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接下来,尼奥就说一说这部电影。
本片讲述了国税局的审计员哈罗德,日复一日的过着枯燥的平凡日子。突然有一天,耳边响起了旁白,旁白描述的正是他的生活,内容一丝不差。哈罗德快被折磨疯了,直到旁白突然说了一句:“即将到来的死亡。”他开始慌乱,并寻求帮助。
作家艾芙,性格悲观颓唐,从来不让笔下的主角逃过死去命运,正为如何安排主人公死得伟大而烦恼。她不知道,笔下的那个男主角,和现实生活的哈罗德完全重合,而男主角死去的剧情,将一一在他身上应验。
当哈罗德知道,艾芙正在设计主角最后的死亡方式时,找到了她,两人就这样奇迹般的见面。哈罗德当然不想死,但那部小说十分出色。哈罗德看后,觉得可以死得其所获得生命的价值时,他再也没有惊恐和反抗,而是坦然接受这一切。他的选择让作家开始了新的顿悟,故事也随之峰回路转。
一部电影能引起观众共鸣,无疑是最成功的,至于共鸣之处,尼奥一一列出。
哈罗德枯燥的生活
影片主角哈罗德,单身、独居、安逸的工作,每天住所和家之间来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尼奥相信,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也是这样。
哈罗德刷牙一共刷76下,来回38下,上下38下,从家里走到公交站点需要多少步,时间也把控的刚刚好。有人说这是强迫症,尼奥不这么认为,也许是哈罗德常年如此,早已养成习惯,自己都未曾察觉。
哈罗德平淡的爱情
哈罗德在面包店收税时,认识了女老板帕斯卡,她不肯补上税,而哈罗德又是个没脾气的人,只能坚持不懈的找她,被拒绝,大不了改天再来。
一来二去竟有了感情。
真正的催化剂,是一把吉他一首歌。哈罗德抱着吉他,唱了一首帕斯卡同样会的歌,两人就这样走到一起。
哈罗德绞尽脑汁说出来的梦想
哈罗德在求助专家时,专家问他有何梦想,哈罗德想了半天,竟然发现自己无欲无求,最终说出了一个算不上梦想的梦想:弹吉他。
也正是因为弹吉他,才与帕斯卡成了恋人。
哈罗德的选择
作家艾芙已经想好了小说主角的死亡方式,但是,当得知哈罗德的生活正按照小说发展时,她犹豫了。可那部作品,唯有主角死去才完美。艾芙将选择权交到了哈罗德的手中。
哈罗德看过小说后,他决定迎接死亡,让艾芙继续写下去,因为一生平淡枯燥、碌碌无为的他终于可以死得其所获得生命的价值。
哈罗德的“死亡”
最终,艾芙改变了主意,并没有写死哈罗德,只是让他因救人而发生车祸,伤势严重,并未要了他的命。
哈罗德“死了”吗?准确来说,死了。至于死去的,却是哈罗德之前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生活,车祸后的他,精彩人生刚刚拉开帷幕。
尼奥相信,世界上有数不胜数的人,与哈罗德过着相同的生活,家、公司两点一线,日子平淡、没有所谓梦想、抱负,对一切说不出悲喜,尽显麻木。
虽然,我们不可能像影片中一样,遇到如此光怪陆离的事,但总有一天,会出现一个契机,让你抛弃之前乏味的生活,开启精彩的人生。
各位观众老爷有何感想呢?是否产生共鸣?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