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原创: 莫蒂
不是每个红颜知己,都等得到一场迟来的爱情。
故事一开场,主角威尔就收到了妻子寄来的离婚协议,经营多年的婚姻即将终结。人到中年,大部分人都过上了曾抗拒的生活。按部就班,平平淡淡,日复一日枯燥的工作,不为理想,只为生存。
威尔每周最开心的时刻就是与女儿相处的时光。玛雅可爱机灵,人小鬼大,威尔与她的感情比起父女更像朋友。刚刚在学校接受了性教育的玛雅对感情充满好奇,对于父母的离婚小孩子也还是心存芥蒂。
“我想若是你跟我说了故事,你就不会觉得一切都如此复杂了。”她想知道父母相爱的真实过程。威尔同意以故事的口吻向女儿讲述自己的三段感情纠葛,但是里面的人物的姓名都用化名代替,玛雅需要在三个人之中猜到谁是自己的母亲。
艾米丽是男主威尔的初恋女友,两个人青梅竹马,已经为未来做好了一系列的计划。幻想着倚靠多年的感情,加上指日可待的婚姻,就可以克服即将到来的一切问题。艾米丽想要简简单单的生活,但是威尔却胸怀大梦——他想成为美国总统。
梦想支撑着他从威斯康辛小镇来到了纽约,加入了克林顿总统竞选团队,成为了其中的实习生。三四线容不下灵魂,一二线留不下肉身。纽约太大了,就连常抽的烟也比家乡贵上许多。在团队之中,没有威风凛凛的演讲,威尔只能做着买咖啡搬手纸的杂活。面对同事们的调侃,他也只是讪讪地笑,仿佛舌头被别人捏在手里。
悲伤的事啊,总是成群结队。本准备跟初到纽约的艾米丽求婚的时候,却被初恋女友戴了绿帽子,艾米丽同威尔的室友睡到了一起。朝朝暮暮不能保持的时候,仅仅一个月的孤单寂寞就可以让曾经的山盟海誓烟消云散。
直到遇到一次机会,克林顿的赞助酒席还缺了一些席位,威尔可以利用校友的身份邀请各种显赫权贵前来赴宴。威尔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并逐渐成为竞选团队的中坚力量。
在此过程中,威尔认识了第二个女朋友艾波。艾波的登场就像是炎热夏天中的一杯冰镇橘子汽水。她是个活力十足的女孩,洒脱不受拘束。她浑身充满着烟火气却又疏离于世。她的愿望是环游世界去到那些全然不了解的地方,但她又从未离开,温和调皮地陪伴着他。她的眉宇间带着一丝落寞,却可以用明亮的笑容涂抹。
在小店门口,两个烟友因为尼古丁的燃烧速度互相打赌,成年人的世界中终究还是带着些许孩子的天真。硕大的纽约城,阴冷潮湿的小巷,只剩下两支烟和两颗心在燃烧。
天台上艾波帮助威尔练习求婚,我想就是男主笨拙的少年感,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显得弥足珍贵,才是艾波的心动所在吧。
“可怜的艾波。”玛雅这样对爸爸说,“她就像是故事里永远是朋友的那种角色,然后发现她不想只做朋友,她其实想当女朋友,但是太迟了。”孩子的话像一面镜子,映得艾波更加辛酸。
男主的事业有了起色,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竞选公司。在这期间他认识了完美情人summer。她完美奔放,独立自我。她可以为了感觉第一次见面就亲吻男主,又可以为了事业孤注一掷,甚至不惜以威尔的事业和两个人的感情为代价。
她具备爱情中的火热和神秘,却又带着一种无法相濡以沫的自私和骄傲。她是一个极其出色的女子,可她的字典里没有“为爱的抉择和牺牲”。婚姻对她来说只是羁绊,就像她自己所说,她习惯一个人,也喜欢一个人。
威尔周旋于三个女人之间,参加了summer的生日聚会,偶遇了初恋女友艾米丽,两个人在合适的时间理所当然地走在了一起。我宁愿相信,那两个辗转经年,各自经过沧桑疲惫的曾经的恋人,在重新牵手的时候,是获得了难得的平静的。
其实无论是谁并不重要,就像威尔所说,故事的结尾一定充满爱意与温情,那可爱的女儿就是前面所有故事的幸福结局。
一家三口逛动物园的桥段非常巧妙,当女儿玛雅说出“企鹅是一夫一妻制,无论雄企鹅离家多远,总会凭借着叫声再度回到自己的家”。我以为会像其他电影一样,父亲母亲被孩子的话语感动,重归于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然而,玛雅在公园长椅上看到父母两人像普通朋友一样安然谈话时,那个总喜欢帮助父亲抚平鬓角的母亲,举起的双手最终却没有落下去。小女孩知道,两个人永远回不去了。
这个故事,其实并不曲折,也不怎么动人。只是有些情感的细节,让我觉得如此真切;又有些对感情的领悟,我认为颇为贴切。
有时候,那个人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某个时间点,可能是初冬里的第一场雪,可能是做出一道好吃的菜,你会刚好想慢下来,想要一种认可和稳定。而这个时候你遇到的人,就会成为那个人。
但是“错过”又是爱情中最让人无奈却又最高频的词语。
就像深夜的最后一班地铁,像《请回答1988》中等交通灯错过表白的狗焕,像威尔找到了艾波日思夜想的那本《简·爱》,归还时却发现喜欢的女孩已经有了自己的爱人。
有时候比爱错了人更无力的叫爱有时差,在错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人的一生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人,也许我们还不能明白心中真正爱的究竟是哪个。但是错过与时机,缘分与命运不是错杂地停留在记忆力的解释。珍惜身边的人,抓住自己最爱的人,因为有些人,一回头就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