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你是否这样劝过别人,或者被别人劝过:
“你现在已经挺好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要知足”
“你就是想太多,心眼儿太小了!”
“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想开点就好了。”
“你这承受力也太差了,多大点儿事啊!”…….
当你这样劝他/她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她也许并不是故意矫情,而是没有能力让自己想开,因为他/她生病了!
“抑郁症”这个排在世界第四位的病种,占据了我国自杀人口中抑郁症占了很大的比例!三毛、张国荣、乔任梁等都是因抑郁症而自杀,但杀伤力如此之强的疾病却经常不被大家重视。
连春晚这种量级的晚会都会在小品中公然调侃崔永元:“听说你抑郁了啊”“活该睡不着”,而崔永元也只能自嘲的说:“像我这种小心眼的才睡不着。”底下观众笑成一片,试问如果换做是其他严重到可以自杀的病,还会有人笑的出吗?
内德·维奇尼的《说来有点可笑》讲的正是一个15岁正踌躇满志想一展抱负的少年,因抑郁想自杀而进入精神病院的故事。在书的补充说明中写着一句话:“内德·维奇尼在布鲁克林区的公园坡卫理公会医院成人精神病区度过了五天时间。”或者这本书也可以看做是作者的日记,所以读起来更加真实,而真实自带价值与力量。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我只是个平庸的人
15岁的克雷格,严格来说应该算是比我们大部分人都有计划性的少年,为了以后可以成为“总统”或者出人头地,他早早做好了人生规划:考曼哈顿最好的高中,然后再考哈佛法学院,实现人生价值!
为此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放弃玩耍和交友的机会,全部时间都用来做模拟题,最后终于拿到了那所高中的通知书,他的人生方向也从此发生改变,只不过是坏的转变......
能进那所学校的学生都是顶尖的,很快他发现自己跟不上别人的进度,考试只能排在九十多名,而他的好朋友亚伦几乎没怎么复习也考上了这所高中,而且成绩一直不错。他对自己第一次产生了怀疑:“我的成绩可能仅仅是因为我努力,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我只是个平庸的人?!”
其实克雷格并不平庸,甚至他比大多数人还上进努力,但他在努力之前并没有真的问过自己,他所设定的目标真的是适合自己的吗?因为天才的大脑毕竟是极少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目标只能带来压力。
我要偷偷从布鲁克林大桥上跳下去
学习的压力和心理的落差渐渐让他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无法睡觉、无法讲话、总是呕吐,闭上眼睛那些作业仍会在他的眼前游荡,就像一块块墓碑。只有在每次呕吐后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卫生间成为他唯一的“避难所”。
父母为此专门为他约了心理医生,但他又愧疚于每次治疗后父母付出的高额费用,想跟朋友们坦白自己的病情却又怕遭到大家的耻笑,喜欢的女生也变成了好朋友的女友,他觉得自己是个废物,只想躲起来尽量离开大家的视线,想要活着的欲望甚至都没有他家狗强烈!
相信克雷格的这种心情在我们低落的时候也曾经历过,但不同的是我们可以在自己或别人的开导下重新振作,而他不能!他不想继续这样下去,却又无力摆脱病魔的控制,终于有一天他决定在妈妈睡着的时候,自己偷偷骑着自行车到布鲁克林大桥上一跃而下......
我把自己送进了精神病院
临出门时,他在妈妈的一本书里发现了自杀热线,并且勇敢的拨了过去,于是他成功把自己送进了精神病院——北边6号。
那里有性瘾患者、有自残的姑娘......总之,周围是一群奇奇怪怪并且毫不掩饰自己的的人,但这里却让他找到了“重回旧时光”的放松感,在病友和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开始学习面对现实,并找回了4岁之后就被“遗忘”的爱好——画画。最后他决定放弃给自己带来巨大压力的“最好高中”,选择转学到一所更加适合自己的艺术高中!
小说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但类似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却未必都能如此圆满,抑郁症之所以一直得不到重视,原因就在于它悄无声息,而且通常会被掩盖在“小题大做、无病呻吟”的表象下,用白岩松说过的一句话来形容或许更准确一些:“你的内心已经兵荒马乱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别人看来你只是比平时沉默了一点,没人会觉得奇怪。”
在美国大约有1/5的人患有精神疾病,80%的人都在服用精神药物,而且自杀已成为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这个人类精神与物质飞速发展的时代里,“颓废”和“压力”成为每个人都绕不开的现实,我们对“抑郁症”的熟视无睹更加重了这种危险的几率!
那么,要如何能最大限度避免这种病症找上自己,甚至是帮助他人呢?
1、把目标设立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克雷格的不幸在于他设置了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目标,为这个目标努力越多,人生偏差就会越大,因为你付出的“沉没成本”不允许你中途放弃,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而越往下走压力越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都是凡人,所以要承认总有一些事情是我们即使努力也无法办到的,如果为自己设限太多,那不快乐的最终还是自己,可能这也是佛家劝人放下“我执”的原因吧。
2、勇敢面对现实
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古寺院,院里的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既已成事实,只能如此。”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真的无法完成一件事,不要觉得挫败,接受便是!
克雷格最后也终于接受了自己并不适合那所“最好的高中”的现实,并且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之前的执着和压力随之而解,这也是他得以治愈的原因之一。
“面对现实”除了接受自己做不到某些事情以外,同时还包括面对自己患病的现实。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像克雷格一样耻于说出自己患病的事实,害怕别人异样的目光、嘲讽的语言,但这种自卑的情绪进而会内化成更多的负能量加重自己的抑郁,越陷越深!当克雷格鼓起勇气说出事实时,朋友们并没有远离他,反而因为他的勇敢赢得了更多人的真诚相对。
“抑郁症”并不是什么难言之隐,它只是和“感冒”“咳嗽”一样再正常不过的一种事,坦然面对即可以及时接受正规治疗,也不必因自卑而更加抑郁,当你勇敢说出事实的时候,也是你真正强大起来的时候。
3、唯有理解与爱,才是人生低谷里的“可靠导航”
“抑郁症”的形成原因很复杂,长期不被理解或者得不到关爱导致的消极情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药物和专家的治疗必不可少,但如果没有“爱和理解”这个“药引”,那前者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就像书中家人对克雷格无条件的呵护一样,也许你的一个关心就会把一个正在自杀边缘徘徊的人拉回来。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外界的活动或者是发展自己的爱好,不要被“边缘化”也是可以让他们找到“认同感”的方式之一,书中克雷格好转的一个节点,便是他在精神病院找回了自己小时候沉迷的爱好,并迅速在这一爱好中收获“成就感”与“满足感”,一个人只要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那其他便不算什么大问题,这也是抵抗“抑郁”有效的方式!
《说来有点可笑》这本书给我们提了个醒:
压力无处不在,抑郁症并非与你无关,它可能出现在你的家庭,也可能就是未来的你。
而这本书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让更多人形象的理解了那些被“抑郁症”折磨的人正在经历着怎样的一种痛苦,而不仅仅只是我们表面看上去的“不开心”、“矫情”,也看到了这个群体的可爱和脆弱,让我们可以用更加包容的心态接纳他们:不用担心,你可以不高兴,我们会永远陪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