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流浪汉》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并不如莫泊桑的其他小说那样出名。但是在这篇小说上,不仅出现了现实主义的特有风格,甚至隐隐约约还出现自然主义的影子。因此我认为这篇小说也是一篇值得阅读的佳作。
莫泊桑从一个小人物流浪汉的视角展开,通过描写流浪汉的经历和他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小人物的悲剧以及对时代的批判。
或许悲剧色彩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无法抹去的一个特点。在《流浪汉》这篇小说中同样具有浓浓的悲剧色彩。下面我将从技巧运用,现实批判,以及解剖人欲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小说中的悲剧色彩。
1.多技巧的运用,共同塑造小说的悲剧感
莫泊桑作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的短篇小说不仅使人震撼其中的“逼真”性,还使人为他出神入化的写作技巧深深折服。而在《流浪汉》中,莫泊桑同样运用多种写作技巧,来表现小说的悲剧感。
①独白与意象,暗含悲剧意味。
独白往往能够反映人物的心理。在《流浪汉》中,当流浪汉找不到工作,一个人忍饥挨饿地走在路上时,莫泊桑便为他安排了一段内心的独白:
“惨啊……惨啊……一群猪……让一个人……一个木匠忍饥挨饿……一群猪……没几毛钱……没几毛钱……这就下雨了……一群猪!……”
从这一段独白中可以看出流浪汉内心的愤怒,他不停地在怒骂着那些不给他工作,不施舍饭给他的人。
可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便会发现流浪汉之所以愤怒,是因为他本身是一个木匠,有一技之长。但是却找不到工作,只能忍饥挨饿。他在抱怨着自己命运的坎坷,在抱怨着别人的冷血。
莫泊桑通过流浪汉内心愤怒的独白,展现其命运的坎坷和世态的炎凉。悲剧意味油然而出。
如果说独白是莫泊桑从人物之内塑造小说的悲剧悲剧感,那么意象便是从人物之外来渲染悲剧的氛围。
小说中莫泊桑在描写流浪汉流浪的过程中,还塑造了一些意象。如“劲风”,“灰云”,“冰冷的细雨”,“荒凉的田野”。
“劲风”,“灰云”给人一种困难重重和被阴霾笼罩的感觉。“冰冷的细雨”这一意象在文中反复出现,每次出现都带给流浪汉一种冰冷的感觉。虽说是在写着身体上的冷暖,但其实流浪汉是因为没有工作,无人收留,才要忍受着冰冷的细雨。因此同时也在诉说着命运的悲凉。“荒凉的田野”上没有他人,只有流浪汉一人形单影只,不也在暗示着流浪汉的孤苦无依吗?
这些意象无一不在展现着一种悲凉的气氛。有些意象的出现甚至主人公流浪汉都没有在意,可是莫泊桑还是写出来了。看起来有些刻意,但其实都在渲染一种悲剧的氛围。
莫泊桑正是通过人物内心愤怒的独白和人物之外悲凉的意象来为整篇小说增添一抹抹悲剧意味。
②奶牛与人角色互换,更显悲剧。
小说中流浪汉在流浪的过程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经历。
那一日流浪汉饥寒交迫,突然天空中下起了冰凉的雨。可是又没有人愿意收留他。就在这时他看见了一头奶牛。他从奶牛的身上直接喝了牛奶,因此才饱餐一顿。然后躲在奶牛的身体下面来躲避雨水,这才稍稍暖和了一些。
在这段经历中,莫泊桑很巧妙地赋予奶牛人才会做的事情:“给流浪汉食物”和“收留流浪汉”,从而展现出奶牛身上的“人性光辉”。
