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我的笑点也并非很低,但每次看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总会被充斥在其中的另类滑稽场景所击中。欣赏安德森的作品就像是在把玩一个样式精巧别致的万花筒。透过万花筒的镜片,我们所能窥见的是一个个华丽旖旎有似曾相识的景象。同《月升王国》中橙黄色的主色调相似,《穿越大吉岭》则因为印度地域特有的民风和音乐的映衬而散发出一股暖人的气流。因此,若能在慵懒的午后细细品味该片,那感觉也宛若跟随主角们一起开启了一场印度奇幻之旅——抛开烦闷的情绪,提着行李箱踏进颜色鲜艳的车厢,任火车慢慢地驶向未知的目的的。
电影是旁观者的艺术,创造者应该尽量不要让自身困在梦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想要看清“庐山”,就要站在更远的地方。这时候,距离便成了美的手段,就像韦斯·安德森的这部《穿越大吉岭》一样,导演以他的视角,用遥远但清新的欧洲海风冲刷掉了印度的浓重口味,让我这种观众可以毫无障碍地接受印度。观看这部电影,很难把画面当中的印度与宝莱坞里的印度联系在一起。或许,这就像韩寒电影中的小城与贾樟柯电影里的小城一样,这时候,角度便成了另一种美,而我喜欢前者。
虽然三人各有显著的缺点且性格迥异,不过都有着善良的本质,第二次死亡的到来,是在他们被赶下车,路过河边,从险境中救起遇难的孩子们,不过其中一个还是没能幸免遇难,老二在营救的过程也受了重伤,死亡的轻易、遗憾、悲痛,世事的无常、无奈、无助,通过亲身经历让哥三开始重新审视自我的人生,开始一件件的妥善解决处理,伤痛、孩子、前女友从无所适从的烦恼,慢慢转变成了积极乐观的希望,旅途最美妙的莫过于意义非凡而刻骨铭心的经历,从中所汲取的精神价值,是无数个大大小小鲜艳时尚的名牌包包,所包含的犹如累赘般的物质所无法替代和填补的。当最后终于重新定位好旅行的意义,哥三开始欢快而毫不在意的扔下一箱箱的行李,继而赶上火车,那一刻他们可以说真正寻获到了心灵的价值。
列车上形形色色的人们,一路上的净化洗礼让他们抛下了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橘黄色行李箱和祷告时的孔雀羽毛。他们意识到身边的人才是最值得关怀的而不再斤斤计较,相互猜疑。抛开束缚和心结,列车驶向哪里已经不再重要,他们又是一家人了,虽然他们仍然那么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