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群鸟》是希区柯克拍摄于1963年的一部电影。这也是电影频道经常会放映的一部电影,但留下的印象,往往是影片里那惊悚的鸟类袭击人类的可怖一幕。不过,相对于日后变本加厉的恐怖片,影片里的惊悚场景还是显得文质彬彬,颇有绅士风度。
本来以为《群鸟》里突兀的自然灾异对人类的袭击,仅仅是电影制造出的一幕虚像,但是在今天新冠疫情爆发的新形势下,再重新看这个电影,会发现电影里影射的问题,并没有失去新鲜,依然有着鲜明的指向当代人类生存的现实意义。
一、《群鸟》中的隐喻指向:人与自然谐和的问题
《群鸟》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这也是灾难片通常都比较结构简略的原因。
因为灾难已经成了电影里的重要事件由头与发展动力,没有必要再在其它方面故作高深,深入发掘。
《群鸟》里的富家小姐,在宠物店里遇到一个帅哥。从电影的介绍来看,她之前与一帮狐朋狗友过从甚密,身上缠绕着一些寻欢作乐的负面新闻。后来她痛改全非,努力深造学习,致力社会服务,都可以看出,她意图改变过去留下的纨绔“小姐”的印象。
这也是电影里她能够在邂逅了一下帅哥,就主动不远数里,亲身把帅哥订购未成的宠物鸟送到灾难发生地——一个濒海的海湾的原因。
邂逅是电影的由头,而这种人际关系的发展,却不是电影的重点,在濒海的海湾,影片展开了一场逐渐升级的人与自然的龃龉与冲撞。
《群鸟》中对鸟类向人类袭击的原因,并没有提供一个理由,但足以反映出人与自然的龃龉,是这种异常现象的必然原因。
影片里,特意设置了一个酒馆里的老妇人,对鸟类知识颇有研究。当她听闻鸟类袭击人类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有感而发道:“人类坚持让生物难以活在地球上。”
这个老妇人提出的观点,在今天看来,并非没有现实意义。人类社会在地球的岁月长河里,不过是一丝短瞬的浪花,一直面临着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
而人类遭受自然的报复,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对于自然的过度的掠夺与撷取。《群鸟》虽然没有直指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索取是导致鸟类攻击人类的原因,但是影片所透露出的蛛丝马迹,却暗示着是人类对鸟类生存居处的侵占,才是鸟类袭击人类灾难的原因。
虽然《群鸟》里没有对鸟类袭击人类的原因进行清晰的定性,但影片展示出的惊恐的一幕,却超前预言了自然反噬人类危害的典型性特征与标配式流程。
我们可以看到,影片的第一个镜头里,就展现了鸟群在城市里纷飞的异动。希区柯克对于整个电影的鸟类进攻人类的主线,可以说是抽茧剥丝,丝丝入扣。从开始女主人公来到海湾,在游艇上受到了最初的海鸟的袭击,之后鸟类的进攻日益频密,从对孩子的突然袭击,到居家感受到的恐惧,当最后的鸟类袭击集中到女主角身上的时候,电影把这一份真实的恐惧袭击,直接通过镜头传导给观众。这一组镜头也成了整个电影里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
在之前我们从《群鸟》中所接受的感知,很多情况上我们抱着一种隔岸观火的超然心态,但今年一场突袭而至的新冠疫情,却让我们感知到这种来自大自然的莫名来历的危险,正是按照《群鸟》里那种愈演愈烈的升级流程,不断向我们层层加码,逐级累进,步步惊心。电影没有点明平常与人类和谐相处、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畜无害点缀的鸟类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展现出它们的无来由的暴戾恣睢的袭击,电影戛然而止的结尾,也终结在剧中人物逃出鸟类重重包围的黯然的一瞬,但对鸟类突然爆发的对人类的攻击,电影却不着一词,而今天我们在新冠疫情面前,依然显示出我们在自然面前人类所能知道的是如此空白与茫然。《群鸟》中的对探究真相的无能为力,今天从我们遭遇到的严酷现实中,有了更为切肤的体验。
从这个意义上讲,《群鸟》中看似无解的奇诡事件,虽然带着希区柯克电影里经常出现的对社会背景与事实真相的不置一词的通病,但却能够激发起我们在面对现实困扰时的共鸣。正如片中的老妇人提及人类一直自认为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并且把除了自我之外的生物,都视着附属品一样,其实现实中人类在这种自命不凡的掌控与操纵地球资源的时候,也必然要受到来自地球生物的反击与攻击。我们所看到的新冠病毒,就像电影里那些具象的鸟一样,往往在我们无所准备的时候,不期而至,而人类试图对地球上的所有的问号,都渴望作出答案的时候,其实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茫然与空洞。
《群鸟》可以说打造了一个人类遭受自然戕害的标配式流程,不能不说希区柯克有着超常的敏感度,他在这一部电影中探寻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而在之前他的一直专注于人类之间的冲突与碰撞的电影里,是一个空白。
二、《群鸟》中的心理情结:运用了心理学要素中的阳光部分
在这部电影拍摄之前,希区柯克执导的电影是《惊魂记》,依仗的是心理学中恋母情结与人格分裂的因素,构成了整个电影的冲突背景。
可以看出,《群鸟》虽然展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冲突,但是人物之间的内在张力,也是一部电影必不可少的重要维度。
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鸟类攻击人类的压力下,人类能够拿出什么样的精神支柱予以抗衡?