这一点就和之前那些不愿意给流浪汉食物和不愿意收留流浪汉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离开时,流浪汉还对奶牛说了这样一番话:
“永别了,我的美人儿……下回见……你是一头好畜生……永别了……”
可以看出流浪汉对奶牛的感激之情,也就更能体现出奶牛身上的“人性”。
莫泊桑将“同情别人”这一人类的品质赋予了一头奶牛。而将“不通人情”这一动物的习性赋予给周围的人们。奶牛与人角色的互换,可谓妙不可言。
通过这种方法,莫泊桑更有利地讽刺了人们的冷血,人性的缺失。也从原本着力塑造流浪汉个人的悲剧转变为文中所有人的悲剧。
2.可怕的现实,无穷悲剧的根源
莫泊桑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批判现实是他的小说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流浪汉》中流浪汉的悲剧,以及小说中所有人的悲剧,根源其实也是可怕的现实。
①金钱至上的观念
在小说中流浪汉酒足饭饱之后,玷污了一位路过女仆的清白。对于女仆的经历,我们表以同情,但是女仆的行为透露着种种怪异。
小说中当女仆被玷污的时候,她并没有过多的反抗。可是当她看到自己桶里的牛奶被流浪汉给弄倒了之后,她立刻就生气了。
“当她重新站起来时,一看见倒在地上的桶,顷刻间又变得怒气冲冲。她脱下一只木鞋,朝那个男人扑了过去,如果他不赔她的奶,她就要打破他的头。”
女仆不重视自己的清白,反而更看重的是那一桶牛奶。在她的心目中,牛奶的价值比自身的清白要高多了。正是这一行为让我感到有些怪异,其实这或许是由于时代的差距吧。在小说中那个时代,人人都被种下了一个金钱至上的观念。
莫泊桑在其他小说中同样批判过人们金钱至上的观念。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他通过对比小说中一家人前后的态度,来讽刺人们追寻金钱至上的丑恶嘴脸。
金钱至上这一观念在小说中不仅体现在人们对于金钱的崇拜,也体现在人们在获取金钱的手段上。
小说中流浪汉在流浪的过程中也曾经干过一些苦力,可是却被其他人剥削:
“而为了打动吝啬的老板和农夫,他也只有贱价出力,才能时不时得到两三天的零活。”
由此可见,小说中的人们被金钱至上的观念奴役着。他们为了获取金钱不择手段,从而失去自我,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啊。
②不合理的法律制度,或又成为上权者的工具。
小说中莫泊桑对于人们精神上追求金钱至上的观念批判得十分深刻,同样他对于批判当时时代下的法律制度也不遗余力。
在小说的开篇就给了我们一个大的时代背景:
“他是家里的长子,但在这次的大规模失业中,能做的也只有叉着两条强壮的胳膊。”
也正是由于当时的大规模失业才使得原本是木匠的他成为了流浪汉。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律制度应该来帮助这些没有工作的人,可是并没有。当时的法律甚至还采取了伤口撒盐的措施。
小说中流浪汉在一个村子里乞讨时,被一群宪兵看到了,然而宪兵却把他抓了起来,说这是法律规定的。
“你没有收入,没有职业,在大路上流浪乞讨,我以这些确凿的不法行为逮捕你,现在我命令你跟我走。”
没有收入,没有职业,在大街上乞讨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如果我有收入,有职业,我还用得着去乞讨吗?显然,这种法律制度是很不合理的。这种不合理的法律制度使原本就身处悲剧的流浪汉更加雪上加霜。
可是事情远远没有结束。流浪汉和村长之间爆发了矛盾,两人不欢而散。虽然流浪汉乞讨是违法的,但不是什么大事情,村长只能把他给放了。
但是村长在放他之前说了一句话:
“我现在就放了你,但别让我再在这里抓到你!”
