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文/燕公子的职场江湖
“也许书中有一些隐秘的东西,比如回家的本能,所以才吸引了绝佳的读者。”
电影《根西岛文学和土豆皮馅饼俱乐部》虽然名字拗口,却是一部温情十足的文艺片。它根据安妮·巴罗斯和玛丽·安·谢弗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被誉为新时代的《查令十字街84号》。
影片于2018年在欧洲上映,由著名导演迈克·内威尔执导。 故事起源于一封信,讲述了作家朱丽叶(莉莉·詹姆斯饰)与“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之间互相了解并熟知的故事。
背景介绍:根西岛属于英属岛屿,位于英吉利海峡靠近法国海岸线的群岛之中。虽然只是汪洋中一个被世人遗忘的小岛,但它却从来不是一个世外桃源。由于距离法国诺曼底不到50公里,在二战时被德军占领。此后的几年,岛上完全被德军占领,食物也被占领者掠夺一空,岛民被迫开始大量种植土豆。这才有了“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这个奇葩的故事。
电影表面上讲述了女作家朱丽叶和屠夫道西的爱情故事,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战争的创伤史。但幸运的是,阅读融入进了岛民的骨血,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电影分为明暗两条线来写:
明线是主人公朱丽叶寻觅知音、探寻自我,发现真爱的旅程。
暗线是那个始终未曾露面、却用智慧和勇气守护所有人的伊丽莎白的死亡,以及经历过战争的岛上居民如何通过阅读完成对自我的治愈。
那么,让我们通过电影里聊一聊,阅读是如何联结了一切,又改变了一切的。
1.阅读让朱丽叶找到了属于她的爱情(明线)
“地球就像我注定要穿越的沙漠,寻找那些熟悉的老面孔。你们会觉得, 在我们遇到某人之前,我们已经属于他们了吗?”
影片开始,朱丽叶被她的富豪男友马克带着出席上流社会的晚宴,朱丽叶问他:“你有没有觉得我们是从一个黑暗的隧道来到了一个狂欢节?”马克竟一脸疑惑地看着她。朱丽叶似乎还没有意识到灵魂共鸣这件事,所以在去往根西岛之前,她还是答应了马克的求婚。直到她来到根西岛,见到了道西。
朱丽叶和道西因为查尔斯兰姆的《莎士比亚故事集》结识,他们热爱着共同的事物,她欣赏他的责任感和深沉,她在意他是否爱过伊丽莎白。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段是,道西在小酒馆与朱丽叶偶遇,他问:“你是怎么想象我这个养猪匠的?”她回答说:“我好像在给一个很了解我的人写信,我没必要向你解释太多。”这是只有两个心灵相同的人,才会有的感觉啊。
当返回了伦敦并解除婚约的朱丽叶,把她写完的小说寄给大家时,也只有道西读出了朱丽叶的意思:“你们帮我找到了自己,我不会和马克在一起了。”最后在人潮拥挤的码头,朱丽叶直接了当的问道西“你愿意娶我么”的时候,我们看到,她终于找到了属于她的爱情。
古往今来,人们总在追问着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是无关乎繁盛的物质,而只是单纯的心有灵犀的吸引和联结。但在物质丰盈的现代社会中,我们该如何保留精神上的富足,不做物质的奴隶呢?答案是阅读。
特别羡慕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们也是因为读书结缘。钱钟书原名叫钱仰先,后来自己改名为“钟书”,可见他对读书的热爱。同样出身书香门第的杨绛更是觉得“三天不读书就很难过,如若一个星期不读书会觉得日子白过了”。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在清华的学堂里相遇,因共同的爱好相知,从而开启了半个世纪的陪伴。
有人说:你有多热爱阅读,就有多热爱生活。它把你从纸醉金迷的幻觉中叫醒,让你从捆绑的爱情中挣脱。
当别人送你的鲜花摆满了小屋,你却只爱他送你的那束路边野花时;当你尝过珍馐美味、品过琼浆玉液,却只对土豆皮馅饼着了迷时,那一定是因为遇到了灵魂深处的人啊。那么我要说声恭喜你,在阅读中,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2.阅读让朱丽叶发现了真实的自我(明线)
“你认为我贫穷、晦涩、朴素,我就没有了灵魂和冷酷无情了吗?我拥有和你一样的灵魂!——简爱”
朱丽叶原来的日常,就是在她的闺蜜兼出版商西德尼的陪伴下,四处开读书会。但从她和读者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到,读者们并没有认真读她的作品,她也没有找到能够读懂她的人。这时的朱丽叶对自己的职业以及身份,是迷茫的。但表面上的波澜不惊,也没有开启她发现真我的旅程。直到朱丽叶与艾米莉亚、伊索拉、埃本还有道西——这几个患难与共的邻居相识,让她的眼睛开始释放光芒,让她找到了真实的自我。
美国作家伍绮诗在《无声的告白》里说:“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那么什么是真实的自我?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真实的自我,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真实的自己如此重要,唯有通过不断地与外在世界建立联结,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如何与外在时间建立联结?
