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01
真正的大定,是接受不确定性而不是改变
讲到现在,你会发现小梁花了格外多的时间,来和大家分享《徐无鬼》中的七个“知”。
这是因为我隐约地觉得这七个“知”是《梁注庄子》这一年来的总结,因为“不知”就无法真正地践行。
上一篇讲的是“知大信”——终极的相信就是知道世界的不确定性,诸法无我、诸行无常。
今天讲七个“知”中的最后一个“知”,叫“知大定”。
既然世界是不确定的,那为什么还有“大定”呢?其实,这个“大定”相当于《四法印》里的“涅槃寂静”。
当我们理解了世界的不确定性以后,其实就会生出超越确定性的、无论怎么变化都接受的坦然。
所谓“戒定慧”,就是戒除因世界的种种变化而带来的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
然后慢慢地在自我的心智模式里拥有了一种对于世界变化的接纳,这种接纳随着越来越开阔的体验,会发展成为一种了然(了了分明,如如不动的“了然”),这是一种“定”。如此这样,智慧也就油然而生。
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一位官员因为贪污受贿,每天都很担心自己被抓走。只要听见楼下的消防车或者救护车“呜呜呜呜”的响声,他都十分紧张,血压就会爆表,整晚都无法安眠。
终于有一天,当调查的人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突然就放松了,而且能够睡着觉,因为他知道结局也就是这样。
很久以前,我的一位朋友,发生了一段婚外恋。他怕被老婆抓住,于是就删除每一次的通话记录;出去吃饭的时候编故事;很警惕地带着现金去吃饭以避免刷卡留下痕迹……每天都忧心忡忡。
后来因为我去北京工作,他在广州,所以就没有再见到他。又过了两三年,我离开百度,离开北京,云游四海时,偶然碰到了他。
我发现他红光满面、眼神淡定,我说:“你现在过得怎么样?好像气色不错,前些年不是挺焦虑的吗?”
他微微一笑,告诉我说:“因为我离婚了,再也不用撒谎了。”我说:“这婚离得应该很贵吧?”
我这位朋友说:“反正十几套房子是没有了。”
我问他:“那你开心吗?”
他说:“虽然前半生就跟被打劫了一样,但现在也挺高兴的。”
想想他是我认识的最早一批富起来的人,后来净身出户,整个身上只有几千块钱,还是朋友借给他的。
这样一位在当年也算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在七天酒店蹭着住了一个月,才安定下来。
我看见这位比我年纪略长的朋友,以这样的方式获得了他的安定,心里充满了某种疑惑。因为我觉得既然世界是不确定的,那现在他因为净身出户而带来的安定,应该也不会长久吧。
果不其然,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认识了一个小女孩,他说好了绝不再结婚的,但那位很厉害的女孩,生生地又把他弄进婚姻里。唉,何必呢。
真正的超然,真正的大定,是接受不确定性,而不是改变,因为改变也改变不了。
02
你要是消失了,这个世界会怎么样
我曾经在从外地回北京的飞机上看过一部电影,中文名字叫《脆弱地带》。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位穿着高级西装在华尔街工作,家住在郊区别墅区里的中年律师男。有一天,他出门前跟老婆吵了一架,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当天他下班回家晚了。
当他终于站在自己门外时,想着老婆跟女儿在一起的场景,突然觉得她们离他那么远。这时老婆发现他这么晚还没有回来,于是给他打电话,但是他把电话挂了。
然后他一想,如果这时进门,老婆肯定会跟他继续吵架。思前想后,他走进了自家的车库,车库上面有一个小阁楼。
爬上小阁楼后,他还挺得意的,因为在阁楼里他能够看见老婆在家的一举一动。
接着,他老婆开始很着急地打电话报警,并且迅速地打开电脑检查钱有没有被转移,打开车库看车有没有被开走。
当她发现钱还在,车也没被开走时,眼神一下放松了。而这一切,他在暗处看得清清楚楚。
他突然觉得这很有意思,于是决定在阁楼上住了下来。
每天,他就等着他老婆出门扔厨房垃圾。到晚上的时候,他再偷偷地把垃圾桶里面残剩的面包、饼干等食物收回来,自己躲在小阁楼里吃。
