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01导读:
应许之地,原指《圣经*旧约》中上帝耶和华赐给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的乐土,后来泛指任何拥有幸福快乐与和平的地方。
雷马克的《应许之地》,写的就是一群逃离纳粹的流亡者在纽约的新生活,故事围绕着主人公佐默展开,他的周围都是一群流亡者,在纽约这个期望中的应许之地,展开自己一边抗争着过去,一边开始着半真半假的新生活的故事。这样的一群人,过去的岁月充满了恐惧、不安、颠沛流离、时刻挣扎在生死边缘,即使到了纽约,也依然不是绝对的安全,流亡者从来没有属于自己的真正港湾,他们仅仅是得到了基本的人生安全,却没有在一个社会里可以正常从事的职业、可以正常拥有的生活。
佐默不是他的真名,而是一个已经死去的人的名字,因为要借助他的护照,所以主人公连真名都放弃了,因为他的真名已经上了盖世太保的名单,用假名才是安全的。
看过《里斯本之夜》就能很清楚,这种冒名的情况在流亡的过程中太常见了。
就是这样的一群人里,有流亡者的保护神杰西,杰西帮助了很多流亡者在纽约立足,她的居室里挂着许多名册,被称为死者名册,就是这样一个周围的朋友经常上演生离死别的杰西,最后自己却不得不面对绝症,在日复一日接近死亡的残酷当中逐渐丧失意志;
佐默的主线一个是职业,一个是爱情,玛利亚是一个世界各地走秀的模特,她跟佐默的关系,像爱情,又好像没有,因为他们从不谈及彼此的过去,也奢谈未来,的确,对于佐默这样的一个人,或许会觉得自己现如今的生活就好像做梦一般,回忆常常不请自来,而现实又常常仿佛有一道看不见的藩篱,让他不知道自己该往何处去。
而佐默的职业更是此书中的一大亮点,佐默必须通过获得纽约的旅游签证才能摆脱盖世太保的追捕,而旅游签证总是有期限的,为了不停地续约,就得支付律师费,因此,他不得不去打黑工,赚取生存必须。
佐默后来成了艺术品商人布莱克的助手,而在艺术品交易的很多环节中,他有时候需要扮演巴黎罗浮宫的专家,以便于跟布莱克一唱一和地卖出好价钱。因此,书中有大量关于艺术品商人生意哲学和博物馆的见解,占据了大量的篇幅。
书中的人物所呈现的生活总感觉亦真亦假,有一种梦幻的感觉,这种梦幻一半是因为终身无法摆脱的逃亡生涯带来的恐惧烙印,另外一半来自于面对新生活的种种困惑和不安。
或许,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应许之地,有的只是苏大学士的那句诗“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想,雷马克至始至终,都没有找到这份安心之所。
02艺术品商人的双重人格
艺术品商人布莱克说:艺术品商人必须有这种能力,热爱艺术,同时出卖它,每个艺术品商人都拥有善恶双重人格。”
布莱克就是这样的一种人,一方面十分看不起那个来买画的军火商,一方面却在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爱不释手的画卖给他。他经常在收到一副精品之后,发誓要挂在夫人的床头自己珍藏,而实际上最先卖出去的总是挂在夫人床头的画。
“我们艺术品商人以人最简单和原始的特性为生,也就是人的占有欲,鉴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必有一死,而且死时什么也带不走,这一点就更让人惊奇了。但加倍令人惊奇的是,人人都知道博物馆中挂满了漂亮的绘画作品,其质量都不错,而且比任何收藏家手里的东西都要好得多,却很少有人去博物馆,而是重金购买并把它们挂在家里,并立即开始担忧它们被盗,被打扫卫生的女佣拿扫帚把碰坏,或是客人们会把烟蒂在画作上按灭?”
佐默总结为:“对于喜爱的东西,人是想占有的。”
的确,世界上任何的商品交易,都源自人的占有欲。
我想,佐默从一开始对布莱克的厌恶,到最后应该转为一种欣赏了吧。任何一个成功的商人,都是十分了解人性的,布莱克了解上门买画的那些收藏家, 那些客户并不追求艺术本身,有些甚至根本不懂真正的绘画,对他们而言,那些都只是财富的一种存在方式,他们想要的,不过是对艺术品升值空间的想象力而已。
布莱克也很了解自己,他要做的,也不是帮好的艺术品找到知音,而是利用人们的占用欲,去创造商机。
如此,他才能够在他个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意场之间获得一种平衡。
03佐默:中国青铜器的青睐者
佐默代表的才是对艺术灵魂的欣赏。
书中对于中国青铜器有一些非常震撼的描述,忍不住就想摘录下来:
“面对这些画作,一切异议都烟消云散了,这些风景画画的就是风景,人在其中不过就是陪衬罢了。它们靓丽而静默,它们不呐喊,也没有吼叫着的民族性。它们是夏季、秋季、冬季和永恒,创作它们时的痛苦已然烟消云散,画家画它们时的那份难耐的孤独已转化为一种重要和幸福的当下,它们是克服了往昔的现在,就像中国的青铜器。”
“那无法描述的纯艺术品王国就像水晶一样环绕着生活,我感到它远远高于人类,后者嗜杀成性、躁动不安、谎话连篇并已濒于死亡。”
“我突然记起在布鲁塞尔博物馆的一幕,当我第一次看到一件中国青铜器时,竟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恐惧忘得一干二净。这一纯粹观赏的瞬间被我铭刻在心,其强度几乎不输于从前所经历的恐惧画面。”
艺术之于佐默,是逃离过往恐惧幻想的最好寄托,他曾经藏在一家博物馆的地下室里躲避追捕很长一段时间,因此,那些日日静坐其间的日子,就代表着安宁,代表着心安。也正是这段经历,才让他在日后伪装成卢浮宫专家时没有露馅。
我想,说佐默是中国青铜器的青睐者,应该毫不为过。而佐默背后的雷马克,应该对中国青铜器颇有研究。
看过这本书之后,以后再看见中国的青铜器,大概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所谓真正的艺术品,只会在时间的长河中历久弥新,焕发出一轮又一轮新生命。
04占有与不占有
书中有一句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话,
布莱克说:“只有当你不想去占有的时候,才能完全占有。”
在现代社会中,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几乎都可以免费享用:博物馆里贯穿古今的古董珍奇、图书馆浩如烟海的藏书、美术馆里千姿百态的艺术创作、各种名山大川、沧海桑田、日出日落、四季更迭的自然景观,然而真正懂得又有心去体会的人却少之又少。对于这些几乎免费的东西,人们的眼睛仿佛被蒙蔽。
或许,对艺术品真正的获取方式,从来不是买卖,而是心怀敬意的欣赏。
对爱情,对生活的真正体会方式,也从来不是去控制,而是学会投身其中,享受其中。
为此,他引用了诗人里尔克的一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