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在这里我想问广大的红迷朋友们一个问题:
到底是什么让你彻底爱上了《红楼梦》这本文学巨著?在这本书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就容我先来给出我的回答吧。
《红楼梦》之所以传世数百年而魅力不减,一方面固然是曹公的写作水平非同一般、观人如微的能力不容小觑。最重要的是曹公的格局和胸怀非一般作者可比拟。他为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注入了灵魂,他不仅关注主角人物的悲观离合,更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走向,他对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充满感情,充满怜悯。他不吝笔墨地刻画,最终成就了《红楼梦》这本史诗般的文学巨著。
在红楼梦里,有名有姓的小人物达数百人之多,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令人触目难忘,而刘姥姥,是我觉得在这本书里,最不简单的人物。在其朴实无华的外表下,蕴含着最不简单的生活智慧。
让我们从刘姥姥三进三出荣国府,来看待她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智慧。
一进荣国府:和荣国府结亲
刘姥姥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六回。
当时他们家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女婿整日在家借酒浇愁,刘姥姥得知女婿与金陵王家的那一层关系之后,就跟他说:你别怪我多嘴,咱们庄稼人守多大碗就吃多大饭。你也是小时候过惯了好日子,不知节俭,如今承受不住了。有钱了就挥霍无度,没钱了就瞎生气,这可不像男子汉的作为。
狗儿听到岳母指责他,很恼火:难不成你让我去偷去抢?
刘姥姥并不介意女婿的态度,反过来相劝:"原先咱们和金陵王家可是连着宗的,何不去他们那里想想办法?"
不得不说,刘姥姥还是很了解富贵人家的,知道他们注重名声,若是诚心亲近,基于之前的关系,多少也得接济一点。再说大家族哪里有不用钱的呢,那一点点钱,原本就不放在眼里,舍出去的时候也就不心疼了。
于是刘姥姥带着外孙上门,他先是找到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周瑞家的虽然为人势利,但是对于跟王夫人有关系的,也不敢怠慢。
她引荐刘姥姥见了荣国府现在的掌家人—同出金陵王家的王熙凤。刘姥姥虽然是个庄稼人,也没啥文化,但是人情世故却是心里有数的。
我们来看看刘姥姥和精明强干的王熙凤的过招吧。
当她看到富贵逼人的的王熙凤,立马下跪请安,还不忘拽着板儿一同跪下。
王熙凤说:我年轻,不认得人,不知是啥辈数,不敢称呼。刘姥姥是顺着杆子往上跑,自报家门,凤姐说: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是你们厌弃我,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眼中无人,看不上你们。
凤姐这么说的目的是想把两家关系疏远的锅甩给刘姥姥了,刘姥姥当然不肯背这个锅,立马表白:家里世道艰难,走不起。来这里连给奶奶打嘴的都送不起。
王熙凤撇了撇嘴:这话真叫人恶心,我们家也是穷人家出身,只不过祖上积德,做了穷官,慢慢日子才过得好一点,都只是一个空架子。
就这样拐着弯儿聊天做铺垫,等到哄得王熙凤喜笑颜开,刘姥姥才说明了来意。其实就算她不说,王熙凤也知道她为什么而来。但是她想等着刘姥姥开口。请示过王夫人之后,她拿出来20两白银,跟刘姥姥说:你大老远跑一趟,也不好空着手回去去,正好我这里有昨天太太给丫头们做衣服的20两银子,你不嫌少就拿去吧。
