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摆脱了前几年烂片当道,中国电影市场也变得逐渐成熟起来,虽然还有类似《上海堡垒》,等打着大片名义的圈钱之作。但观众品位的提高,终究使得这些伪大片铩羽而归。
可以说,最近几年中国电影发展进入了一个平稳的快车道。但这时网络上却出现了一种声音,中国电影全是烂片,印度电影都比中国电影领先中国电影行业十几年。原因无他,像印度近几年传到中国的电影佳作,《摔跤吧爸爸》、《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等印度佳作,在中国电影观众面前既赚足了口碑,又赚到了票房。
如此一来,出现印度电影比中国电影好的传言也不足为奇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秉持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作者这几天狂刷印度电影,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差点信了这些人的邪。
以下是作者精挑细选出来的一些印度电影,大家请谨慎观看,绝对能刷新大家对于烂片的理解。
《甘地致希特勒》《炸星记》《72小时:不朽的殉道者》《英明神武维拉特》《勇士传奇》
大家自己百度,文章篇幅有限,就不能介绍剧情了!
其实在印度除了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宝莱坞之外,还有托莱坞,考莱坞,莫莱坞,桑达坞。这五大电影产业基地共同构成了印度电影。
印度每年共能产出2000多部电影,堪称世界之最,在这样大的体量下,能出几部佳作是肯定的,但大部分的电影还是一般,甚至都能被称之为烂片。
其中宝莱坞,因为地处孟买,观众的品位较高,所以能够拍出真正的精品,但其他的几个电影基地为了贴合市场,主角也都是各种开挂,喜剧,科幻,动作,歌舞各类元素,在一部电影里层出不穷。这样的电影如果在中国,肯定会被认为是大烂片,但在印度南部地区却极受市场的欢迎。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印度电影也不乏烂片,那么怎么会有印度电影比中国电影好,甚至领先中国电影十几年的说法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能够走出寺庙的和尚必然是在自己寺庙里,已经把经书读好了,才能出来念经。我们目前能够接触到的,大部分印度电影也是这样。
被引进中国的印度电影,其本身就有一定的质量,在印度国内就有了一定的口碑,此外,选片人员也对电影进行了把关,尽量选取一些质量好,口碑高,力求给国内观众带来好的视频感受的电影。
其实这样的原则放在国内电影也有效,之前《我不是药神》就出口到东南亚地区收获了口碑,又收获了票房。但《上海堡垒》这样的电影,是怎么也不可能从外国观众见面了。
以上说的是原因之一,但另一个则更加主要。
虽然很不想说着这类词汇,但崇洋媚外确实成为部分网民的特性了。
外来的都是好的,国内的都是差的。这是第一层次,国外不好的可以包容,国内好的却还要挑毛病,这是第二层次。国外的月亮总是圆,这是第三层次。这三个层次的相互递进也就造就了此类论调的出现。
还是如同文章开头所说,中国电影这几年的发展,已经摆脱了烂片当道的局面,步入了一个平稳的快车道。批评可以,但类似于印度电影比中国电影领先十几年的批评,则显得低俗,没有逻辑。
只有静下心来认真的看电影,同时认清的现状,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品位,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助力,而不是一味恶俗批评还装作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