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文章老冯本人原创首发,盗用必究;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红河》是章家瑞导演继《芳香之旅》后的又一部力作,该片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中越边境一些特殊人群的故事。
导演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一个智障女孩和一个底层中年男商贩真挚感情的发展历程,侧面描述了时代景象。
为我们展示了20世纪末改革开放下的社会情态—对物质利益的追逐正在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特殊情况下我们对于真情的迫切需求,使得阿桃和阿水的感情具有了社会意义。
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反思战争对于人们的影响与伤害也许在当时我们无法看清,但是时间的淘洗让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的仿佛宿命般的悲剧。
典型人物形象的设计:导演借助影片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且赋予人物以特殊意义,这些人物并不仅仅代表其自身,同时也代表着社会上的种种人群,这使得影片更加具有社会意义。
- 阿水,在利益与亲情间游走,是一个越南按摩店的女老板、时代造就的女强人。这典型性人物同时也代表着在改革开放后,为追逐经济利益而进入我国的异国人。
在影片的开头,年轻的阿水只是一个在红河上打鱼的年轻姑娘,就像现在的阿桃般纯真,但是在阿桃长大后,我们看到的阿水变成了一个市侩的越南按摩店老板,和各色人等应酬交际,趋炎附势,眼里几乎只有钱。
连阿桃的小费也被她用两块钱换走,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同时在她的心里,还保留着人性最底线的一些东西,也是影片颂扬的东西,她会探视在狱中的阿夏,同时也一直寻找着失踪的阿桃。
阿桃,在父爱与爱情间徘徊,作为一个智障女孩,她善良、纯真、愿意分享和相信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那双大眼睛里流露的是对于世界的一切美好的渴望。
导演设置女主角智障,正是因为智障人反而会比正常人更加敏感和单纯,智障就像一抹保护色,使她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相信一切的善,同时也是对正常人的一种讽刺。
阿桃的情感也很简单,她对阿夏的付出和给予仅仅是因为阿夏和父亲长得一样,并由恋父走向真正的爱情之旅。
爱情在潜移默化中滋生,尤其是阿夏对着阿桃哭,这是一对恋人相知的结果,他们开始走入彼此的心灵。
在阿花再一次走进阿桃和阿夏共有的家,试图苟且时,虽然阿桃的心理年龄只有几岁,但极度的嫉妒、对爱情独占的本能使得阿桃开始反击。
而在瑶族寨子里看过婚礼之后,她就更加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因为其单纯,所以阿桃的感情是那么自然地流露着:帮阿夏买鞋子;在以为阿夏被打死的情况下,她做了坏人才会做的事,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由爱而生的愤怒。
她的纯真决定她所做的一切皆是发自内心,也让观众从心底理解这种行为。而咬指则是她感情最深的流露,新娘咬新郎的手指象征着生死相依的感情,而她的感情则已经启蒙,从而升华了影片。
- 阿夏,一个底层以卡拉onk为生的小商贩,会逝电费,会召效,设有什么大志,亮一地容身和一口饭吃,以酒为生,没有钱买汽油就去偷,但是也渴望幸福。
他对着阿桃哭,而阿桃也理解了这种哀伤,两人达到了一种心理共鸣,也是爱情上的一种饭依。由此从爸爸到老板,又从老板到阿夏,为他身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因为这种难以名状情,他开始帮阿桃,在阿桃叫他爸爸时,他开始微笑,以为称呼上的变化已经意味着这一期间的相濡以沫已演变成爱情。
当阿桃最后狂奔而来,只为的是咬指,阿夏就明白了言:“掀起红盖头,咬指永相守”;所以他对于阿桃始终不放弃追寻,最后因为追寻歌声而死,亦是因为追寻爱情而死。
本质上阿夏是阿桃恋父情结下的一种创伤体验,由于缺失父爱而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阿夏身上,在父亲的影响下,阿夏的形象变得高大,这种感情也因而变得刻骨铭心。
- 沙巴老板,人性的最好阐释。
虽然有钱有势,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边缘人群他在越战中被打伤了腿变得残疾,但是靠着走私香烟而获取暴利迅速致富,有了权势地位:某种程度上这也属于生活的一种悖论。
他暴力血腥,但是在心理上只是一个孤寂的老人,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情感皈依。直到看到阿桃,她的纯真善良让他从心底想关爱想保护,所以费尽心机也要得到阿桃,让她幸福。
在沙巴的眼里,显然阿夏并不具有这种能力,出于一个父亲的爱心,他认为这份感情并不能再进行下去。所以阿夏的一条腿被伤,只是他给的一个教训(因为阿桃对于杀人的恐惧已经开始让其向善),然而这也造就了他自己的死亡。
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仿若多米诺骨牌般宿命,从侧面展示了命运的不可知和不可抗拒。
道具的精心阐释:表链连接着两代人的感情—从阿桃父女的亲情到阿夏和阿桃的感情转变,是关键性的连接,就像时间的线索一般,冥冥中引领着故事的发展。
插曲《红河鱼》是对于人间真情的最好阐释《红河鱼》是描写真挚爱情的越南歌曲,也是带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性事物。
水是一种生命开始的象征,而鱼就像是人一样。
阿山和阿香彼此相爱,是一种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也丝毫不会被腐蚀的纯真爱情,并与阿水的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是这种对比,使得他们的爱情弥足珍贵。
表链连接着两代人的感情—从阿桃父女的亲情到阿夏和阿桃的感情转变,是关键性的连接,就像时间的线索一般,冥冥中引领着故事的发展。
父亲和女儿的照片更重要的是为以后这种感情的纯粹做了引导,有着和照片上一样的痣的阿夏注定会被智障的阿桃当作爸爸,一切有着宿命般的意味。他们的感情也具有并非男女之情的纯粹意味。
火车的频繁出现印证着命运的不可知,同时预示着突发事件的发生。
- 第一次火车出现,阿夏误认为阿桃失踪,实际上阿桃是去买代表爱意的鞋子;
- 第二次则是沙巴追到他们,一系列的打斗出现,进而阿夏被打伤;
- 第三次就是阿桃误以为阿夏死掉,所以枪杀了沙巴,这一切事情的发生及不可逆转,就像是火车行进一般的不可逆。
这就是属于命运的轨迹,生活本就是不可知的现代工业文明在带来便利的同时还有不可预计的伤害更是意味着生活中的灾祸。
影片的结尾让人心酸,但是这也是真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也许一切有无限种可能,但是当命运的车轮开始滚动,一切都无法停止。
影片对于人文的思考给人很大的警醒,尤其是对于弱势边缘人群的关注,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如拜金、黑恶势力、文化冲击等等,使得故事的发展有了新的张力。
对于人的关注更是符合时代的主题。人最本真的也是最纯净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红河仍会不断地流淌着……
文章老冯本人原创首发,盗用必究;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