这是灾难片里必须确立的支撑支柱,不然这个电影就是纯粹为恐怖而恐怖了。在能够为大众接受与呼应的灾难片里,无一例外地必须在灾难片里给予人类以一种希望与信心,这就是人类创作出来的意识形态体系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如果没有这一点内在的支撑的话,那么人类就会被抑郁症候寄居与席卷。
《群鸟》里,我们看到了一种隐约的心理学元素的加盟,但我们注意到,在这样的灾难片里,希区柯克显然没有像前部电影《惊魂记》那样,强调的是心理阴暗面对人心理的影响,因为如果在这样一部自然灾难空袭而至的危机重重面前,如果突出人类的心理负面效应,那么整个电影便违背了灾难片所必须拥有的人性之光的普照与映射。
在影片里男主人公的三口之家中,母亲在开始的时候,似乎疑似具有恋母情结中的一种变态症候。母亲对儿子交往的女友百般刁难,非常刻薄。影片女主人公来到了这个家庭,受到了母亲的最初的严格的审视,而后来女主接触到这个海湾当孩子王的女老师,从她的口里,知道她竟然是男主的前恋人,只是因为男主母亲不愿意接纳她,而未能接续良缘。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男主的母亲从表象上看,很像是希区柯克上一部电影里那个嫉妒儿子爱情对象的古怪母亲,当然,在《惊魂记》里,这个母亲对儿子的嫉妒,是变态儿子的恋母情结的镜像式想象。但是可以看出,《群鸟》中运用的心理学元素,与《惊魂记》有着相似的肌理与结构,那就是母亲对儿子有一种自私而排他性的爱。
当然,这仅仅是表象。《惊魂记》里的这一心理学界定,实际上是精神病患者的儿子的变态想象,是他把自己的变态心理加诸在虚拟出来的母亲身上的,而《群鸟》中的母亲,在开始的时候,她所表现出的对儿子异性朋友的排斥心理同样可以划归到这种不正常的心理体系中。
但是,《群鸟》里在危机重重的自然灾难面前,如果再出现人类之间的心理阴霾的自我辗轧,那么,整个电影便只能成为自然与人类的黑暗叠加,最终让外在的灾难与人心的灾难同频共振,整个电影里的人类将会是死路一条。
这样的电影注定是难以匹合人类的价值体系的,希区柯克在电影里虚晃一枪,巧妙地重新置换了男主家庭内部的心理学阴影要素,特意安排了男主母亲在自然灾难面前,自述她为什么会产生对儿子“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的心理。在电影里,男主母亲显然不是恋母情结中另一极所产生的变态心理,而是有着更为现实的心理诉求。男主母亲讲述,四年前,她的丈夫去世,对失去的亲人的思念,转化为心理上的茫然若失,而越来越依仗儿子给予自己的心理支撑。注意:在这里,母亲对儿子的呵护与呵求,就不是一种变态心理的折射,而是因为在丈夫去世之后,家里必须有一个男人的支撑,这完全是现实层面的,而不是心理维度上的。男主母亲在对女主倾吐心声时说:儿子对我很重要,我想喜欢上他喜欢的女孩……鸟让我很心烦,如果他不在,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从这里可以看出,男主母亲心理还是正常的,只是她需要儿子的力量,所以才“无法忍受被抛弃”,尤其是鸟类发动的袭击人类的灾难面前,她更加孤立无助,愈益凸显对儿子身为家庭顶梁柱的依赖,而正在这样的时刻,女主对家庭的介入,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照应,弥补了母亲独立支撑家庭的内心软肋,这样的女孩,才是母亲真正需要的女孩。所以,影片里的母亲便不是一个心态变态者,而是一个在灾难面前,渴望力量支撑的女人形象,反映了在大难临头时人心的一种渴求安抚与慰藉的内心期许,这样,电影里的母亲对女主从戒备到接纳,一方面具有了戏剧性的转折性意义,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在灾难面前,人性的真正需要是什么。这种需要,足以融化母亲之前对儿子喜欢的女孩的生冷与漠然。可以看出,灾难对于人类是可怕的,但是,也让人类知道什么更值得去珍惜,悄然地改变着人类之间的情感认知。
男主母亲的情感转变,正可以视着希区柯克挖掘出的在灾难面前的人心对自我的重新发现的亮色因素,让电影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内质肌理与递进流程。
三、《群鸟》中的情感脉线:灾难触发了爱情的生成诱因
《群鸟》里的爱情线索实际上是这一场灾难经历的导火线。如果没有女主在偶然的时间恰好出现在宠物店,而男主没有在这个时间里来到店里,那么,两个人就会擦肩而过,而女主将不会只身前往男主所在的海湾近海处,也就不会由女主亲身遭遇到鸟群的袭击。
但是鸟的袭击是肯定要发生的,那么,电影将选择什么样的主体去感知自然的灾异呢?
