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武装力量。由南方八省十四个游击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变而成,不同于八路军的是,新四军是正面战场上共产党的主力部队,装备相对于八路军要好些,军装为德式军装,军帽上有青天白日徽,军官服饰与其他国民革命军服饰基本相同,部分军服由国民军提供。新编第四军这个名称,是要继承北伐时期叶挺独立团所在的铁军第四军和中共第一军朱毛红四军的战斗精神,成为新的铁军。抗战胜利后,新四军一部在黄克诚大将的率领下挺进东北,其余大部与山东八路军等组成华东野战军。
新四军建军初期遍有四个支队,后发展为六个支队;皖南事变以后,新四军发展为七个师。从1937年开始,新四军将士在华中大地坚持抗日,还要应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砥砺前行,十年磨一剑,最终成长为改天换地的力量。在这漫长的征程中,许多的将军和战士都倒在了胜利前夜,没能走上共和国的授衔台,共享那无上的荣光。所以,让我们来共同缅怀一下这些牺牲的英烈们。
首任军长——叶挺,叶挺将军是北伐名将,中共军队的第一任掌门人,1946年在黑茶山遇难。叶挺将军若活到建国,应该可以位列元帅或转入政府担任副主席之类,这个我在《那些牺牲的将军,活到建国真的就一定能授元帅吗?》中有详细分析。
副军长——项英,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领袖,早期曾担任中华苏维埃中央副主席、南方八省游击总指挥,新四军的实际掌门人,在中共党内有极高的地位,皖南事变时被叛徒杀害。虽然项英在领导新四军的时候,过分执行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方针,还对叶挺将军多加掣肘。但是以项英的地位,若不是牺牲在皖南的话,建国后华东饶漱石的位置应该就是项英的。
政治部主任——袁国平,黄埔四期毕业,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曾担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皖南事变时身受重伤,为了不拖累战士们突围,拔枪自杀,践行了他“如果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的诺言。袁国平同志若活到建国,可能会搞政治或党务,参考张鼎丞、谭震林、李先念这几个新四军转入地方没有授衔的干部,至少可担任一部之长或副总理等。
副参谋长——周子昆,曾参加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红军骁将,曾任红军总司令部作战局局长,皖南事变时被叛徒杀害。周子昆将军担任新四军副参谋长时类似于左权将军在八路军的地位,若活到建国,应该会位列上将。
闽浙赣三省特派员——刘英,早期为红四军军部会计、供给部出纳股股长、军部文书,可以说是朱毛的管家,后参加抗日先遣队,与粟裕搭档挺近闽浙,抗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积极开辟新区,宣传和组织抗日救亡,1942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刘英在温州被捕,蒋介石闻讯,自重庆发往浙江急电:“饬速处决刘英。”旋即被国民党杀害。刘英同志若活到建国,至少也应该是一方大员。
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早年参加长征时,为先锋部队十三团团长,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是毛主席爱将;在新四军期间战绩辉煌,其麾下第五师号称淮北铁骑,是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江泽民主席称之为“文武兼备,一代英才;功垂祖国,泽被长淮”。从新四军其他几个师长的情况来看,将军若健在,应该是大将的有力竞争者。
新四军第二副军长——罗炳辉,早年任红九军团军团长,朱老总是其革命道路的引路人,1935年蒋介石公布的重赏悬示中,朱德、毛泽东、徐向前列入一类,罗炳辉等军团长列入二类;抗战开始后历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第二纵队司令员、副军长等职,创造的“梅花桩”打法多次以少胜多,战绩卓著,为新四军提供了大量的装备支持;1946年,在枣庄战役中,立功尤大,迟滞了国民党军北进,为主力部队向东北进军创造了时间。病逝后,中共中央认定罗炳辉是“立功尤著”的红军高级将领和抗日名将,将军若健在,应该会位列大将。
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谈到新四军不得不提高敬亭。高敬亭早年在鄂豫皖是张国焘的爱将,四方面军西征川陕后,率部坚持在鄂豫皖地区;改编后其四支队是新四军最强大的支队,但因其将军队看成私人武装,排斥政工干部,被中共中央下令处决。高敬亭之死,和其本人性格做派有很大关系,但其老首长张国焘的出逃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么果决的处死一个高级将领,不像是毛主席等人的作风,毛主席后来也说道,命令是要调高敬亭去延安学习的,对于将军之死,在此也不多加揣测了。因为四方面军副司令王树声是大将军衔,高敬亭将军若活到建国,保底应该是个上将。
当然,新四军还有很多团级军官以及众多的无名英雄倒在了革命道路上,我们无法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永远与共和国的旗帜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