毛姆在《人性的枷锁》——这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中,给了我们启示。它描写了一个因失去双亲而寄人篱下的小男孩菲利普,从阅读中获得乐趣的故事。
是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思绪寄托在书中的任务里,让我们将目光放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如果不是因为阅读,简爱不会拥有自由独立不卑不亢的高尚灵魂;如果不是阅读,毛姆不会从一个牧师的养子成为一个洞见人性光芒的作家;如果不是阅读,朱丽叶不会发现自我找到她一生的伴侣。
潜心阅读吧,因为它不但是我们逐渐走向成熟的象征,也是我们探寻真实自我、逐渐走向完满自在的催化剂。
3.阅读让人们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来(暗线)
“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毛姆”
电影中每一个人都经历了战争的硝烟,每一个角色都值得动容。
- 伊丽莎白,这个如线索般贯穿整个场景的女人,善良而勇敢。虽然读书会建立的初衷,仅仅是为了免于德军的盘问,但是后来,却逐渐成为根西岛战后重建的精神家园。这得益于伊丽莎白的学识和思想,她通过建立读书会,让岛上的居民在书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 老太太艾米莉亚,在德军占领岛屿的时候,她目睹了怀孕的女儿在她面前死去。而唯一被她当作女儿对待的伊丽莎白也被德军抓去了,生死未卜。她说:“我们的家人一天没回来,战争就不算结束”。
- 道西,一个沉稳而有责任感的人,默默不语却做好一切。面对这伊丽莎白和德国军医的相爱,他只能将曾经的情愫深埋心中。在伊丽莎白被关进集中营后,他独自抚养着她的女儿。因为他的内心一直有愧疚,而这愧疚只是因为他没能阻止伊丽莎白不顾危险去保护一个男孩。
- 朱丽叶,在战争中失去父母。被炸弹炸毁的家园,在她的心里留有阴影。这使得她,即便富有,也不敢买下任何一间公寓。
虽然他们在炮火下侥幸活着,但是战争带来的伤害却不是那么容易修复的。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创伤后应激障碍”, 它指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威胁生命或带来严重创伤的事件会使当事人陷入极度恐惧、无助或惊骇的情绪中。即使在事件结束后这种影响也长期存在。这是一种在心理和生理上遭受巨大打击或者惊吓导致的精神障碍,一般表现为性格巨变,日常行为反常等,恶劣的会导致其他心理并发症,出现极端情况,如自杀或者犯罪。
但是,在根西岛上我们没有看到这样的景象。因为读书会成了小岛居民暂时逃离战争的空间。他们喝着琴酒,吃着土豆皮馅饼,分享着读书心得。这是他们在物质匮乏时期,积极又无声地抵抗。
对他们来说,读书已经不仅仅是阅读了。从最初无意间在书中找到的慰藉,到战后阅读带给他们重建家园的力量。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每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即使在那样一个硝烟弥漫、人人自危的战争时代,他们仍没有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他们通过读书看见了新的世界,通过交流感受了思想的碰撞。
罗曼罗兰说,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才是最大的英雄主义。
我说,这种敢于在坍塌的悲痛上建立幸福,才是真正的勇敢。
结语
“阅读就像在某一处无意播撒的一粒种子,待重逢时,它已亭亭如华盖。”
影片的结尾,道西在给小凯特读《莎士比亚的故事集》。朱丽叶走过来,依偎在道西的身旁,阳光下一脸的陶醉和满足。透过屏幕,我们也似乎闻到了阳光浸润的味道,温暖而美好。阅读为朱丽叶的人生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宴,也为她和岛上的居民带来面对生活的勇气。
查尔斯兰姆说:“人性的光芒,总还是要从微小的缝隙中,曲曲折折地透露出来。将眼泪化为微笑,也许就是人性的一种特殊表现,也就是人在患难中自我防护、自我肯定的一种本能,一种‘止血的灵药’、‘止血的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