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作为一个地道潮州人,对于《陈三五娘》的爱情故事,也源自潮剧《荔镜记》。故事中五娘是潮州府城出了名的美女,用现在来说可称得上名媛一枚。
而陈三则是一个外来客,一段因缘际会的爱情是如果开始的,为什么叫《荔镜记》?熟悉剧情的人不难理解,五娘楼下掷荔枝,陈三侨装来磨镜。
而两个素昧平生的异地人,又为何会在萍水相逢时就愿意去订下百年盟约呢?
这缘于一场花灯盛会,可以说是花灯结缘成佳偶。在旧时,闺门小姐是闭守深闺,只有在正月元宵夜才得有外出机会去观赏花灯。
有时不得不感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当年,陈三五娘元宵去赏花灯的故事,如今陈三五娘的故事己被做成花灯让别人去赏。
记得小时候,奶奶经常告诫我,勿乞人画入灯橱,意思是别让我做不好的事让人画入灯橱内,给别人评论。画入灯橱明显是贬义之意,而被人做成花灯的故事则不同,它们代表美好,比如我们时常见到的潮剧《彩楼记》。
我记得大概二十多年前,我们村举办的民俗活动,就有一出花灯是《彩楼记》。
对于我来说,潮州乡村每年正月游神赛会均会花灯可逛。
因为喜欢潮剧,又喜欢民俗活动,一般民俗活动现在均有潮剧演出。而民俗活动现场的潮州花灯也有潮剧故事中的人物造型,所以看戏观花灯也是顺其自然之事,可以说是爱屋及乌。
犹记当年,在潮州某乡里看花灯的情形,每盏花灯独立搭棚形似做铁枝木偶戏的棚,而花灯人物则有成人手臂伸出的长度,相当于一个2,3岁小孩的身体那样高。
每盏花灯人物妆容衣饰均很精美,一盏《悟空夺宝》相当夺人眼球,孙悟空是脸画脸谱,衣着传统戏曲服饰,在一群猴子猴孙簇拥中,高举转动的金箍棒,面露笑意。
另一盏《白蛇传》则出现四个人物造型,白衣的白娘子,青衣持剑的青蛇,书生模样的许官人,还有披着袈裟的老和尚。人物表情各异白娘子是怨,青蛇是恨,许仙是悔,老和尚憎。
往下看,越在后面的花灯,人物越多,有传统潮剧人物《金花牧羊》,也有神话人物《八仙过海》,更有经典花灯《郭子仪拜寿》。
以前,潮州有关花灯的童谣是"活灯“看了看"纱灯",说实话,在我们这边基本上看的都是纱灯。
而关于潮州花灯,潮州人也流传有一首歌册叫《百屏花灯》,可见潮州花灯的辉煌时期盛况,但作为一个潮州人是只闻其名,却从未真实领略其耀人风彩。
现在潮州乡村举办民俗活动在广场均有大小各异的花灯,相对来说,以前的花灯做法比较考究,现在做花灯讲究效率。以前花灯讲究古典故事人物色彩层次搭配有序,每一幅花灯均有美感,层次感,与形象生动传神。
现在花灯与时俱进,大部分以萌,趣,造型与色调相对"平易近人“。
以前每一盏花灯觉得是艺术品,现在的花灯感觉就像工艺品。
其实潮剧与潮州花灯均是我们潮州的传统文化,在与时俱进时,需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而这两种传统文化也不仅仅以在传统民俗活动中刷着它们的存在感,现在传统民俗活动越办越火热,潮剧也仅以"敬神"的方式去面对更多"陌生“潮剧观众。而作为一种传统受保护的花灯技艺,却渐渐成为一种摆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