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抗日剧风行屏幕很长时间了,大题材就是那麽一个,除了打,还是打,再好的菜长吃也会腻,于是,谍战出现了,大战出现了,游击战出现了,各种阴谋阳谋不亦乐乎,从国军到共军,从天上到地下,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根据地,花样百出,到最后,终于出现了现在很流行的称谓“抗日神话剧”。诚然,有些极度夸大和片面追求惊悚的确实让人看了瞠目结舌,最后只好以看片找茬为乐,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剧集看起来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但仅仅是借用了现代拍摄手法而已,有的就是为了拍出来好看,总不能一以贯之,按地雷战地道战的风格来拍吧,如果那样,市场效益肯定一塌糊涂。
以弓箭抗击侵略,乍一看合乎神话剧的逻辑,弓箭怎麽可能抗得过枪弹,但是,就当时中国军队的装备来看,汉阳造还在士兵手中,那麽,民间抗战用用老祖宗传下来的冷兵器也就不足为奇了。何况,剧中开篇就有介绍,徐家祖父就是以一手箭术考取了武探花的功名,虽然在热兵器盛行的年代还督促著子孙没有丢弃祖传攻防之术。至于说三箭齐发,箭比子弹快,我可以说那是为了剧情精彩所必须的吗?如果看过第一集,就会看到徐家姐妹不是不会受伤,而是伤得很重,刀箭对枪弹,只是一种反抗的工具,一种精神。
剧中的男主角荣石出身世家,又是军中射击教官出身,身上带枪自然是题中之义,乱世之中用枪防身也是正常不过的事,却被冠以“荣大机关枪”的名号,也恭列神话榜,让人觉得有点无法接受。如果纯按历史正常逻辑去拍摄剧集,那麽不如去看记录片,我们在享受视觉艺术的同时何妨接受一下拍摄手法的改变呢?
『箭在弦上』最浓烈的即是民族大义,家国情怀。且不说二百四十六位亲友一齐蒙难的徐家,就是承德大亨荣家,本可以撤往关内避乱安生,也可以俯首称臣依然统治旧有地盘,但荣家却捐出全部家产支持正规军抗日,在希望全部落空之后,荣家大少爷为了能暗中再度聚集力量把日本人赶出承德,忍辱和日本人合作,身上背负著无数的骂名,尽集一切可能拉起一支抗日的队伍,却为此付出爱弟、一批生死兄弟的生命和家族无法估量的损失。荣家如是,徐家亦如是。正所谓“国有士乃以不亡”。
日本人在中国的恶行磬竹难书,烧杀奸淫皆是史实,为何剧中出现此种镜头却要被人拿来大肆嘲讽呢?到底观看剧集是为了什麽?就为了盯著那一段看,然后大义凛然地指责这个指责那个?心中有什麽,才会看到什麽,却是千古不易的真理。
剧集拍出来让人观看,自然有各种意见,并无不妥,只是专盯著某段看,并用来嘲讽全剧,却是过了,相当过分。『箭在弦上』拍摄期间,还在不断地修改与完善,所为何来,不就是为了拍出更有深度的剧情让大家看麽?又有多少人知道荣石的扮演者靳东一边拍一边和编剧导演积极探讨,加了几十场戏,却只为了角色和剧情的饱满深入。当最后荣石面对竹木所说的那句话“这个世界上总归还是有一条真理,那就是不管哪一个人,还是哪个国家,都将会为他们所做的事情承担责任”,何等震聋发聩,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是演员在现场写出来的呢?写这句的含意又是什麽?
以一斑窥全豹,难免有以偏概全的嫌疑,而揪住一小段不放弄得沸沸扬扬全屏皆是,更是让人无比齿冷。『箭在弦上』自然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如果纯以神话剧强加,未免贻笑大方。
最后,把以前写的荣石小传结局贴在这裡,“真国士者,虽千万人,吾往矣,九死而不悔,彼时国有难,石虽商贾,却行军人事,忠烈极矣,青史之上,千载之后,其名永铸哉”
ps:
第一,历史上承德确实不战而陷
第二,徐一航所用的鸣镝箭在历史上确实存在
写于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