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文丨郭虹
戴希在微小说领域深耕几十年,做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几年,他在创作微小说的同时,思绪常常逃逸到诗歌里,不仅尝试创作诗体微小说,更发挥其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细节和稍纵即逝的灵感之优势,将五光十色的生活酿成了诗。继2017年第一部诗集《凝视》公开出版之后,近期又将推出他的第二部诗集《黑鸟》。
诗集以“黑鸟”为题,并将“黑鸟”一诗放在首篇,值得细细品味。诗歌开头劈空而来,一个特写:
摆开马步 拉开弹弓 瞄准
弹丸箭一般射去 我家屋后
那棵高高的苦楝树上
黑鸟惨叫一声 落地
这是一个猎鸟的场面,姿势和动作极富画面感,画面本身也没有什么神奇之处,但是短句子,快节奏,又有黑鸟的惨叫声穿过画面而来,视觉冲击的同时又带来听觉冲击——这个画面对乡下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可接下来的一小节却出人意料:
父亲满脸怒容 冲向我
一把夺过弹弓 折断
又冷不丁地 扇了我一记
响亮的耳光
小混蛋 谁让你射
他可是——你爷爷的魂灵
“满面怒容”、“冲”、“夺”、“折”、“扇”,一连串动作生动地呈现了父亲的愤怒程度,对他的打骂以及警告,“我”并不以为然,可是父亲却“长跪于那只鸟前”并“沉痛地 掩埋了那只鸟”。其实诗歌到这里也可以结束,然而,诗人却写到了后来:
事后我也悄悄 落了很多泪
忆起儿时的恶作剧
我至今心疼 懊悔 想大哭
父亲留不住 像爷爷一样 走了
父亲的魂灵也会像爷爷一样
变成一只黑鸟吗
我成长了,读懂了父亲,我“心疼”,我“懊悔”甚至“悄悄落了很多泪”,可是父亲“留不住”,“我”常常疑惑:他也会像爷爷一样变成一只黑鸟,守护我们的家么?那种对生命无可挽留的悲哀溢于字里行间。若将此诗当做抒写儿时猎鸟被父亲训斥,年长后又幡然醒悟并怀念父亲之诗来读则嫌肤浅,诗人将此诗辑入“家国情怀”应是另有匠心。千百年来,我们的祖辈在此繁衍,他们不懂环境保护的大道理,却始终对大自然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并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代代相传。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意思是凡知道畏惧的人,必言谨身正,说话有分寸,行为不冲动,虽偶尔有些出格之处, 但不会出现大的过失。是的,心有所惧,则行有所循。正因如此,才有世世代代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可是今人会懂吗?诗人赋予“黑鸟”这一意象以特殊的内涵,留给人久久的余韵。
戴希打破文体限制,有意或自觉地将微小说的技法引入诗歌创作。《黑鸟》可以说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断面,情节、人物——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都是小说具备的要素,并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亲历性和纪实感。
(《黑鸟》戴希 著 团结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