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关注“影视圈课代表”公众号
回复“嘉年华”
获取本期电影资源
鲍毓明性侵案,把看似岁月静好的社会另一面,赤裸裸展现在大众面前,愤怒、质问之后,是细思极恐的焦虑。
微博上,有网友记录下小时候被猥亵的经历之后,一时私信爆炸,一篇篇的真实经历如雪花般纷至沓来,四万条私信,意味着可能是4万个受害者,而真实数字,估计更是超出许多……
而这次的事件,让课代表忍不住重温了一部电影。
不是《素媛》,更不是《熔炉》,
而是一部国产电影,相比较韩国电影,熟悉的习惯熟悉的环境,冲击力只会更大。
它上映的时候,偏巧,也是北京“红黄蓝”幼儿园事件舆论甚嚣尘上的时候。
但最终票房,不过2262.6万。
影片剧情,其实并不复杂,也不烧脑,却用冷静的叙述,把人牢牢困在一片压抑中国,即使给了一个邪不压正的结局,也无济于事,反而越发憋屈。
小米(文淇 饰)在位于风景区的一间酒店里打工。一天,正值小米当班,一个男人带着两个看上去还是小学生的女孩子来开房,虽然心中所有顾虑,但小米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替他们开了两间房。之后,在监控录像里,小米看到男人在半推半就之下进入了两个女孩的房间,心中隐隐觉得不安的小米将这一幕用手机录了下来。
两个女孩一个叫孟小文(周美君 饰),一个叫张新新(蒋欣悦 饰),那个男人是他们的“干爹”。东窗事发之后,小文的母亲报警并找到了律师郝洁(史可 饰),希望法律能够还他们一个公道。然而事与愿违,证据的缺乏让嫌疑人迟迟不能定罪,而最最关键的证据,正掌握在小米的手中。
当警察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一身便服没有太多正经侦查,但他和老板的熟稔却一目了然,最重要的监控证据因为48小时覆盖而无法找到,在他看来,却只是一句轻描淡写的“什么老古董,赶紧升级”,换来老板的卖惨哭穷。
而小女孩被性侵的案子,似乎并没有特别重要。
临走时,还收下了老板特地送的“慰问品”,其意味,不言而明。
而当警察再次出现时,是对受害小女孩孟小文的二次“审问”,逼迫她承认自己喝了啤酒。
课代表一开始没想明白,为何警察对于小女孩是否喝啤酒这个点牢牢抓住不放。
难道喝了啤酒,对案情就有什么改变吗?
难道“酒后乱性”,对于一个未成年、还在上小学的小姑娘,也能用得上吗?
原来,用得上,只是换个用法而已。
前面所有的铺垫,不过是为了给施暴者开脱,以诱导式的审问,不断逼迫小女孩,不仅要让她产生罪恶感,更抓住这一个点试图颠倒黑白,彻底将施暴者洗白。
现在的孩子能有什么不会的事,就是咱们都老了,赶不上趟了
言下之意,是你自己不检点,才有这种事儿。
这和曾经网络上盛极一时的“荡妇羞辱”有什么区别,更令人发指的是,这是一个成年人,将这种羞辱加于一个未成年女孩儿的身上。
现实中,这群人的龌龊,是远远低于大多数人的底线的,甚至还有女性参与其中。
另一方面,影片从头至尾,孟小文的父母、身边的人,都没有告诉她,这不是你的错,甚至在事情刚刚发生的时候,成年人们集体失声。
受到侵害的第二天,迟到的她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口,女老师丝毫不关心她为何迟到,却在得知她的妈妈夜不归宿后,露出嘲讽的表情,甚至在她身上露出明显伤痕的时候,依旧无人过问。
在孟小文经受了警察逼问之后,她再也没有说过话,对于律师的询问也只是简单的点头摇头。身心俱创回到家,面对的,不是安慰的语言,更不是温暖的拥抱,而是她妈妈一顿没来由的责骂。
为什么你越来越像你那个窝囊废的爸爸;
为什么你要穿这些不三不四的衣服;
为什么你要整天披着头发;
甚至,用很大的力气将瘦小的她,一把拉到洗手间,然后一剪子,剪掉了她珍惜且喜爱的长发。
孟小文不喜欢自己短发的样子,像个男孩子。
她喜欢海滩边迷人的玛丽莲·孟露的塑像,离家出走无家可归时,她靠在玛丽莲·孟露的高跟鞋脚踝边,抱着自己仅有的金鱼缸,蜷缩成一团。
也许她的内心正一遍遍的问自己,女孩子,爱美也错了吗?难道,真的是自己错了吗?