这个故事里有一个细节:有一段时间,他趁老婆出门四处找自己时,偷偷溜回家,从衣柜和放食物的地方取走一些东西,而且为了不让老婆发现,尽量做到了保持家里的原貌。
这个故事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越来越没有理由回去了。警察、他老婆的妈妈都来安慰他老婆。慢慢地,他的家人从一开始的愤怒、紧张,到现在的习惯、麻木。毕竟,日子还得往下过。
最终,男主人公悲哀地发现,他的老婆和两个女儿,现在好像已经不是很需要他了。
男主人公终于没有回去的理由,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流浪汉,每天在自家车库的阁楼上看着家人——他老婆偶尔会被一些男邻居骚扰,但他老婆跟他们的距离保持得还不错,她还出去度过假。
他突然发现,把手机一关,就算自己是一位很忙的白领,就算有很重要的客户,这些全都消失了。
对他而言他,只需要每天到楼下的垃圾桶里把家里扔出来的食物吃掉就行了。
他每天的生活看上去都一样,但突然有一天,他走到星空下面,突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需要,他不需要钱,不需要信用卡,不需要手机……他竟然拥有了一种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宇宙里,把自己放逐在自己的世界里的自由。
他觉得自己特别安定,尽管自己胡子拉碴,就像《鲁滨逊漂流记》里漂流到荒岛上的人一样。
这个故事后面很复杂,随着剧情的层层深入,中间还发生了一些情况。有一幕是他在自家的垃圾桶里发现了一双自己的鞋——他老婆已经把他的衣服和鞋拿到二手店卖,卖不了的就扔。
当他从垃圾桶里把自己的鞋拿出来穿的时候,居然被两个俄罗斯人追着打(从俄罗斯移民到纽约的人,以抢流浪汉在垃圾桶里找到的东西为生),被追得屁滚尿流。
但他感觉还是挺不错,因为他在阁楼里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看到了另外一位邻居在社区的服务中心拯救唐氏综合征儿童。
邻居把那些弱智的、精神不正常的、身体不是很好的小朋友聚集在一起,给他们辅导。以前他觉得这些邻居很无聊,结果他在自己的阁楼上面看到了这一切。
他从回不去到不想回去,到最后获得了自由。
冬天来了,他在阁楼上被冻得半死。在圣诞节这一天,他看到自己的老婆居然邀请了当年和他一起竞争他老婆的对手过圣诞节。这个人后来成了他最要好的朋友,成了华尔街的名人。
这时,他突然问自己:“是不是真的爱这个女人?当年跟这个女人结婚,到底是因为爱她,还是为了要竞争、要赢,要超过他的朋友?”
于是他又回忆起了当年,把他好朋友的女朋友抢到手里成为自己妻子的种种,他又问自己:“这是不是一种报应?这也算是一种新的洗牌和回归吧。”
故事结尾,当然走向了一个美国传统意义上的结局,有一点儿匪夷所思。
不过,倒是让我们在很长的一段剧情里,看到了主人公突然放下了这一切不确定性之后的一种淡定——一个现代人,其实不用什么东西也能活,而且活得还可以。虽然脏一点儿,邋遢一点儿,但是不操心。
也许庄子告诉我们的也是这样一种况味——你对什么东西都不在乎以后,自然拥有一种与宇宙连接、终极自由的淡定感。
这部电影看得我突然有种冲动——跑到我们家后院搭个棚,看一下我老婆怎么样了。
当我在飞机上想象这个情景时,睡着了。我回家跟我老婆讲完这个故事后,我老婆对于老公离家出走之后,剩下的人依然能愉快地生活表示了一种“我意想得到”的神情。
我一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其实世界总是要这样的。
如果过几天我真的消失了,只要发现银行卡上的钱没有被挪走,她应该也会跟电影里的女主人公一样,熬过几天就习惯了。
也许挣的钱会少一些,会买一些更便宜的肉,但大致的生活应该还是那样吧。
只要你想明白谁走了以后都是这样,就会有一种不得不生化出来的镇定感。
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试一下,想一想你要是消失了,这个世界会怎么样——绝对不会怎样。
你假想过离家出走吗?
如果离家出走你会去哪里?
和谁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