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由美国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发行,《功夫熊猫2》和《功夫熊猫3》的美籍韩裔女导演吕寅荣执导,一众势力派演员助阵,女主角阿曼德拉·斯坦伯格曾经在《饥饿游戏》中饰演十一区女贡品rue,迅速为观众所熟知。
男主角哈里斯·迪金森在同性题材影片《沙滩鼠》中出色的表演,让他获得了第33届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还有美剧熟脸曼迪·摩尔,《权力游戏》中的女骑士“布蕾妮”格温多兰·克里斯蒂保驾护航。电影版《黑暗心灵》起手牌是不差的。而且《黑暗心灵》的故事非常耐人寻味,兼顾了娱乐性和深度。故事讲述,不远的将来,莫名疾病侵袭全美,短短几个月内,98%的小孩离奇死亡。
而幸运存活下来的孩子却有了特殊的技能,因为这些超人类的技能,小孩子居然被政府神秘囚禁到集中营内。
成年人害怕这些特殊孩子,感受到了威胁,有的父母也被迫放弃了自己的孩子,成年人以“治愈”这些孩子为名,把幸存的孩子们关进了集中营,由军队控制。根据不同的技能,孩子们通过颜色被划分出威胁等级。
绿色的孩子,智力超群;
还有人拥有隔空去物,控制电流的能力。但被划分为红色和橙色的属于危险级别,抓到就会被斩杀或者洗脑为杀人机器。
影片中的女主角ruby就是稀有的橙色等级,她能钻入人类的大脑,控制他们的思维,让人俯首称臣,唯命是从。更厉害的是,她还能随意抹去人类的记忆。被关进集中营的ruby通过技能逃过了颜色测试,度过了幼年期,一直待到青春期才被发现身份。要么被处死,要么亡命天涯,神秘组织出手援助,半路上又遇到暖心小哥,故事随即拉开大幕。
初看故事,《黑暗心灵》有着《饥饿游戏》和《x战警》的故事元素串联其中,在类型上,包含了科幻、末世、动作和青春爱情元素。很多网友看了故事简介和预告片后都对《黑暗心灵》抱有了非常高的希望,希望可以看到《饥饿游戏》类青少年反乌托邦末世电影题材再度复兴。
之前的《移动迷宫》三部曲已落下帷幕,评价不温不火,但依然受到大部分青少年影迷的追捧,可见该类型题材的影片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
但这次,《黑暗心灵》显然玩儿砸了。在烂番茄、imdb上都保守差评,豆瓣得分也未及格。
真可谓一手好牌活活打烂。落差巨大的期待和评价,让国内有些原本打算买下发行权的公司“知难而退”,吓得不敢再提引进之事。《黑暗心灵》其实也不算烂片,更多的是无趣。
问题出在,对于类型元素的融合不够统一,前后风格切换过于明显,在类型和风格上的举棋不定,让影片几幕之间出现撕裂。特别是影片的第二幕,男女主角,一行4人的公路冒险段落显得十分冗长,乏善可陈,令人提不起兴趣。
这让最后一幕的大反转也失去了情绪积累的最好时机,降低了叙事的吸引力和情节的张力。连影迷都忍不住调侃,第一幕非常吸引人,暗黑气质凸显,世界观奇妙。到了第二幕,节奏突然放慢,开始冒出青春言情剧的苗头,最后不顾一切,果然开始小孩子之前的纯爱套路,活生生把反乌托邦背景放在一边,硬生生拍成王子和公主的谈情说爱,连常规的“三角恋”都处理的生涩幼稚。
低龄并不等于低幼。从带有惊悚元素,甚至政治、意识形态议题的《饥饿游戏》、《移动迷宫》看来,通过青少年的视角展现社会,窥探成人世界的运行法则,常能将“成长”题材的影片扩展出新的看点。导演吕寅荣为她的保守付出了代价。从《黑暗心灵》的结尾来看,几乎预示该片会拍成至少三部曲的系列剧。
通过第一部,基本完成了人物性格铺设,各方势力相继登场,病毒谜题也有待揭晓。无论是两位男主主角的爱情线,角色之间的友情线,还有多方势力混战的格局等线索已基本搭设完毕,后面的系列需要在风格上进行统一或突破,找出亮点,如果纯靠“炒冷饭”,实在难以在市场上获得票房回报。
《黑暗心灵》在主题上用“异化”儿童隐喻了社会中的“怪人”,比如性少数、罕见病患者、有色人种、移民等都可以涵盖,成长线上,不要害怕面对你自己身上的特殊能力,用好了,也能帮助更多的人。
而且人不应该被任何原因分成三六九等,学会反抗的必要性,为自己争取权利,但也不必盲目跟随任何群体,因为能拯救你的最终还是你自己。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最后两段处理不错,温情中还迸发着十足活力。前后呼应的“记忆”消除,赚够了眼泪。
最后的球场演讲的“举手示意”表现女主角终于从孩童时代进入了成人世界,获得了全新的身份认同。
希望后面几部,也能有这样“意气风发”,或者煽情有力的场景出现。毕竟,现在的青少年们都比较“早熟”的,童话里不带点暗黑元素,连小孩子们都看不起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