刘姥姥怎么可能嫌少呢,20两白银,足够让一个普通的家庭过上一两年的好时光了。果真,有了这20两,刘姥姥家的日子慢慢有了起色。
二进荣国府:获得了贾府众人的高度认可
因为有了第一次进贾府王熙凤给的20两白银,刘姥姥家的日子好过了许多。这一年,他们的庄稼收成也是不错,比起往年,那是一个天一个地,刘姥姥喜迎丰收,却没忘了帮助过她的荣国府,于是带了些新鲜品相好的瓜果蔬菜,上门了。
这一上门,遇上了荣国府的老夫人,老夫人挽留她在这里玩两天再回。刘姥姥知道贾母虽然如众星拱月,平时身边不缺人伺候,但是精神上孤单,找不到可以聊天解闷的人,于是她变着法子的哄老夫人开心,讲各种庄稼人的一些民俗风情,奇闻趣事,老夫人高兴之下还邀请她一起参观大观园。
刘姥姥是性情中人,有一说一,说话从不藏着掖着,所以很投贾府众人的缘,就连王熙凤也待她亲和有加。她怎么也想不到,有朝一日,她竟然能和荣国府的夫人太太,小姐公子们,同桌而食,还能一起说笑聊天,还能一饱眼福,逛一逛为贵妃省亲而修建的大观园。
刘姥姥准备离开的时候,知道老夫人得了风寒,就连王熙凤的女儿巧姐,也生了病,不舒服。刘姥姥提醒道:
小姐儿只怕不大进园子,生地方,小人儿家原不该去。就像农村的孩子,哪怕会走会跑了,也不许去坟地儿,一则风扑了是有的,二的是冲撞了什么,邪祟上身。凤姐儿照样处理了,果然女儿安睡了下来。
这会,王熙凤哪里还敢小瞧了刘姥姥,她诚心地请教:
我这孩子时常生病,不知是什么道理。刘姥姥依据她的生活经验,告诉王熙凤:富贵人家的孩子多娇嫩,受不得委屈,以后少疼她一点就好了。她又询问了孩子的生辰,知道她是农历七月七的生辰,正好是乞巧节,于是她给凤姐的孩子赐名巧姐,说名字平凡一点好养活。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也能遇难呈祥,逢凶化吉,这一切,皆从巧字而来。
她走的时候,贾府众人,包括相熟的丫鬟,都纷纷赠衣赠物赠金赠银,刘姥姥的一点感恩之举,竟然得到了如此丰厚的回报。荣国府回赠给她的,何止千金,更是无与伦比的情意。也是他们对于刘姥姥人品的认可。
想必,这一切的善果,是当初的刘姥姥没有预料到的。有过这样的经历,荣国府众从,在刘姥姥心中,已然成为至亲的亲人。
三进荣国府:只为报恩还情而来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是老夫人过世,而凤姐病重期间。刘姥姥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当她得知老夫人没了,一个人跑到地里大哭了一场,回头又不顾女儿女婿的阻拦,执意要往城里走一遭。见了病危的凤姐,这时候凤姐虽然已病得神智不轻,但是依然贪生怕死,他问刘姥姥有什么办法救她?刘姥姥知她病得如此重,已然无救,但是不忍伤她心,还是答应替她去求菩萨,看看菩萨能否大发慈悲。她知道凤姐最大的牵挂是巧姐,凤姐求生固然是为了自己,但是也未必没有孩子的缘故。
她懂凤姐最担心的是若她身故,她那弱小的孩儿要怎么过活,她想要托孤给刘姥姥,说明在她心里,刘姥姥是一个可靠的人,她知道,但凡刘姥姥有一口吃的,必不会苦了她的孩子,但是刘姥姥觉得这份责任重大,害怕巧姐跟着她会委屈了她。不敢答应,只得答应给她找一个好人家。
只不过她不知道,最后巧姐还是阴错阳差,得她救助。
结语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亲眼见证了百年家族贾家的兴衰,任谁都想不到,不过短短数年光景,贾家就从繁华走到衰败。刘姥姥其人,知恩图报,信守承诺,遵循的是你对我真心,我加倍奉还的生活智慧。一开始得了贾府的资助,虽然只有区区的20两白银,对荣国府来说,不过九牛一毛,但是正是这20两,才让刘姥姥家得以翻身。
所以刘姥姥记得荣国府的恩,时刻等待回报的机会,所以才有了后来荣国府落难,刘姥姥倾力搭救的故事。
这样的刘姥姥,可还合你心意?