巧合的是,村长最后的确抓住了流浪汉,流浪汉彻底变成罪犯。
莫泊桑虽然没有明确地在文中指出这一段巧合的原因,但是我们依稀可以分析出这其实是村长设的一个圈套。
小说中,村长明确地对着宪兵下令,把流浪汉放到了特定的地方。
随即他对宪兵下令:
“你们把这个人赶到村外二百米的地方,让他继续赶路。”
这就让人感到好奇,村长为何要特地把流浪汉放在村外二百米的地方呢?很显然这个地方一定有什么特别之处。
果不其然,流浪汉在这里找到了一个没有人的房子,里面竟然有一大堆可口的食物。更加巧合的是,在流浪汉满足了自己所有的欲望之后,他躺在树下安静地休息,却没过多长时间就被宪兵给抓住了。
“我就知道还会再逮住您。”队长挖苦道。
因此我猜测,这一切都是村长设下的圈套。他将流浪汉故意放到一个没有人的房子里面,在里面准备好了食物,等着流浪汉进去,偷走食物。
而在最后村长的行为也更让我相信了我的猜测。
“他一看见他,就远远地喊道:“啊,小伙子!我们又见面了。”他搓着手,露出少有的得意之色”
由此可见,在小说中的法律已经变成了上权者用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一个工具。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这又将造成多少人的悲剧啊。
3.人性背后的兽性,个人悲剧的推手
现实主义往往侧重于客观地描写现实。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描写现实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揭露现实的黑暗。对于现实主义这样有目的地创作,自然主义就不认同了。他们更倾向于没有任何目的的去进行文学创作。
《流浪汉》这一篇小说很明显是一篇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莫泊桑通过描写流浪汉的悲剧来揭露时代的黑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篇小说中,却隐隐约约有着自然主义的特点。
自然主义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喜欢剖析人欲。虽然莫泊桑从来没有承认他是自然主义作家,但在他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有自然主义的特点。在《流浪汉》这篇小说中,莫泊桑同样也用犀利的笔法来解剖了人的欲望。
①野兽般的食欲使其疯狂
虽然说流浪汉最后沦为罪犯是有村长下套的一部分原因,但同样也是他无法克制自己进食的欲望所造成的。
小说中莫泊桑在流浪汉第一次感受到强烈饥饿的时候,便进行了深刻的描写:
“朗代尔感到饥饿,一种野兽般的饥饿,一种会让狼扑向人的饥饿。他已经精疲力竭”
再到后来流浪汉的饥饿逐渐加剧时,莫泊桑同样对他的状态描写了一番:
“饥饿,一股凶猛的、极端的、让人发疯的饥饿激怒了他,险些让他像个野人一样去撞房墙。”
从这两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流浪汉饥饿时的状态是无法控制的,是疯狂的。莫泊桑甚至将他比喻成野兽或者野人,足可见其食欲之大。
这样的描写其实就颇具自然主义的特点,他将人等同于野兽,在将其放在特定的环境下,观察他的行为。将整个小说的过程当成实验一般,从而展现出人本身的欲望。
小说中的流浪汉之所以掉进了村长的圈套,最终成为一名罪犯,也正是由于他无法克制自己进食欲望,这才最终造成了他个人的悲剧。
②酒足饭饱后的情欲,尽显人欲
如果说单纯写流浪汉的食欲,并不能完全显露出莫泊桑小说中自然主义的风格。那么当流浪汉酒足饭饱之后,所展现出来的情欲,便有着浓浓的自然主义色彩。
流浪汉在那个无人的小屋子里酒足饭饱之后,走出去,恰好看到了一位女仆。莫泊桑对这一段的描写可谓十分贴切:
“他弯腰窥视着她,两眼放光,就像狗看见了鹌鹑。”
莫泊桑将流浪汉比喻成“狗”,就是将他的行为比喻成动物的行为。毫无疑问,这是撕开人性的包装,把流浪汉背后的兽性完完全全地暴露出来。
解剖人欲望中的情欲,在自然主义作家的作品中可谓屡见不鲜。因此从这一段也可以看出莫泊桑在这篇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然主义特点。
而流浪汉也是因为他无法克制自己的情欲,从而将自己推入更深一层次的悲剧深渊。
莫泊桑正是在不经意之间通过一些自然主义的手法,展现出流浪汉本身的欲望对于他个人悲剧所造成的影响。
写在最后:
在故事的最后,流浪汉因为这两种罪行最终被判处要蹲20年的大牢,这不禁让人为他悲剧的命运而感叹。
原本可以做一个衣食不愁的木匠,而后变成了四处飘荡的流浪汉,最终变成了人人唾弃的罪犯。这是可怕的现实造成的悲剧,也是他自身欲望导致的后果。
莫泊桑在通过多种写作手法展现小说中人物悲剧的同时,也在向世人诉说着他对可怕时代的种种反抗。
值得注意的是,莫泊桑小说中自然主义的特点,也在警示着我们要警惕自己的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