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春风沉醉的夜晚》现实主义式同性情话 ——— 文/ 时光网 奈奈
当这样的无可奈何,春风沉醉的夜晚,我每要在各处乱走,走到天将明的时候。
——郁达夫(一九二三年)
当年娄烨带着春风沉醉的夜晚冲击戛纳的时候,我就对此片暗生情愫,皆因这片名太具诱惑力了,再加上又是男男女女的情欲纠葛,就更是欢喜。但为何到现在才来看?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至今仍使我耿耿于怀,就是三位男主角不够美型啊!虽然我不是纯颜控,不过对于男同电影这点我很看重,倘若陈思成和秦昊长得漫画化点,就不用我拧着性子去看了。
春风沉醉的夜晚来自于郁达夫的一部作品的名字,但内容与之毫无瓜葛,然而这部片让我深感满意的是,娄烨将里面关于同性恋爱隐忧挣扎的心理美化得尽显了郁达夫的风格,那股忧郁惆怅中又带点放纵欢愉的电影特质晕染出了现实主义的无可奈何,很值得玩味。电影一开篇就上来一段火辣辣的同性床戏,尽情抚摸拥抱亲吻交欢,情感如泉水般涌现,一段浓烈的情欲戏足以交代了整部电影的故事基调。至于影片后面发生的什么跟踪吵架分手第三者之类的,都不会是重点。没错,这些同性床戏真的不能藏着,一个镜头就忽悠过去,这一点不会轻也不能轻,就像导演娄烨所言:“激情戏如果只是拍两个人上床,然后镜头就慢慢摇到别处,传达给观众的信息就是这两个人××了。但如果你拍两个人拥抱、接吻,甚至眼神、动作,就代表心里感受的回馈,这恰恰是人类情感最珍贵的地方,这个东西不脏。”如果自己一致认为人类兽性爆发的情欲是肮脏的,那这类电影也就没有可以存在的价值了,甚至这份情也不值得存在。网络上关于基友的戏说纯粹出于娱乐氛围的熏染,当事人心理要承受的有多重有多难实则所有人都很清楚,恐怕那句“我爱你”真的只能在床笫之欢的时候才会脱口而出,而不用计较周围人的目光。
作为一名出位的禁片大师,娄烨掌控的镜头就像同性恋本质一样低沉暗晦,使得拍摄地南京这座集幸福与悲情于一体的城市风萧阴冷,空气密度被压得很厚重,估计导演讲戏时都要求演员们尽量压抑住情感,但导演确实在悲戚的情绪中拍出了郁达夫式诗意。不过有一点我觉得有影响到整部戏的意蕴,就是王平的妻子在发现丈夫偷情的对象不是女人而是男人后,直奔第三者的办公室上演泼妇戏码,以及后来的罗海涛的女友啊静所在工厂面临的重重危机,啊静本人也面临工作上的焦头难额等,这样的布局看似很多余,如果将娄烨的春风沉醉的夜晚风格类化到了王家卫的春光乍泄,这样的现实主义味就会显得过于滞留。不过这是中国式人文伦理不可避免的一步,没有必要上升到更抽象化和形而上的艺术高度。
本人认为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在娄烨的电影里是主角,比如早期的作品花,表面上是展现了一个异国他乡的女孩如何寻求内心的故事,实质上是换汤不换药的,寻求内心为的就是寻求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这绝对取材自现代都市人的确切心境。再到近期的浮城谜事,通过反伦理来换取身份安慰,一段中国式家庭伦理将这一点坦白无遗了。在浮城谜事里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男主角是有家室之人,在中国社会观念里面,以设摆喜宴的形式公开承认对象比签结婚书更具人情效力。在他设摆喜宴向外界公开承认他的合法妻子的时候,他就无形中背上了所有伦理职责和道德捆绑(婚姻或许就是用来负责的),日后婚姻出现了什么差错,例如浮城谜事里面的出轨,所有责任都得承担。但倘若没结婚呢?不就是换个女朋友的一桩小事么,顶多受几句指责,并不构成人身受攻击的威胁。倘若结婚了,自身的所有形象都被贱价兜售,乃至说到毁三观份上。所以在春风沉醉的夜晚里面,王平自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到最后罗海涛也在受尽压力的江城的辱骂中转身痛哭离去,而在外的观众无一不被这份真情感动,有那么一刻放下成见真心希望所有的有情同性恋人可以终成眷属。此时谁来可怜那些遭受了背叛的妻子和女朋友啊?作为女人的我们有错吗?没错,错就错在你没有让你的男人爱上你。背叛在娄烨电影里成了衬托同性爱欲主题元素的布景板。
福柯认为同性恋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态度。其实福柯本人就是同性恋者,我敢斗胆一句,福柯的学术成就都离不开他的同性男友的陪伴。这类恣意奔放的艺术家至少在行为上都会多少有点不羁放纵,因为艺术离不开自由性情,就正如性爱大师劳伦斯在《性与美》一书中说:理智意识使血液意识灭亡,它消耗了血液。所以能让血液滚烫起来的就是这帮神经质,乃至是同性这种“有伤风化”的变态。娄烨用诗词作铺衬,让那些在导演塑造的诡异企图中圣洁地献身,然后庄严地造孽的男人们盛炽淫欲,所有的凄怆都仿佛定格在了王平和江城在公园的那一段轻歌曼舞中,融化在框定的时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