她在疑惑,她想反抗,而反抗的方式,就是对成年人世界的沉默。
至此之后,孟小文几乎再也没有在大人面前说过话
孟小文的妈妈,也许她知道这一切其实并不是女儿爱美的错,她只是或者只能想到,用这种粗暴简单的方式,让她变得平凡一些,没那么可爱些。
但是,她依旧无法说出那句,女儿,这不是你的错。
若是说出来了,女儿再继续问下去:那又是谁的错呢?
她作为母亲,该如何回答?
难道说,是自己常常不回家监护疏漏的错,是自己交友不慎,让孩子认了禽兽做干爹的错?
更令人发指的,是张新新的父母,作为受害者的家属,他们不求将施暴者绳之於法为女儿讨回公道,反而为犯罪者做说客,劝孟小文的父亲放弃起诉,这样,两家女儿未来的学费就有了着落,施暴者刘会长还能送她们去最好的私立学校。
甚至,拿出一台最新的iphone,说是刘会长送给孟小文的礼物。
只要不追究,就负担两个孩子未来的学费
这和卖女儿有什么区别?
如果说,孟小文的父母只是监管疏漏,
那张新新父母这样的人,才是让这些罪犯逍遥法外的真正帮凶。
电影中,除了性侵案的漩涡中心的两个家庭,还有另一个女孩——15岁的小米。
她掌握着最关键证据——一段监控视频。
小米没有身份证,不知道自己生日是哪天,也没人知道她为什么不愿意回家。
她以为前台姐姐遇到了美好的爱情,现实却是那个男人让前台姐姐去接了客。
她只想有一个身份证,可以找份正经工作,直到拿着钱给混混去办假证,却发现对方不止是要钱……
她以为自己足够机智,拿着关键证据去要挟那个有头有脸的施暴者,却反被追踪,更在树丛中被施暴。
直到这时,她才愿意将一切真相,如实告诉了女律师,以及关键证据——一段旅馆的监控视频:
有头有脸的刘会长,在深夜,不顾两个小女孩的拒绝阻拦,强行进入了女孩儿们的房间。
重启调查,结果却是警察医生召开新闻发布会,
表示没有任何性侵犯的伤痕。
与此同时医院的检查室里,张新新对孟小文说:
医生说咱俩没事了。
嗯,没事儿了。
女孩儿们身体“没事儿”了,施暴者也没事儿了。
结局,简单的通过一则广播揭露了真相。
也是直到此时,观众才从广播中看到了妇联的身影,才突然想起来,哦,我们还有这样一个组织。
真相,以这种形式被揭露,草率而现实的讽刺。
更为讽刺的是,失业又是黑户的小米,在收听这段广播时,正等着她做雏妓的第一个客人……
整部影片,让人处于一种想哭,却又哭不出来的状态,一股情绪憋在胸中。
在孟小文、张新新遭受性侵害,求公道而无门的时候
在小米无奈离家出走,差点沦为雏妓的时候
在旅馆前台莉莉被男友欺骗而被迫接客、遭受虐待的时候
希望可以有一道曙光在前方,让他们可以顺着那道光,重新走到阳光下,好好的活下去。
课代表本意是想整理一下国内外有关儿童性侵题材的电影,让大家能够对这种难过、愤怒能够有更加切实的体会。
但,重温《嘉年华》,无论是失职的警察,还是监护疏漏的母亲,还是各路牛鬼蛇神,与现实都有太多对应,实在没有忍住。
也希望以后在讨论此类的话题,不再只有韩国电影,也能有中国电影的一席之地。
相关题材电影资源可关注公众号并回复“嘉年华”获取
no.1
《熔炉》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no.2
《素媛》
坏人才不会在乎孩子的年龄大小,也不会在乎孩子的性别,只要能在孩子身上得到想要的,他们就会用尽一切方法毁掉
no.3
《聚焦》
影片里的新闻人对真相不留余力的追求,在真相面前的自我克制,只为揭露权势庇护下的丑恶。
no.4
《美国田园下的罪恶》
生活的弱者,越懦弱,越胆怯,有时候却越凶残。而他们一边肆意做恶,一边在内心卑微地为自己找借口和理由
no.5
《猎犬》
稚嫩的肩上本不该承载这些超过年龄的坎坷和负荷。
no.6
《韩公主》
《素媛》铺天盖地的媒体让素媛发出疑问:是我错了吗?
《韩公主》会回答你:你错了
no.7
《蚯蚓》
如果善良已经无能为力,那便只有“以恶止恶”。
no.8
《追凶五十年》
我们教会了孩子爱和善良,却忘记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
no.9
《妈妈别哭》
她不懂,所以现实教会她:善良是有罪的。
吃瓜记笔记
看剧瞎哔哔
关注【影视圈课代表】
关注并回复“嘉年华”获取更多电影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