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电脑、手机和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同时也改变了电影。
这种改变,不仅指我们观看电影的方式,也包括电影本身的呈现方式。
你能否想象这样一种电影形态——
情节完全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发生;剧情依靠网页、视频聊天窗口、应用程序来推动;剧本上写的不是角色如何行动,而是电脑鼠标从屏幕左上角移动到右下角……
这一类型的电影,堂叔姑且称之为「新媒体电影」。
今天要说的,就是这样一部被誉为“电影叙事革命”的惊悚片——
《网络迷踪》
本片于今年1月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好评如潮,获得了剧情片观众选择奖;8月底在美国和韩国相继上映,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
目前豆瓣评分高达9.1,这在惊悚片中是非常罕见的。
故事围绕生活在美国的一个韩裔家庭展开。
这里插一句,片中男主饰演者约翰·赵,长得神似周杰伦。
父亲大卫(约翰·赵 饰),和很多人一样,时常把和家人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来发到网上。
从略显笨拙地敲着琴键的小女孩,到熟练自信的大姑娘,这些视频见证了女儿玛格特(米切尔·拉 饰)的成长。
同时,患病去世的母亲,也因为这些视频的存在,而被父女俩更清晰地铭记。
还好,懂事乖巧、学习刻苦、团结同学的女儿,并没有让大卫这个单身父亲太操心。
直到有一天,在被女儿突然挂断视频电话后,大卫就联系不上她了。
学校说玛格特今天没来上课,同学也不清楚她去了哪里。
找到女儿的唯一线索,是她落在家里的电脑。
在调查女儿下落的过程中,大卫发现,原来自己并不了解女儿——
他以为女儿朋友很多,但其实她很孤僻。
她的facebook上有几百个“好友”,但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好友。
在学校,她甚至每天都是一个人吃饭。
大卫惊愕之余,警方也传来消息:
玛格特前几天办了个假身份证,银行账户上还有一笔2500美元的汇款。
警方推测玛格特是离家出走,但大卫坚决不相信。
他前往女儿在网络视频中提到的一处“全世界最适合发呆的地方”,找到了女儿的钥匙扣。
随后,警方也找到了玛格特所驾驶的车辆,以及那2500美金。
不像离家出走?
也不像绑架?
网友甚至开始猜测:凶手是她父亲?
一天,当大卫睡着后,女儿的电话打来了……
真相究竟是什么?不清楚。
由于本片刚刚公映,还没有资源可看。
但作为一部没有鬼的惊悚片,在国外口碑这么高的情况下,说不定能够引进。(可参考之前的《寂静之地》)
预告片:
如果无法引进,在电脑上看也不错——毕竟全片故事都发生在电脑屏幕上,用电脑看反而比在影院更有代入感。
其实近两年这种“新媒体电影”并不少见,甚至有被玩烂的趋势,下面就介绍几部有代表性的。
《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
本片由《午夜凶铃》导演中田秀夫执导,改编自同名小说。
女主角稻叶麻美(北川景子 饰演)因男友弄丢了手机,陆续收到不明信用卡的支付信息,社交媒体信息也被曝光,甚至被卷入连环杀人案……
和《网络谜踪》不同的是,这部电影并非所有镜头都用手机或电脑屏幕呈现。它关注的核心,是智能手机和网络时代,隐私泄露带来的巨大隐患。
电影对隐私泄露的后果当然会有些夸张处理,但隐私泄露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是真实且普遍地存在的。
预告片:
本片将于11月2日在日本上映,如果国内能引进,最快也要等到年底了。
《解除好友》
这部2014年在加拿大奇幻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的片子,也是此题材的代表作之一。
一位名叫劳拉的高中女孩,因为酒后出糗的视频被发到网上,不堪其辱的她选择了自杀。
劳拉自杀一年后的一天晚上,她的同学布莱尔正和其他几位同学在网上视频聊天。突然,一个没有头像的神秘用户加入了聊天群,ta无法被踢出、挂断、无法解除好友。
更令他们震惊的是对方居然以劳拉的身份和他们说话,接着这几人身上相继发生了各种意外……
这部最近出了第二部,好像更刺激了,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巢穴》
上映于2013年的《巢穴》,可能是“新媒体电影”的开山之作了。
豆瓣仅有不到800人看过,评分6.6。
女主角伊丽莎白正以网络聊天软件the den展开人类行为学研究,她尝试和世界各地的网友聊天,希望能调查他们的上网习惯和兴趣。
一天,伊丽莎白偶然和一个静止头像的女孩聊天,随后竟目击了对方被残忍杀害的一幕。受到惊吓的伊丽莎白连忙报警,但警方不置可否,她的男友也认为视频是伪造的。直到某天,男友突然消失,而她的朋友也都被卷入一连串恐怖事件中……
纵观以上这些用电脑、手机屏幕来呈现的“新媒体电影”,事实上,片中的故事并非只能用这种形式去拍。
而之所以选用这种特殊形式拍摄,我认为,更多的意义在于一种强化警示: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
要时刻警惕手机、电脑和网络,
要让它们为我所用,
而不是让我们被它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