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采访感言
据新华社11月20日报道,今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
希望工程是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实施的,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使命。截至今年9月,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52.29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9.42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95所。
这篇通讯《希望在人间——我省希望工程实施纪实》,写于1994年8月。
我们不应该把这类报道写成枯燥乏味的工作总结,要撷取生动的故事,要写得有可读性,写得感情充沛,写得激情澎湃,写得细致流畅。很多时候,记者要直接站出来,发表精当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希望在人间
——我省希望工程实施纪实
一
作为一名生活在贫困山区修水县的孩子,徐祖林是不幸的。父亲患精神分裂症多年,母亲改嫁他乡,小祖林与年迈病弱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小学二年级便辍学了。
然而徐祖林又是幸运的。因为他辍学之时,正是希望工程实施之际。省委书记毛致用了解到小祖林的困境,非常痛心,当即捐款救助这名失学儿童。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小祖林拍去书包上的积尘,重新跨进久违了的学校大门。
兴国县是盛产革命故事与斗争传奇的地方。九十年代的一天,这个县隆坪中心小学的40多名学生,却因土地歉收、家庭贫困,面临着失学的厄运。然而降临在他们面前的,不是失学这根黑暗的栏杆,而是希望工程这道绚丽的彩虹。
从1991年8月开始正式在我省实施的希望工程大厦,已经在红色的土地上显露出框架。工程实施三年来,已接受国内外捐款一千多万元,建成和正在兴建的学校达18所,捐助面积覆盖全省80多个县(区)、402个贫困乡,救助失学少年3.3万余名。
二
1992年9月,是江西教育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日子——我省第一所希望小学,在井冈山厦坪乡奠基。山里的农人们也许并不清楚什么叫“希望工程”,但他们却明明白白知道这样一个现实:自己的孩子可以上学了,可以告别牛棚教室、祠堂教室,堂而皇之地坐进红砖青瓦新课桌的教室了!
自此,希望小学便如雨后春笋,在红土地上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香港工联、教联援建的会昌希望小学,江中制药厂援建的井冈山、余干希望小学,中央国家机关援建的永新、宁冈希望小学,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援建的兴国希望小学等,都已投入使用。李鹏总理亲笔为永新、宁冈希望小学题写校名一事,给红土地上从事希望工程的人们以莫大的鼓舞与鞭策。
这里还要提到修水的孩子徐祖林,因为毛致用书记仍惦念着他。小祖林复学了,毛致用虽然日常工作繁忙,却一直挂记着祖林的学习和生活,并多次派人询问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今年,毛致用又将捐助一名失学儿童。
作为一省之长,吴官正在给省教委、团省委负责人的信与指示中,多次表达了对我省农村仍有大批少儿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深深忧虑,要求想方设法使这些孩子重返校园。他不仅在宏观上指导、支持全省实施希望工程,还决定在今年“1+1助学活动”中,捐助一名失学少年。
在一个普通的日子,一位省领导将省吃俭用下来的一笔钱,送到了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一再叮嘱,不要报道。在这个基金会,记者翻看着一张张“1+1助学活动”申请表,看到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其中不少是已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同志。
在吉安,希望工程义演刚落幕,地委书记傅国祥就当场捐出1000元。地委、行署、军分区的其他领导,有的800元,有的600元,有的300元……争相表达对本地区失学孩童的一片爱心。在上饶、鹰潭,地(市)六套班子成员,每人捐款结对资助了一名失学儿童。
今年上半年,我省开展了声势浩大的“1+1助学行动”。请看,江铃汽车集团捐款43.8万元,在宁都和井冈山各兴建一所小学;江中制药厂全体职工共300多人,每人捐款300元,结对救助一名失学孩子……
写到这里,记者不禁要从心里喊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不要灰心,不要气馁,不要被眼前暂时的困难所吓倒。你们看,全省上下,有多少人在关心着你们啊!
三
这是发生在南昌赣江宾馆的事,时间是今年6月21日上午。这天,宾馆全体员工排队向希望工程捐款。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洗衣房女职工朱头香和余彩虹。她们各捐1000元和300元。其实早在3个月前,朱头香就向希望工程捐出了1000元。她将这些钱捐往家乡一所刚建起的小学。余彩虹的经济并不宽裕,但她和家人一致赞成捐出300元,资助井冈山的一名儿童读完小学。她说,老区人民曾经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生活,现在,该是我们回报的时候了!
有一首歌里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希望工程,牵动了多少普通人的心,他们都在自觉、自愿地为这幢大厦添一块砖加一片瓦。
赣州地区财会中专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刘冬泉,少年时曾两次因贫困而失学,饱尝了不能读书的痛苦。出差去深圳,舍不得花上15元上国贸旋转厅坐坐,家中躺着体弱多病的母亲,他却为希望工程捐款1118元。
安义县农业物资生产资料总公司是个只有26人的小企业。他们苦心经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他们没有忘记老区那些因经济拮据而不能上学的孩子。为了表达公司对失学孩子的一片爱心,他们将3800余只书包从安义运到南昌,捐给了希望工程。
兴国县高兴乡高兴村一位年逾古稀的优抚对象,宁可自己勒紧裤带过紧巴巴的日子,而将两个月的优抚金捐给希望工程。
还值得一提的,是南昌市西湖区个体私营经济者协会的个体户们。他们富了不忘贫困地区的失学少年,在仅半年时间内,为希望工程募款3万余元。
用不着以更多的笔墨来记述无数感人的事例了。生活在改革开放年代里的山乡孩子们是幸运的,因为同一个太阳,照耀着你、我、他,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四
希望工程对于贫困地区摆脱失学危险的孩子们,犹如阳光雨露,在阳光的照耀下,在雨露的滋润中,一株株幼苗正在茁壮成长,节节拔高。
让我们来看看兴国县隆坪中心小学那40多名受助孩子吧。据统计,他们复学后,语文成绩平均上升了16分,数学成绩平均上升了16.7分,有11人被评为“三好学生”,占全校“三好学生”总数的27.5%。
让我们来看看小祖林吧。他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参加全区秋季数学竞赛,还获得了第一名。
让我们来看看陈梅英吧。这个当年广昌县大株乡新民村完小的学生,几次因家庭贫困而面临失学。得到希望工程的救助后,她不仅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还夺得了全县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第二名、全乡小学升初中会考第一名的好成绩。如今,她已迈进了中学的校门。
在改革开放这个充满机遇的年代,对于失学孩子来说,希望工程就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多少个年幼而懂事的孩子抓住了这个机遇,“头悬梁”“锥刺股”,发奋读书。谁敢说,二十一世纪的太阳,不是从这里升起呢?
五
这是一项年轻的事业,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这是一项跨越世纪的事业。希望工程,在红土地上以燎原之势蓬勃兴起。井冈山麓、赣江水滨,多少人在为之奔忙,操劳,多少少年儿童获得了重返学校——这个孩子的伊甸园的机会。日前,省委副书记卢秀珍表示,今后几年内,江西要在所有贫困县兴建一至两所希望小学,把失学率控制在最低限度内,让祖国希望的花朵在红土地上盛开。可以相信,全省一条心,全民齐动员,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是的,希望在人间。贫困地区重返校园的孩子和面临失学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拥抱太阳,拥抱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