现在电影选择一起偶然的一面之缘,牵扯起了电影里的一个目睹灾难的视角,这种偶然性的设置,有一点太过随意与随机了。
可以看出,电影里的爱情线索的展开,完全是为电影提拎起一个能够纵观不期而至灾难的视角而已。
而这个视角,又是如此的局促而险峻,被限制在一个非常短促的时间段里,才触发了电影里的惊险历程。
而女主的偶然之举,与群鸟袭击人类,几乎没有逻辑关联,但是当她出现在海湾鸟类袭击人类现实中的时候,她却被当地人认定为是她带来了灾变的前因,称她是“恶魔”。
这一点非常有意思,也很发人深省。
这就是把没有关联的事件,硬性地罗织起逻辑关系,最终必然要导致因果之间的脱榫与歧议。
这种人类认知的误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司空见惯。就拿这次新冠疫情爆发,在追溯病毒起源的时候,往往人们就是由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在武断地认定疫情之源,一次次地铆定自以为是的最初起源。
希区柯克揭示出这种人类认知蛮横认定的荒诞与荒唐,这样电影里将女主无意中卷入一起灾难事件的偶然性,便在电影的叙事里具有了额外的意义,那就是女主的无意介入却换来了无辜的罪恶认定,希区柯克借此折射的是人类思想中的蛮横作风在人类认知中的普遍性存在与大面积发生概率。
而希区柯克在《群鸟》里设置的一条爱情线,它所起到的串联起灾变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份爱情的成立与最终完备,希区柯克也给予了充足的理由,施予了灾难来临之下的重压,给予人心的一种心心相印的推动。
男女主角在一开始见面的时候,就是唇枪舌剑,语含戏谑,两个人似乎是一点正经都没有。而当他们真的处于灾难的围城之下,他们袒现出了日常状态下被遮掩着个性与灵性,至少他们展现出了那一份共同面对危厄时的勇毅、胆量、担当,让他们在绝望之时有了力量。
而这一份爱情最容易受到的障碍,就是男主母亲的拦路一击,也在这份爱情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力量与温暖面前悄然消隐。
而值得注意的是,希区柯克并没有忘记男主的一个粉丝,那位自愿到海湾支教的女老师,当女主与男主发展出感情的时候,女教师的存在便显得有一些尴尬,所以,电影恰到好处地把女教师处理成藏身在鸟喙之下的一个牺牲品,这样,既可以衬托男主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扫清了爱情道路上的障碍。
这样,男女主人公偶发的爱情,在一次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日益巩固,扫清了家庭里的排他性氛围,剔除了外来爱情竞争者的干扰,爱情最终水到渠成,而仿佛注定要给予这份爱情以一次最终考验,电影迎来了女主遭遇到的最暴戾的袭击,但是这一切最深重的灾难,都是置放在爱情洋溢的家庭氛围里的,反而消解了这份灾难的严酷意义,最终电影里终于用人性的相扶相持的力量,冲走了灾难泼下的浓重的阴影,给电影赋予了一份源自人类心灵底蕴的暖意。
因此,今天看来,《群鸟》里对人类猝不及防遭遇到的灾难的超前预言,不能不让我们耸然而惊,一部原先只当是用惊恐娱乐我们的好奇欲望的惊悚片,没有想到却成为现实的对应性演义,却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群鸟》蕴含着电影制作人对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微弱平衡的超前预警,有着对人心如何在应对灾难时候的最珍贵扶持机能的精准把握,它给出了可能的悲剧因素,但更指明了光明的方向,如此看来,《群鸟》完美地打造了一部灾难片的经典性的范本,值得我们从电影中寻求借鉴的路径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