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文:捉风捕影)
“我在年轻时候也曾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看完路学长的这部《长大成人》,脑海里涌现出鲁迅在《呐喊》自序中的这句话。成长从来都是热血和残酷交织,最终把它默默地藏在内心深处,蜕变成寂寞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路学长是60年代出生于北京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中国电影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于2014年2月20号因病辞世,令人扼腕叹息。
《长大成人》是他的导演处女作,一部关于青春成长题材影片,在那个永恒不变的贫乏的年代里,每个人都只能不知所谓的野蛮成长。
影片开始的场景是1976年的北京城,童年的周青与玩伴小莫在长城脚下一处废弃的小屋里玩耍,不久同伴坐在墙边沉沉睡去,百无聊赖的周青却意外的发现了一本小人书,名字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人书是上集,周青在书里并没有发现炼钢铁的内容,这让他很迷惑。我想那时的周青即使看了下集,也仍然是迷惑的。
导演路学长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贯穿影片始终,亦是本片灵魂所指。
青春期的故事始于友情,终于爱情——《长大成人》
四处游荡的周青爬进社会青年纪文的防震棚里想偷吉他,被床上躺着的绍英发现,两人就此相识,邵英的青春与美丽吸引的不只是邵文,周青懵懵懂懂的春心荡漾,并终因此反目成仇,拔刀相向,导演路学长说:红颜不是祸水,红颜是祸端。
当纪文的乐队被绍英哥哥找人砸了个稀巴烂,他立即借此潇洒分手,如高仓健般冷峻吸睛的身影消失在洁白的雪后街面上,就像感情道路上的一个明显污点。
在十九年后的今天,我看着屏幕上纪文离开时的背影,依然是英气性感毫不过时,帅气皮囊里面包裹着的恶心,有够龌龊,没有对错,只有龌龊。
绍英被恋人用力甩在雪地上,她嘶声悲哭,哭完生活还得继续,只能自叹年轻时谁没遇见过几个人渣。
此时看似触手可及的绍英,对于周青依然是遥不可及,类似纪文这样龌龊的人渣,女人偏又放不下,此题千百年来无解,这也是每个青春期男孩成长最初的苦涩经历,虽然你还不够帅气,可是不妨碍想得挺美。
乐队因为纪文的消失随之解散,无处可去的周青不情愿地顶替母亲去了列车货物段,仿佛被丢入另一个时空,变成一名又脏又累被人任意欺负的年轻铁路工人。这是真实人生的另一面,为了活着而活。火车司机朱赫来的正直和仗义点燃了周青,周青从朱赫来那里终于读到完整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甘陷入生活漩涡的周青看到了向往中的世界,决心要变成保尔那样的人。
“问你何时曾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想来李宗盛大哥也曾狠有感触,工作中的意外,让朱赫来把自己的一根脚骨换给了周青,伤愈出院后的周青却再也没能联系到去读大学的朱赫来,但是,朱赫来像一种精神力量,一直支撑周青不沉沦于生活的泥沼之中。也许,每个人的青春时代都会有个心中崇拜佩服的人,永远在幻想中和自己并肩共进退,超脱于这斯世俗事。
十几年后,从德国回来的周青,继续寻找失联多年的朱赫来,失望中在一张几年前的旧报纸上面,意外看到了朱赫来的消息,得知他在与歹徒搏斗中被刺瞎了双眼,妻子后来也离开了他,人就是人,不是神。
英雄失去了双眼,也不招凡人们待见的,风雨过后,天空并不都有美丽彩虹,正义也会遭遇毁灭和打击,尽管也会换到朱赫来前妻偷偷抹掉的那一滴泪,可凡人的生活还得继续不是么。
周青发现摇滚圈子已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单纯,随处都是玩颓废,苟活醉生梦死的所谓新潮青年,其实音乐圈从来就是龙蛇混杂灯红酒绿的巨大浮云。
窥破人心惊破胆,仗义是正义者的墓志铭,卑鄙是无耻者的通行证。
最终周青决定离开,这是忍耐也是成长,离开是为了再相逢。与心中的美好再相逢,与朱赫来再相逢,与梦想再相逢,钢铁只能在生活的煅烧中,烈火重生。
片尾的场景中又回到了当初,童年时的周青和玩伴小莫在长城脚下一处废弃的小屋里,这次周青没有动弹,而是依偎在玩伴身旁一起睡过去,多希望这一切像睡着以后的一场梦,而不是醒来后,如此这般。
这部1995年开拍的电影,历时两年,经过8次修改,并将原名《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更改为《长大成人》,影片最终才得以直面全体观众并入围第三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亦算百炼成钢铁。
可悲的是经过烈火煅烧的成长,永远无法重生,只会迅速化为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