是来自一位西班牙籍籍无名的新人导演卡拉·西蒙·皮披的长篇导演处女作。
这部带有导演自传性质的《九三年夏天》淡淡地为我们讲述了在孩童的视角所感受到的亲情的重量。
整部影片以弗里达的视角为展开,在九三年的的某一天午后,弗里达静静的站在天空下,凝视着烟火许愿。
这是一个离开了心爱母亲的小女孩,自幼成长于单亲家庭,与母亲两人独自生活,却又因为一场疾病而丢失了自己的最爱。
电影的基调从一开始就向我们说明了唏嘘无力的生活处境。弗里达只能跟随着自己的舅舅在乡下继续生活。在新的生活环境下,一切都充满了不安全感。
只有六岁的弗里达:敏感,脆弱,且十分倔强。
这个小女孩的心思里饱满了担忧和伤心,尽管所有人都无微不至地关怀她,爱着她,可她却仍旧没有幸福感。
这个地方始终是陌生的,甚至不能称得上是家。
家这个词汇到底应该如何定义呢?
昨天看了一档名为《同床异梦》的节目。节目中,嘉宾无意中这样说出了自己对家的定义:“在我的生命中,是由我爱的人组成的。
这些组成分子,有我的母亲,父亲,我的爱人,我的孩子,这些人构成我的家庭,而家没有一个固定地点,范围,这些人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
家是由所爱之人组成的。可对于弗里达来说,所爱之人已经不在身旁了。
她像一只小刺猬,攻击着所有靠近自己的人,拒绝着所有的人的关心。
不论是在扮演过家家游戏时一定要扮演母亲角色,还是不允许妹妹玩她的玩具,她都一副强者模样;
不断地宣告自己的领域,深深的把自己关在门外。
导演在这些细节的刻画上则显非常的细腻且精彩,他通过孩提视角的行为,将弗里达对于新环境的抗拒,害怕,和对母亲深沉的想念;
由这些细节的展开,让我们感同身受,每个人好像都成为了弗里达,成为了那个丢失的最心爱母亲的孩子。
而这样充满着恶意,充满的倔强,脾气超大的孩子,通常都最为善良,她们只是隐藏了自己罢了。
幼时,自己曾遇到一个对自己极为冷漠的小姐姐,每天耳边都充满着她的批评,感觉自己做什么都会被嫌弃;
可某天在我摔倒在石子路上的时候,她却是第一个跑过来扶起我的人,为我拍掉身上的灰,扶着我一步步地走回家。
噢,原来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孩子啊。弗里达也是。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外婆来探望自己,弗里达多希望外婆能带自己回到以前的家,可外婆仍旧没有带走她。
于是弗里达策划了一场离家出走,临行时,在客厅遇到了妹妹,妹妹问她,你为什么要走。
弗里达说:“因为这里没人喜欢我啊”
妹妹脱口而出:“我喜欢你啊”
良久,弗里达将自己的娃娃送给了妹妹,而自己在徘徊许久后终于还是没能离开。
舅妈和她依偎在小床上,她也得知了母亲不会再回来接自己的事实。
一切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时间流逝,当舅舅拿来两条裙子时,弗里达已经能自然地接受,并且穿上它和妹妹一起打闹着。
然而弗里达突然间放声大哭,这是她第一次这样哭泣,在母亲离开时没有哭,在一个人时没有哭,在被舅舅训斥时没有哭,许多许多次,而这次她却真的哭了。
是因为自己真的要和过去说再见了,是因为那个夏天再也不会回来了,也是因为,妈妈真的已经离开了,自己真的要融入新的生活了。
电影很小,而导演却用一个小小的故事讲述了亲情的沉重。
贝尔一直不太喜欢刻画格局很大的影片,因为无论是大事件,还是小道理,都是由生活中的一个个碎片拼接而成的。这些生活影片才构成了整个的社会现象,情感等。
会讲故事的导演一定都是优秀的,《九三年夏天》的导演始终把影片放在孩童的视角去看世界;
整部影片基调虽悲伤,但导演却克制了这种氛围的蔓延,在一定程度上还让观众体会了温暖。
亲情好像是电影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无论是去年大热的《神奇队长》,《寻梦环游记》,还是今天推荐的《九三年夏天》,都用亲情牌与暖暖的画面感赚够了眼泪。
在九三年中,虽以弗里达与母亲之间的情感为主线,母亲却从未在画面中出现过,或许这也是导演给我们还有弗里达留下的美好的幻想与怀念吧。
以悲伤开头,以温暖而结束。
《背影》中有这样一句话一直难以忘怀:“你且站在此地不要动,我去买些橘子”
一切如此,照常等候。
后台回复【93夏天】获取高清电影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