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诗人和评论家本·琼生赞颂莎翁在喜剧方面,即使是傲慢自大的希腊与罗马也无人可与之匹敌。莎翁笔下的喜剧,不仅是填补悲剧空白的调味料,更是成就其不朽的不可或缺的神来之笔。
莎翁喜剧名篇《无事生非》以无事为题,行文处处呈现平地起浪的无中生有
《无事生非》围绕班内狄克一贝特丽丝及克劳狄奥一希罗两对欢喜冤家的情感展开情节。班内狄克与贝特丽丝分别宣称自己永远不与异性交往,一生不会恋爱,更有甚者,两人没有一次见面不是在针尖对麦芒的相互揶揄嘲讽中进行的,并发誓决不会爱上对方。
另一对情人克劳狄奥与希罗,则是典型的“俊男靓女”,男女双方一见钟情,十分地情投意合,爱情之路似乎坦坦荡荡,与班内狄克与贝特丽丝形成鲜明对照。然而,班内狄克与贝特丽丝终于难敌天性,双双落进朋友善意的圈套,以为对方对自己颇有意思,私下里为自己言谈中的刻薄狠毒感到后悔,但当面时又不愿意坦白。
此时,克劳狄奥与希罗的关系也因恶人挑拨而出现危机,克劳狄奥竟然相信希罗原来是一轻佻女子,在原定结婚的当天对其严辞谴责,使后者无地自容而晕了过去。真相大白之后,贝特丽丝要求班内狄克与克劳狄奥决斗以为其表妹申冤,而克劳狄奥则以为希罗已身亡而悔恨交加,宁愿受任何的处置。当然,写喜剧的莎士比亚总有办法将一切的不快消融在最后的欢喜结局中,本剧也不例外。
本来平淡的两段爱情却悄起波澜
贝特丽丝:真奇怪你怎么还在喋喋不休,班内狄克先生。谁在理你呀。
班内狄克:啊呀呀,我亲爱的高傲女士!你还活着吗?
贝特丽丝:有班内狄克先生这种再适合不过的东西填肚子,高傲还会饿死吗?你要是走到了礼貌面前,礼貌都得变成高傲呢。
班内狄克:那这礼貌准是个变节者。不过事实上,女人都喜欢我,只有你除外;可是我的心肠就是那么的不软,因为我什么女人都不喜欢。
贝特丽丝:那倒是女人的福气啦!不然她们一定被坏情人缠死了。感谢上帝和我一身的冷血,在那方面我倒和你一样。我宁愿听狗子冲着乌鸦叫,也不愿意听男人对我发誓说爱我。
班内狄克:愿上帝别让你改变主意!这样男人的脸就不会注定被抓破了相。
贝特丽丝:像你这样的脸,再抓也已经破不了什么相喽。
这对欢喜冤家互怂言辞犀利而风趣、互不相让而又顾忌着彼此的禁忌,就像一场默契的男女之战。这场战斗以欢喜开始、在欢喜中进行、以欢喜结束的冲突而已,说它是异性间的打情骂俏也并非不着边际,只是这打也好、骂也罢,在别处可以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字眼,在这里都被抹上了爱和情的蜜糖,浸在喜剧这汪水里,着实让人感到绵里藏针的功夫和弦外之音。
主角克劳狄奥和希罗的爱情可谓好事多磨,但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表面看来,克劳狄奥的刻画不甚一个“样子像绵羊,行动像狮子”的英雄,黑暗中看到玛格莱特与波拉契奥做的假戏,马上就相信希罗不贞节,却仍然不动声色地举行婚礼,然后当众将她羞辱。
克劳狄奥的这种轻信确是有些荒唐。这种荒唐恰恰多次出现在莎翁的悲剧当中。因为轻信,奥赛罗,一位征战沙场正直勇猛的统帅,亲手掐死了自己深爱的妻子。李尔王,一国之君,糊涂到让女儿用语言表达父爱以此获得恩惠,轻易地被花言巧语征服了。小女儿不愿意虚情假意换取欢心,他竟然与其断绝了父女关系。
如果说莎翁的剧作是考虑到艺术效果,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血淋淋的实例。执掌大权者轻信谗言错杀忠良的千古奇冤不在少数。屈原报国无门,葬身江底;孙膑才华未显,身遭膑刑历史 惊人的相似不得不让人一思“轻信”这一人性弱点 毕竟,友谊、爱情和婚姻无不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而对于人性的劣根性,莎翁也给出了美好的启示。只有像剧中的培尼狄克贝特丽丝贝一样,勇敢地去感知爱接受爱付出爱,才能攻克人性一切狭隘的症结。
(参考文献——柴茂《莎翁如何“无”中生“有”》2013年12月湘南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