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评电影《生死抉择》的主题意蕴
《生死抉择》这部影片是由于本正导演根据张平的长篇小说《抉择》改编、拍摄而成,这部影片站在20世纪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直击防腐、反腐的尖锐题材,通过对片中人物形象细腻的描摹和对比,声音、结构等影视语言的多重运用向观众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了反腐倡廉的主题,对当时乃至现今都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深层次的人物形象对比是主题呈现的强劲推力。首先,在《生死抉择》中,李高成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本片正确价值观的代表,其与以郭中姚为例的中阳纺织厂的领导班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较多特写、中景景别的加持下把李高成作为一个中厂老厂长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面对老工友、老兄弟被怀疑腐败和在认清他们腐败事实时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其次,李高成在发现妻子作为干部家属打着自己的名堂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时所展现的那种痛苦和最后做出的决定都展现出李高成这一人物的责任心和正义感,正是通过这种有力地人物形象呈现使得该片的主题更加鲜明。再次,杨诚与李高成矛盾点的转变不仅展示了杨诚真正的形象,也使得李高成的形象更加真实饱满。导演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摹,使得观众在富有张力、形象饱满的人物之中体会到了反腐的决心和信心,感受到了那个年代国企改革的艰难,更容易的理解了该片的主题,引发了相对应的反思。
灵活生动的声音美学使主题更加形象鲜活。第一,在电影《生死抉择》中巧妙使用了类似纪录片解说词般的人声,不仅使得人物性格更快的凸现出来,而且交代说明了影片所处年代改革的艰辛,在其对情节的推动下也使得观众逐渐走进了那个时间段,并对反腐、防腐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贯穿影片始末的人声中,导演向观众传达了反腐倡廉的主题,使观众得到了反思和深省。第二,影片之中纯音乐的起落使得影片在平铺直叙的整体风格下的情节发展更加主动,在一开始李高成与妻女相处时音乐的柔和展现了李高成作为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爱,再到李高成得知妻子的种种行为后,音乐的转变——单纯的柔和夹杂着细微的刚硬,这不仅表现了人物的内心变化,也展现出该片李高成个人在小家和大家之间作出抉择时廉洁奉公、负有责任的优良形象;暗示、深化了该片主题,使观众得以从更深的层次得出感受,引发深思。
巧建的结构和恰当的节奏是主题表达的润滑剂。该片导演采用传统的叙事手法——顺序,不紧不慢的向观众展现了那个年代下改革、防腐的腥风血雨,使得主题在最后的呈现上得以顺其自然;在摇镜头、空镜头的推动下,也使得该片的节奏更加舒缓,展现了那个年代改革步履维艰的现状和防腐工作的始末进程。片中昂贵的盆栽、雷雨之声、名字画的双重含义等细节在因果关系、逻辑思维的帮衬下构建起了一个戏剧性的结构网,使得结构和节奏能够有机结合,在带给观众情理之中,意料之中感受的同时,也使得该片主题得到了生动的呈现,让观众对责任、情义、廉洁有了自身的感受和见解。
影片中酣畅淋漓的人物对话、改革行动和反腐故事是导演和编剧给予社会的艺术回应,放在当代社会,影片中李高成等人的廉洁、大义的精神品格也是十分被需要的。"生死"绝非一瞬,电影《生死抉择》能够获奖和获得好口碑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