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侯孝贤是著名的台湾导演、监制和编剧,他的电影中长镜头很多,节奏很慢,像视觉化的散文一样,适合一个人安安静静地体味,不适合喜欢快节奏与趣味性的人。
侯孝贤创作的电影《童年往事》1985年出品,1986年上映,讲述了男孩阿孝在家庭与生活的变化中成长的故事。电影的剧本是侯孝贤与朱天文一起创作的,还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电影《童年往事》与其说是创作的故事,不如说是侯孝贤对自己童年的追忆在电影中的映射。电影中具有侯孝贤浓厚的自传色彩。
电影《童年往事》中的唯美镜头
电影的主人公阿孝出生在广东梅县,小时候就跟随家庭一起搬到台湾。而侯孝贤也出生在广东梅州,仅仅4个月大的时候就随全家迁居到台湾。
电影中的阿孝在成长的道路上先后经历了父亲、母亲、祖母的去世。而侯孝贤也在12岁时失去父亲,五年后告别母亲。
阿孝在电影中因为暗恋女孩的一句话“等你考上大学再说吧”,放弃进军校深造,而是参加了大学联考。但是,联考失利,阿孝爱的女孩也离他而去。侯孝贤年轻时也经历过大专联考失利,后来入伍服兵役,因为英国影片《十字路口》的影响,凭借努力逐步进入电影界。
电影《童年往事》主人公阿孝
这些都只是电影《童年往事》与侯孝贤的童年记忆表面上的相似,更深层次的是,侯孝贤的童年记忆与电影《童年往事》都集中在两个主题上:乡愁与成长。
乡愁,是怀乡情结。阿孝的母亲常常对孩子们描述家乡的生活。父亲在遗书中写到,原本打算在台湾待几年就能回到广东,所以买的家具都是竹子做的。祖母带着阿孝去寻找梅县桥,用客家话问路,她以为走着走着就能回到故乡,却不知道中间还隔着海峡。
阿孝的母亲
阿孝的姐姐看到阿孝的父亲去世
成长,是从无知到责任。童年和伙伴们的嬉戏打闹、考试作弊、偷家里钱,青春叛逆时期的抢劫未遂、戏弄老师、青涩暗恋,是阿孝小时候无知的记忆。伴随着这些记忆,流露出来的是亲人一个个离去的伤痛,是心爱的姑娘离开自己的悲凉。这些痛苦,让阿孝得以成长,学会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
阿孝在玩芭乐
阿孝和伙伴们合作考试作弊
阿孝追求暗恋的女孩
初看《童年往事》的人也许会觉得这部电影平淡如水,在剧情中有浓浓的纪实味道。但观后再品,就会品出电影中隐忍克制的情感,这便是侯孝贤电影的魅力。
每个人都有童年,而台湾导演侯孝贤则选择通过电影《童年往事》来缅怀自己的过去,缅怀那段乡愁与成长。
电影《童年往事》中的镜头
您觉得电影《童年往事》还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地方,欢迎多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