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昨天看了《遇见你之前》,虽然是一个标准小清新加玛丽苏的电影,
但还是没逃过结尾超级煽情的催泪弹。
故事很简单,讲遭遇车祸全身瘫痪的高富帅,
与傻白甜少女护工的日常。
不是什么犯罪悬疑片,所以我大胆剧透一下:结尾是高富帅安乐死了。
在主打治愈系的爱情片中,这也算一个异数。
《遇见你之前》剧照
看完了电影,我也弄懂了《遇见你之前》片名的含义。
电影中的高富帅在遭遇意外前,是名副其实的花花公子,
浪迹全世界,极限运动,香车美女,照单全收。
车祸不仅令他丧失原有的生活,还带来如影随形的病痛折磨,
“遇见你之前”,是指遇见女孩之前,他就已经下定决心进行安乐死,
女孩虽然为他制造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但仍没有改变他的决定。
关于生老病死的话题,特别容易让人动容。
和这部电影同类题材的《触不可及》,当年也感动了无数人,
两个电影的结局截然相反,一位主角完成遗愿清单之后,欣然终结生命,
另一位则重拾信心与快乐,微笑而活。
《触不可及》剧照
对于饱受病魔困扰的人而言,
从容的面对死亡,与永不妥协的求生,
哪个更需要勇气?
上星期看到一则新闻,
身患白血病的七岁女孩,对父母连说六声“谢谢”,
自己拔掉氧气管。很多留言都提到了女孩懂事,不愿让家庭背负照顾绝症患儿的重担,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到,她是承受了多大的痛苦,
才拿出放弃生命的勇气。
个人唯一直观感受过痛苦的疾病是哮喘,
前几年的一次偶然发作,手上没有能快速平复的药,
难受到有几个瞬间,脑子里只有两个字,想死。
连对于现代医学完全小事一桩的疾病,都会把人折磨到如此地步,
不消说是其他疑难病症。
一位当医生的朋友说过,家属总是在面对患者的生死问题上,容易情绪失控,
患者自己反倒淡定许多,有些人在得知自己疾病不治,只有几个月的生命时,
甚至会讲,怎么还要这么久?第二天,就办了出院,不治了。
我问是不是因为钱,或者其他原因。
朋友反问,如果是你,愿意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
吃饭睡觉换衣服,被别人像个物件一样对待吗?
当生存变的毫无品质,结束生命就成了一个有尊严的选择。
我的一位室友曾罹患抑郁症,在我与她同住的那段日子,只知道她有些爱睡觉,
直到几年后看到她写下的停药日记,都是哭着读完的。
日记里很多诸如抽搐、麻木、想自残的字眼,让我读的触目惊心。
我庆幸如今的她已经能够不借助药物,自信生活,
看着每一篇文章背后妙语连珠的她,
看着每一次与重聚,把酒言欢不醉不归的她,
我甚至很难把她和日记中那个备受疾病折磨的女孩联系到一起。
虽然把患病的经历说的云淡风轻,
但我真的不知道,她从患病到康复的这段时间,都经历了怎样身体与内心的双重煎熬,
又是怎样的勇气,支撑着她走出阴云,
下定决心重新回到即使充满难题,也要一步步继续的寻常生活。
《遇见你之前》剧照
死亡是生命的终极哲学命题,而我们一贯的态度是避而不谈。
面对死亡,有人会茫然无措,有人则视之如归。
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人只有把自己的生命设定一个期限,
才能更明白的活着。
任何一个人,对于生与死的抉择,都值得我们尊重,
因为无论是无法忍受徘徊在痛苦边缘,决定放手的人,
还是经受重重磨难,毅然不放弃继续生活之信心的人,
只要能清楚自己的选择,并为之坚持不改初衷的,都是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